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云肩

云肩

云肩(又称:披肩、搭肩),是中原地区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是中国民族服装的重要特征之一。因其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故称之为“云肩”。

云肩最初是神话传说中神仙的传统服饰。其作为衣饰的一种,起源于秦时妇女所着披帛。唐朝,结合如意纹造型的云肩逐渐流行起来。宋代时期出现了霞帔和直帔两种类似云肩形式。云肩在元代则较为流行,不仅有固定的形制,制作也趋于规范。明清时期,云肩发展达到鼎盛。民国之后,云肩退出日常服饰,变为传统戏曲专属的行头。在现代,云肩虽然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肩整体造型外圆内方,造型以领口为中心,结构呈“X”“米”字等放射形。其常用制作工艺有绣、镶、绲、嵌、贴、补、钉、绘等。云肩的典型款式是四合如意式与四方柳叶式,其他款式还有团花式与寿桃式等。

云肩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服饰艺术语汇,其裁制方式、图腾寄寓、女红技艺均有丰富的内涵与奇巧的创意。其款式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融观赏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装饰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俗寓意。

名称

云肩的名称由来与其装饰图案有关,因其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故称之为“云肩”。

历史沿革

云肩最初是神话传说中神仙的传统服饰,早期见于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人物的服饰,利用自然界植物的茎叶编结而成的绕领,呈羽毛圆形展开披饰。其早期原型为披帛和帔子。云肩作为衣饰的一种,起源于秦时妇女所着披帛,形似现代的围巾,帔子则更直接近于后世的云肩。云肩的图象资料则最早见于敦煌市隋朝壁画,已经中国化的观音菩萨身披云肩。隋唐时期披饰有了基本的形式,唐朝结合如意纹造型的云肩逐渐流行起来。

宋代,女子肩上的披饰发生变化,类似云肩形式出现两种,其中霞帔是黄帝赐给命妇的礼服,是一种荣耀的象征,民间争相效仿。而民间主要是直帔。云肩在元代则较为流行,不仅有固定的形制,制作也趋于规范。男性穿戴云肩或云肩纹样袍服在元代较为普遍,且不仅贵族命妇、男子穿用,宫廷中的舞蹈乐伎也穿用。《元史·舆服志》中记载:“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

明清时期,云肩发展达到鼎盛。云肩常被当时的女子披在便装衣领上,是当时贵族女性地位的体现。清代后期,云肩逐渐普及开来,成为大众衣橱中的必备品。民国之后,云肩退出日常服饰,变为传统戏曲专属的行头。在现代,云肩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出现在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中。同时,云肩常出现在时尚界,许多设计师将其元素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

造型结构

云肩整体造型外圆内方,造型以领口为中心,结构呈“X”“米”字等放射形,结合云纹,如意、柳叶、荷花等外形,以对称、重复、旋转式组合,内置人物、花鸟、建筑场景等构成图案。

制作工艺

云肩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需要根据女性身体的体形进行立体式的摆设再进行裁制,力求穿在肩头得体而有分寸。其常用工艺有绣、镶、绲、嵌、贴、补、钉、绘等多种工艺。其中缘饰和刺绣是云肩制作中最为重要的装饰环节。云肩缘饰工艺最常见的是贴缝、绲边、镶边三种制作方式,还会配合使用盘金、亮片、锁缝等特色工艺。云肩绣制常用的针法有平针绣、打籽绣、套针绣、盘金绣、贴(堆)补绣、锁绣和画绣等,针法不同,绣制图案纹饰则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功能用途

云肩在民间服饰中最初的基本功能是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其基本形制是以布帛围绕脖子一圈,左右至肩,前后至胸和背,使衣服的领口和肩领部保持卫生、清洁。云肩的另一功能用于民间劳作时肩扛、挑等动作对肩部的保护,可有效地减轻肩部疲劳和对服装的磨损,民间俗称“肩搭子”或“肩襻子”。随着时代的发展,云肩逐渐演变为女性服装的重要装饰物,成为了汉族传统女性服装的独特款式。明清时期,以刺绣作为主要装饰手法的云肩成为汉族妇女流行的日常服饰。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服饰文化的渗透,云肩在女性日常服装中逐渐消逝,仅作为女性在重大节日上偶用的装饰之物,进而转化为传统戏曲女性服饰造型的一大行头。

主要款式

四合如意式

四合如意式是最常见的云肩样式之一。四合如意式云肩的造型几乎成一个正方形,代表天下四方祥和如意。云肩四角为如意云头样式,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空间方位。古人认为空间宇宙是规范而有序的,天地相互对称,由四个方位和一个中心点构成。四个方位分别有着各自不同的星象,星象与四季相互连接,万物之间互相包容,和合共生。

四合如意式云肩在穿戴时,四角的如意云头也会因人体结构,自然搭落在人体四周。以脖颈为制高点,云肩整体结构呈“X”旋转式放射形。四个云头与中部镂空的八个圆点相互成映,这也与传统造物中四方四合、八方如意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四合”不仅象征着仪制规范有序,还代表了中原地区古代“天人合一”的衣着文化观。

四方柳叶式

四方柳叶式云肩形状似柳叶,通常以多层柳叶状的绣片叠加而成,边缘多装饰有精美的刺绣花纹,如花卉、藤蔓等。 四方柳叶式的云肩造型由八条、十六条、十八条等数量不等的柳叶形作放射状构成,象征春色满园,生命常青。

团花式

团花式云肩以圆形的团花为中心,周围环绕着多层绣片。团花的图案丰富多样,有牡丹、莲花、梅花等各种花卉,象征着富贵、高洁、坚韧等不同的品质。

寿桃式

寿桃式云肩造型类似寿桃,寓意长寿、健康。这种云肩通常会绣上寿桃、丹顶鹤松柏等与长寿相关的图案,色彩较为淡雅,给人以祥和之感。

常用纹样

云肩的纹样丰富,题材形象多为云纹、花卉、动物、人物和各种吉祥物品等,一般不简单地模拟物象,而是借形取意,以传达人们的美好愿望,诸如吉祥、喜庆、圆满、幸福、爱情、如意、多子多孙、升官发财以及丰衣足食等。构图形式一般追求饱满、丰厚、完整,以对称式结构为多,于繁复、多层次中体现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形式美法则。

色彩搭配

云肩色彩的选用以“五色”为正色,其他“间色”为陪衬,“五色”即青、赤、黄、白、黑,象征世间万物皆由“五行”金、木、水、火、土生成。云肩的“五色”一般与服装的色彩相呼应,既要对比,又要搭配和谐统一,使着装整体达到多彩而谐调的美感。

传承保护

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在云肩技艺流传较广的临沂市沂南县,该县文化局成立了普查小组,对民间艺术进行了登记建档,并成立了民间艺术品收藏协会,积极挖掘、搜集云肩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刺绣艺术,探索传统的技艺传承。

在2005年北京时装周“首届中华服饰元素创新设计大赛”上,大赛策划、评委、上海戏剧学院潘健华教授提出,将本土的服饰元素运用于现代女性时尚的服饰语汇中,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也为云肩技艺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化价值

云肩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服饰艺术语汇,其裁制方式、图腾寄寓、女红技艺均有丰富的内涵与奇巧的创意。云肩款式造型别致,图案精美绝伦,融观赏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装饰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俗寓意。

参考资料

赏读|云肩,中国传统服饰之美.美术学会.2024-11-17

文博日历丨精致到肩膀 这件新中式单品拍照太出片了!.cctvnews.2024-11-17

云肩.中国丝绸博物馆.2024-02-27

古代女性的肩膀之上 堆砌了多少锦绣云霞.百家号.2024-11-17

毕业季,披上最美的云肩!|新知.百家号.2024-11-17

品云肩之美,鉴传统服饰风华.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7

肩上流霞.cflas.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