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仙溪志

仙溪志

《仙溪志》是仙游县历史上多次修订的地方志书之一,记录了该县自天宝建立以来的历史变迁。截至1995年,仙游县共进行了12次县志的修纂工作,现存的旧版县志共有8部,共计148卷。

相关介绍

第一次修志

宋代宝祐五年(1257年),由县令赵与泌和县尉黄岩孙共同负责修纂的《仙溪志》,原稿共15卷,曾有刊行版本。

第二次修志

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黄真仲对《仙溪志》进行了重订并刊印,此版本为4卷,目前保存在北京图书馆等地。

第三次修志

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由当地人士陈迁主纂的《仙溪志》共16卷,翌年由陈文重刻刊,现存于北京、上海市福建省等地的图书馆。

第四次修志

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由彭甫主纂的县志现已散失。

第五次修志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彭大治主纂的县志也已散失。

第六次修志

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林有年主纂的县志共8卷,刻本存于日本尊经阁文库,清代“天一阁”抄本则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七次修志

清朝康熙八年至十七年(1669-1678年),由县令卢学主修,郭彦俊主纂的县志共40卷,现有抄本或胶卷本存于北京、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第八次修志

清朝乾隆十三至十四年(1748-1749年),陈兴祚主修,庄大椿主纂的《仙游县志》共36卷,中国国家图书馆存有4至36卷的残本。

第九次修志

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胡启植主修,叶和侃任总纂,林奋等人参与编纂的《仙游县志》共53卷,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刻刊,后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刊。

第十次修志

民国三十四年五月,仙游县成立了文献委员会,开始筹备新一版县志的编纂工作,但由于时局动荡而中断。

第十一次修志

1959年至1963年,中共仙游县委史志编审委员会成立,开始了新一轮的《仙游县志》编纂工作,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相关资料散失。

第十二次修志

1986年七月,仙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周益民主持工作,但由于编制和资金问题,进展缓慢。1992年四月,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正式展开县志编纂工作。1994年五月,《仙游县志》初稿完成,随后经过多轮评审和修改,最终于1995年七月通过审核,由中国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

参考资料

黄岩孙与《仙溪志》.莆田晚报 .2024-09-24

宋《仙溪志》点校出版.仙游县人民政府.2024-09-24

白话《仙溪志》之宋代仙游风俗.莆田晚报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