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庙,位于中华大地,自春秋时期起便有盛大的拜祖活动。刘庄永平年间在新郑市建立轩辕故里祠。自改革开放以来,新郑市政府在始祖山上建造和完善始祖庙,并在市区原轩辕祠旧址扩建轩辕故里广场,新建郑风苑等建筑群体。
始祖庙
中华大地自春秋时期即已兴起了盛大的拜祖活动。汉明帝永平年间在新郑建轩辕故里祠。自改革开放以来,新郑市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始祖山上建造和完善始祖庙,在新郑市区原轩辕祠旧址扩建轩辕故里广场,新建郑风苑等建筑群体。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要到此举行隆重的拜祭典礼,并已举办了十余届炎黄文化节节庆活动。始祖山确实堪称灵秀的吉祥风水宝地,山顶有炎黄二帝自然巨石头像,周围与黄帝有关的遗迹、文物甚多,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达三处。始祖山的圣地建设已有相当规模,炎黄文化的开掘已有了良好的基础,拜祖归宗活动已渐成大的气象。
如今始祖山之腹地已建起一座占地1000亩的全国最大的方形宗祠。还正在建占地200亩的拜祭广场、48条轩辕车道、1356级阶梯、百家(极言其多,不限一百)宗祠。
中国传统古制:始祖称祖,继祖者为宗。史载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为12姓,其后代繁衍裂变为510多个姓氏。炎帝榆罔一支,离开有熊国在豫、陕、鲁、皖、鄂各省繁衍裂变107个姓。最后炎黄二族总计发展到835个姓氏,共尊黄帝为始祖,其余各支为宗,共同组成华夏民族的主体。以后之帝制亦沿此例。秦之首帝为始皇,后为二世。汉、唐、宋(含金)、元、明、清各朝,始帝称祖(有两朝各有二祖),继帝称宗。中华各民族又有各自的始祖,各宗族也有个宗族的始祖,继者皆为宗(这类始祖相对于黄帝皆为宗)。拜祖必配以归宗,方为完整。始祖山有组之后有龙,之后再有宗,实为全国之首例。祖、龙、宗三位一体,是寻根、溯源、拜祖、归宗融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才达至圆满而完美。
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最具悠久传统、最饶文化内涵的一种美德,一种科学。欧美各国直至中世纪才开始采用姓氏制度。亚洲的朝鲜、越南等国至10世纪才相继使用姓氏,日本则更迟至1870年(明治三年)才准许民众取姓。真难想象,他们如何能寻到最早之始祖,能理清尔后的宗系?中国的祖宗世袭和姓氏则已有五年余年的历史而始终沿袭未有大的断裂,实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大奇迹(有人称为中国的“五大发明”)。祖宗世系和姓氏文化绝非一度偏见所贬义“封建余毒”,而是一种至今仍须解谜的深层科学。任何人都走不出自己的皮肤,任何种群都脱不开历史传承和生养生存、遗传繁衍规律的。既不可数典忘祖,亦不许繁衍忘宗。弄不清来龙去脉,怎能一脉相承?理不清子系祖根,怎会根深叶茂?最现代的科学技术正在运用基因等最新成果探求人类代代相传的巨大秘密和可贵规律,研究人类社会兴衰沉浮兴亡颓盛之大道,炎黄子孙的认祖归宗也必将对人类学和社会学作出巨大的贡献!海内外14亿华人华裔寻根之情弥深,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归根至意弥殷,并以此精神灵魂率先垂范整个世界,这将是何等的盛事?何等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