《人生成本论》是1999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喜子。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喜子(赵云喜),男,

1963年出生。

他的主要经济论著有

告别儒商时代》、《知识

资本家》和《企业设计家》

等。主要社科论著有《人

生成本论》和《新道德经》

等。

作品目录

目录

引言

第一部:生命能量引论

一。人的能量系统

人生是一种能,但是,开发人生的能量需要交付巨大的成本,谁掌握了

开发生命能量的知识,谁就能创造出生命的辉煌

1.开发生命显能

a.智能开发

b.体能开发

c.劳动方式对生命能量的释放

2.挖掘生命潜能

a.生命潜能的译码

b.能量释放方式

二。社会体制与人的能量发挥

机制即人生。当数以千万计的下岗工人无法为自己的失落找到答案

时,是否想到了数年前乃至十多年前自己对机制的选择?

1.认识社会机制的约束力

2.个人潜能的主动性发挥

三。文化枯萎症

人的文化负担过重,会抑制人的创造力

1.文化负担与能量发挥

第四部:人生的体能成本

一。健康的代价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 对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向晚年的

健康透支。

1.健康透支

2.寿命与人生工程

3.健康与工作

二。生命的科学化

健康表现在生理和精神两个方面,而更主要的还是后者

1.体能与生物信息系统的有序化

2.两个生命系统和两种健康形式

3.饮食文化

4.丈量体能

5.自然衰老与精神衰老

第五部:道德成本

一。道德批判

a.小农式人际关系

b.市民式人际关系

c.资本式人际关系

d.Internet网络上的人际关系

e.公共关系

2.有限的记忆力承载合理的信息

3.度量与成本

4.“囚徒效应”

5.自欺欺人

6.聪明、精明与高明

7.创造的学问

一。道德批判

二。道德的产生

1.道德标准的演进

2.道德通则

三。规矩与方圆

四。人格力量

五。图腾与禁忌

六。自我论

七。道德认同的距离

第六部:人生的文化成本

一。人的文化属性

1.人的文化

a.家庭文化

b.地域文化

c.习俗文化

2.文化负担

3.文化创新

4.文化的同化力

5.改变思维定势

二。人生的无形资产

1.个人CIS设计学

a.人的MI(精神、理念)

b.人的BI(行为方式)

c.人的VI(形象仪表)

2.人的无形资产

a.信誉

b.精神风貌

c.爱心

第七部:人生的情感成本

一。情感代价

我们需要探求一种方式,这就是如何既有足够的情感生活,又避免付

出不必要的情感代价。

1.人的情感生活

2.情感生活“新走向”

3.情感的历程

4.情感的代价

5.一代人的情感积淀

6.情感与理智

二。审美成本

美是人的一种特殊本钱。有的人使自己的美释放出了巨大的生命能

量,有的人则使美的财富悄悄流失了

1.四大美女的启发

2.女人的更年期

3.男人的“而立计划”

4.青春与审美

第八部:人生的消费成本

一。消费是人生的基本需求

二。恋爱是高成本消费

三。消费的代价

四。虚荣与成本

五。游戏的消费―――“游戏人生”

六。大自然承负的消费代价

第九部:角色体认与人生定位学

一。活法设计

人真正的幸福在于按照自己的活法去生活,干自己喜好的事情

1.英雄式活法

2.陶渊明式的活法

3.感受寂寞

4.平常心

5.宽容心

6.个性的活法

7.生而活之

8.“过程主义”

二。角色定位

找不到自己的人生肯定是一场悲剧

1.人生角色的假定性

2.人生角色定位的模糊性

3.人生定位的艰难性

三。人生学和人死学

没有人死观,人生观就是残缺不全的,人生的意义只有在面对死亡时

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1.人生观

2.人死观

第十部:人生设计学

一。纵向设计

人生是一个终身投资计划,你会投资,就可以在晚年得到返还,你“透

支”了,则会在晚年遭受报应

1.人生设计年表

2.人生的三个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铁器时代

a.黄金时代

b.白银时代

c.铁器时代

3.人生的三个感觉:感性时期、理性时期和和谐时期

a.感性时期

b.理性时期

c.和谐时期

4.人生之旅的三个时期:投入期、产出期、索取期

a.投入期

b.产出期

c.索取期

5.政治家的人生成本

6.关于牺牲――生命的成本

7.成功的代价

二。横向发展

“纵向思维是在挖深同一个洞,横向思维是在试着在别处挖洞”爱德

华・德・波诺如是说。

1.人生竞争术

2.深度与高度

3.得高术

4.网络化生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