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益智玩具是指能在儿童玩耍过程中提供教育、益于智力发育的玩具,具有寓教于乐的特征。学龄前儿童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益智玩具能帮助他们在玩耍游戏过程中锻炼四肢肌肉、运动协调能力,在形象思维、逻辑思考、探索未知、合作互动等方面均有助益。在寓教于乐中有助于体格健康成长、个性美好养成,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益智”一词在三国《广雅.释木》中早有记录,益智解:亦作“益知”,增益智慧。在传统阶段,益智玩具以传统的手工艺为技术基础,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而成。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发展,益智玩具日益和高科技相结合,开始从节奏智力、空间智力、视觉智力等方面设计研究儿童益智玩具。儿童益智玩具按多元智能理论可分为语言类、节奏类、数理逻辑类、视觉空间类、身体运动类、自我认知类、人际交往类、自然认知类。按照产品形式主要可以分为环类、拼板类、扣类、绳类和综合类。
儿童益智玩具有以下功能,其一是启智功能。益智玩具使得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与想象力等特性,潜移默化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增长儿童的智慧。其二是娱乐功能。益智玩具让儿童从中获得快乐,并能够在与玩具的游戏中进行生活的体验,获得对未知世界的满足感。其三是情感功能。在陪伴的过程中儿童还会与玩具产生情感联系。其四是锻炼功能。儿童在与玩具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其身体也能够得到锻炼,并同时使得儿童的平衡能力得到发展,进而使其大脑思维发育更为完善。其五是教育功能。儿童可以通过玩具这一有效游戏载体,学习周围事物,培养个性,发展体格,增长智慧。
历史沿革
“益智”一词在中国三国曹叡太和年间(公元227——232年)《广雅.释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中已有解释,益智解:亦作“益知”,增益智慧。儿童益智玩具作为玩具中的功能分类中的一种,其发展同玩具的发展一样拥有相当长的历史。
传统阶段
在传统阶段,益智玩具以传统的手工艺为技术基础,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而成。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开发人类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而较少开发人类的节奏智力、空间智力、视觉智力等。如中国著名的鲁班锁玩具。据美国智力大师马丁·加德纳的考证,早在1857年美国出版社的《魔术师手册》中就介绍了这种玩具。鲁班锁是一种用木条巧妙拼合而成的连锁益智玩具,基本组成为6根木条,要把其打开或锁上都要动很大的脑筋。鲁班锁只是中国传统的益智玩具的一种,常见的还有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等,这些玩具的历史都颇为悠久。
现代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发展,益智玩具日益和高科技相结合,其发展也就进入了现代阶段。在现代阶段,人们充分利用人类取得的科技成果,从节奏智力、空间智力、视觉智力等方面设计研究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开发的益智玩具。目前,中国中科院中科模识科技有限公司正紧锣密鼓地研发智能型玩具机器人,突破了传统玩具的局限性,将先进的“模式识别、语言识别与语言控制、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图像学、口语信息处理”等成果应用于玩具行业,开发出一系列高科技智能玩具。这种高科技智能玩具有很强的语言识别能力和强大的控制能力,能够与人进行“情感交流”,在保持玩具应有的娱乐性及教育性的同时,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美国《发现》杂志也曾向孩子们推荐过五款高科技益智玩具。如:“塑料桶”发射空气炮弹、x风暴系列滑翔机、世界上最快的模型赛车、足球机器人、“无限结构”开发智力,这些益智玩具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智慧,深受大人和小孩的喜爱。
分类
按多元智能理论分
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从基本结构来讲,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他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智商的高低、聪明与否的差别,而是智能类型、智能强项的差别。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有八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他们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能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能力、交往——交流智力、观察——自然智力。一般认为,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五种能力。
以上资料来源:
按产品形式分
按照益智玩具产品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环类、拼板类、扣类、绳类和综合类。
以上资料来源:
功能
娱乐功能
娱乐功能不仅是玩具的基本功能,而且是玩具最原始的功能。玩具要让儿童从中获得快乐,并能够在与玩具的游戏中进行生活的体验,获得对未知世界的满足感。可以说,孩子们在玩游戏与玩具的过程当中,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如扮家家、搭积木、下围棋等游戏,儿童通过玩具模仿,体会人们的爱憎,形成他对事物的态度,在多次玩耍同一玩具中体验着同一情感,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游戏当中,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愉悦记忆。尤其是益智玩具,既能满足孩子们体验动手的快乐,又从中学到各种知识,游戏是儿童不可缺少的生命活动。
益智功能
益智玩具的首要功能就是开发智力,增长知识,感知世界。科学试验证明,对婴幼儿、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用玩具作为游戏方式,收效非常大。益智玩具使得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与想象力等特性,潜移默化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增长儿童的智慧。中国著名教育家、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经过长期研究实践指出:“益智玩具在幼儿教育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中、小学的教科书一样不可缺少。”著名思想家于光远同志提出:“我认为,正如母亲是人生第一个教师那样,玩具是人生第一本教科书。”通过正确引导儿童玩玩具,开发智力、增长知识、锻炼思维、学习技能、培养品德、强健体魄,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功能
儿童益智玩具的教育功能是玩具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内容。据儿童心理学人士研究,95%的儿童均能在游戏的氛围中领会更多的知识。儿童可以通过玩具这一有效游戏载体,学习周围事物,培养个性,发展体格,增长智慧。玩具赐给儿童的不仅仅是乐趣,更多的是智慧、知识、是力量。例如,玩拼装玩具可以让孩子学会分类、选择、拆成各种形状,提高对不同形状及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还有助于区别不同的颜色;玩拼装模型可以提高孩子观察和领会事物的能力;玩纸牌游戏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玩搭积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甚至孩子们一起玩乐还能培养沟通、合作能力。玩具是儿童的第一本教科书,是启迪儿童智慧的金钥匙。所谓“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就是对玩具教育性最好的概括。
健身功能
健身功能像滑梯、转椅、摇船和攀登架、秋千、蹦蹦床及多球床、电瓶车,还有碰碰车等大型运动性玩具,都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这些活动锻炼了骨骼和肌肉,发展了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从而促进了大脑和小脑之间的机能联系,促进了脑部的发育。例如攀登架可锻炼孩子左右足交替攀登,使上下肢肌肉发达、灵巧;攀登使孩子瞬间“长高”了,培养自信、向上、勇敢的性格,还使孩子体察到自己的能力,获得情绪上的满足。在一次次地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他又会去体会其他运动性玩具的乐趣,在蹦蹦床上翻、滚、爬、跳:在钻洞时低头、弯腰:在秋千上能摆得很高练平衡,多项运动性玩具能培养孩子灵巧、勇敢、适应高空平衡,从而促进动作的发展。
情感功能
情感功能从中国的家庭结构来看,目前的家庭结构呈现出“421”结构型,这意味着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家庭结构的普遍现象。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带给儿童最重要的心理影响就是由于缺乏与之心理年龄相适应的沟通语言、游戏伙伴,玩具是有着明显的陪伴及沟通功能的,而且在陪伴的过程中儿童还会与玩具产生情感联系。需要借助玩具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寻找生活的乐趣。此外,玩玩具可以弥补他们的心里缺憾,特定的玩具可以通过外形、声音、表情和图像等形式与人们沟通,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促使他们的心里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安全性
安全性是家长在选择儿童益智玩具时最多考虑的问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易受伤害,所以在玩具的安全性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材料的无毒性、外形结构的圆滑无尖锐形态、结构的合理牢固。
材料
儿童玩具材料要尽量选用能保障产品安全性的无毒材料。在选材方面,玩具行业有相关的安全标准,如塑料玩具设计的安全标准主要可分为3类:毒素危险、结构及易燃性。对塑料玩具来说,材料的卫生安全性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儿童玩具的可燃性要求符合国际危险物品条例的规定。
结构及外观形态
结构上要合理、牢固,力学上最大的承受力、安全电压等方面如何,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这些都要经过专门的检测设备进行多次调试,如儿童电动三轮车玩具,车轮与车身的间隙是否合理,制动装置是否安全,电池动力是否安全等。美国玩具安全标准提出:模塑玩具的可触及边、角或模子接口处应元毛刺和溢料产生的危险边缘,或者应被保护使危险边缘不外露。外观形态上要圆滑无尖锐形状,避免体积过小及容易脱落的细小零件,防止儿童误吞或放入口腔导致卡噎致死。此外,从外型上禁止玩具制成食品模样或具有食品的香气及味道,要充分估计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难以预料危险的特点。物理结构上采用约束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可能的操作方法,至少将正确的操作方法突显出来,从而保证儿童安全地使用。玩具上相对移动的零部件要避免夹伤儿童手指、四肢、躯干、头的危险。玩具的结构要有足够的强度,承受一定载荷的重量和冲击力,并保持使用的稳定性,儿童天生好动,玩具要达到牢固、结实的要求,要规定一定的标识和使用说明,给予玩具安全警示,如适用的年龄段,需要注意的使用事项等,这些可帮助家长引导儿童正确、安全地使用玩具。对于明确设计成发出声响的发声玩具,在机械物理特性中应有声压强度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减少高强度连续的脉冲噪声对听力的损害。
人机界面
以人机工程学标准设计合理的安全尺度关系来防止意外伤害,如小配件大处理手法就属于尺度关系的一种处理方式,运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误吞而发生的危险。人机界面的安全设计要根据不同的玩具类型来进行,主要是考虑玩具界面的表面、角和棱边的安全设计,儿童能够接触到的玩具部位设计成不能伤人的圆滑过渡;玩具外观的电击、化学及辐射等要控制在有效的安全范围内.外观材料选用安全;避免由于界面的不良心理影响所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如产生误解的界面、产生不良应激的颜色与形态,发光玩具的颜色选用适宜的话可以培养儿童识别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系的分辨力,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光的准确度不高或光线太强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玩具界面操作要有安全、可靠、舒适的性能设计;界面的视觉显示信息设计必须符合人机工效学原则,避免由于不良的使用习惯给儿童的身心带来危害;界面的视觉、听觉险情传示信号设计等。
相关事件
2023年7月31日,在合肥铜陵北路上的一家文具店内,中安在线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儿童科学”玩具,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领域。它们多以套装形式出现,外包装精美,包装盒上印着“科学实验套装”“趣味电学电路实验”“儿童光学显微镜”等字样,盒内配有一些实验器具,价格通常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调查发现,这类儿童“科学玩具”通常大多模仿学校、科研机构的各类教具或器材,包含一些化学试剂、小零件和电器等,声称可以让孩子亲手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有部分儿童“科学玩具”对于材料的成分表、适用的年龄段并未明确标注,甚至出现“三无”产品,部分化学原料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比如线下一款名为“趣味电学电路实验”的物理实验套装,仅仅在包装盒上列出实验器材,但对于套装内的材料成分没有任何标注,也没有任何安全提示的警示语。
2023年12月13日晚8点36分,武汉洪山区某小区内一名女童在家玩耍时不慎将右手食指卡进一塑料玩具内。接警后,华侨城消防救援站迅速赶往现场。消防员到达现场后发现,该女童手指被卡的物件为一个圆环形塑料玩具,随即使用螺丝刀抵住玩具与手指接触的缝隙部位,利用斜嘴钳对玩具进行剪切处理,因女童情绪较为紧张,救援中消防员不停对女童进行安抚。几分钟后,卡在手指上的塑料玩具被成功取出。
参考资料
漫说“益智玩具”.中外玩具网.2013-02-28
儿童“科学玩具”存安全隐患.今日头条.2024-02-03
儿童手指被卡事件频发 武汉消防提醒关注儿童身边的安全.今日头条.202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