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波农场

金波农场

金波,一座座青山绵延起伏,宛如绿水泛青波,相传山里蕴藏着丰富的金矿物,故得名金波。金波农场是一家以生产橡胶为主的中型国有企业,现有人口5000多人,其中在职职工1590人;辖有22个生产队和学校、医院、幼儿园、机运公司、收胶站、水电公司等7个直属单位。金波农场地处海南省中西部,毗邻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橡胶种植面积约4万亩,其中已开割2.65万亩,割株48.6万株,2007年生产干胶1830吨。在抓好橡胶生产主业的同时,该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目前已经种植芒果、荔枝、龙眼、香蕉、甘蔗木薯等1.37万亩;畜、禽等林下养殖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和规模化,年经济收入达到800万元以上,既提高了职工的生活水平,又增强了农场的整体经济实力。

政通人和

“廉洁高效的党务、政务环境”是企业走向兴旺的关键所在,也是金波农场创建优秀企业的重要优势,更是金波农场领导班子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打造“阳光企业”,惠及职工群众,2004年3月,金波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全场干部大会上公开承诺: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官。场长罗水雄,这位50多岁,有着多年管理经验的铮铮铁汉,从白沙到金波任职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财务管理,进行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完善了农场财务管理制度和机关事务管理规定。在财务资金安排上,以保生产、保生活为主,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做到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乱花钱,不花过头钱。针对往年生产队在商店购物挂账、赊账、转帐存在财务监督管理失控现象,特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措施,凡生产队的物资采购,必须事先做好计划,报相关部门审核后,经场领导审批方可报帐。针对基建工程等敏感问题,该场成立了基建工程招标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从2004年3月份起,农场所有基建工程都先由基建科作出预算,张贴公告,公开招投标。此外,农场还成立了大宗物资采购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所有大宗物资的采购,均由市场调查组进行市场调查后,再提交党委讨论决定。

为减少管理费用开支,金波农场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整章建制,规范财务管理,制定了《机关事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生产队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对场领导、机关干部办公费、旅差费、招待费、小车使用和维修费,以及生产队干部的办公费均做出明确规定,限额开销,超支不补。同时,取消了全场18个生产队的招待费开支。该场还认真抓好队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做到农场的大小事务,职工群众心中都有个底。2004年,仅该场的办公费和招待费就比上年节约开支100多万元。

坚持财务开支“一支笔”制度,对每一笔资金的支出,实行计划内开支由分管领导核实后送场长审批,不符合规定的决不予以报销支付;对计划外确实需要开支的,必须经财务、经管、审计部门作出预算和联审,再由党委会或行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由于加强了财务管理,堵塞了各种漏洞,2004年,该场实现利润800多万元,职工劳均收入达到1.46万元,成为该场有史以来职工收入最高一年。也正是这一年,金波农场迈进了垦区优秀企业的行列。

和谐民安乐

让广大干部职工工作顺心、住得安心、过得开心,真正沐浴优秀企业的春风,金波农场打造了一支过得硬的治安队伍,以确保广大干部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场范围开展“四五”普法、“诚实为本,遵章守纪、守信求实”、“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提高了的法制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形成了“做文明职工、建文明家园”的共识,创建了农场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氛围。

金波农场还充分发挥工青妇的作用,经常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和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活动,陶冶情操,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从而使企业文化内涵得到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多种经营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176万元,同比增长10.5%;实现财务利润800万元,比计划利润增长19%;干胶生产完成3006吨,创农场历史最高;胶工割胶人均收入1.2万多元,突破农场历史最高纪录,正当迈进2005年新征程的金波人,对过去一年进行数字盘点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旱灾和风灾已悄然来临,使金波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创伤。然而,金波农场的广大干部职工并没有被沉重的灾难压倒,相反,他们奋起抗灾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以实际行动展示了金波的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患难与共、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2005年上半年,连续9个多月滴雨未见的特大旱灾压得金波农场还没喘过气来,9月26日,一场12级以上的强台风,在金波农场的土地上横扫而过。全场橡胶中小苗损失36.5万株;开割橡胶三级以上受害49.8万株,占72.4%。全倒19万株,占开割树的27.7%;断主杆2米以下8.7万株,占开割树的12.6%;报废树26.6万株,占开割树的38.8%。全场因台风造成干胶减产914吨。全场供电、供水、通讯全面瘫痪,房屋揭顶110间、倒塌32间,道路、桥梁、涵洞损毁8条,水果、水稻受灾面积670亩。全场直接经济损失达6053万元。

面对台风留下的满目疮,只有两条路摆在金波农场领导决策者面前,要么重头再来,要么听之任之。该场的领导决策者和他们所带领的广大干部职工选择的当然是前者。

其实,早在台风来临前,金波农场党委就对全场发起了紧急动员,周密部署防风抗灾工作,场领导和分公司领导带着40多名机关干部奔赴在抗风第一线,指挥抗风救灾工作,对居住在瓦房中的职工群众进行安全大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将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精神不垮、人心不散、队伍不乱”,这是金波农场的广大干部职工在灾后恢复生产中喊出的响亮口号,他们紧急行动,一边开展调查、统计、汇报灾情,一边清理路障、恢复交通工作。9月28日,全场拉开了千人大会站的序幕,机关、学校、医院、胶厂、机运队、基建队等单位的干部职工和退休人员纷纷投入灾后自救工作。每天有2000多人奋战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行列。仅用1天时间,全场主干道就恢复通车;3天后,全场基本恢复通水、通电;6天后,部分生产队恢复割胶生产;8天后全场恢复割胶生产;20天后,全场扶起杜仲4万多株、回收橡胶原木1370多立方米。

为弥补职工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金波农场利用农场肥沃的土地资源,引导职工积极发展瓜菜、木薯、水果和鸡、鸭养殖等短平快项目,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职工大力扶持。还采取了多种方式引进手工艺等项目,通过岗位技能培训,解决了170名失去岗位的职工再就业问题,使他们在大灾之后倍感农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居住创业

金波农场把建设文明生态队(村)作为造福职工,提高企事业凝聚力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该场先后投入近300万元,按照高标准、高规格、上档次的要求建设5个文明生态队(村)。投入200多万元改造和修建生产队职工住房2080多平方米完善了“三室一场一栏一所”等职工文娱活动场所和医疗卫生设施。全场基本实现了职工住房平顶化、道路硬板化,每个住宅小区绿树成荫、花草成行。职工们说,住在文明生态队(村),就犹如住进了别墅区。

该场还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快场部的文化设施和环境建设,平整土地种植花草3000多平方米,修建篮球场2个,安装路灯亮化场部,硬板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整个场部面貌焕然一新。

为让职工安居乐业,金波农场的领导班子在2004年就作出了提高职工分配水平决定,首先让胶工的割胶收入达到干胶销售收入的22.7%。每年把干胶生产竞赛作为促进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仅竞赛时间长,而且奖项多、奖励层面广,有季度奖,年终奖,从干部、胶工、割胶辅导员到保安队员都有获奖的机会。凡年终获奖单位和挂钩科室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完成6吨以上的胶工,均可到北京、珠海市海南省三地参观旅游。从而调动了各级干部抓好生产管理的主动性,激发了胶工管好胶、多产胶的生产热情。2004年,全场胶工割胶收入人均突破1.2万元,最高收入达1.5万多元。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工资收入也明显提高,干部工资收入年达到1.37万元,辅助人员的年收入达到9000多元,成为该场建场以来职工收入最高的一年。2005年,在农场经济遭到台风重创的情况下,职工年均收入仍跨过1万元大关。

在抓好主业橡胶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自营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金波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一直思考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他们以扶持发展好现有的3000多亩芒果为依托,积极引导职工发展荔枝、龙眼、西瓜等经济作物,每年聘请省扶贫办的专家、教授到职工果园、瓜地进行实地指导和授课。培养了一批自营经济种植大户,也造就了一批致富典型。

如10队芒果种植大户彭德深,每年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此外,农场还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职工发展畜牧业。并把积肥作为改良土壤,提高橡胶产量和增加职工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目前,该场有16个单位养牛,总数达到了840多头。

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以好的制度和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金波农场领导决策者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又一重要理念。两年来,该场以《干部任用条例》为准则,加强和改进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建立起干部业绩考评制度,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合理用人机制,打破了多年来论资排辈的用人观念,让一批公道正派、领导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

该场党委及领导班子还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切实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力打造优越的、充满关爱的居住创业环境

金波,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农场正在实现她的新崛起!

经济发展

一、围绕任务目标,抓好干胶生产。

去年一年来,我队正确贯彻农场的一系列生产工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尊重客观规律,科学指挥生产,干胶产量再攀新高,全年共生产干胶118.21吨,占计划的112.6%,在胶园面积减少60.1亩的情况下,比上年同期增产2.4吨。完成了农场下达我队的计划任务、达标任务、争取任务三项指标,还被农场评为先进单位。我队在胶园面积减少、物候不齐和大旱之年创下的成绩靠的是:

第一、从管理入手,向提高技术要产量。一年来,我队严格执行农场的割胶技术规程,认真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割胶工作,注重抓好有效刀和高效刀,针对风害树多、杜仲品系杂、单产低等特点,落实好点滴回收、挖潜增产等措施。为了拿出好的产量,我队坚持农场技术先行的工作指导思路,严格要求胶工备好2把胶刀,实行双刀上岗,定点换刀,辅导员认真做好上岗检查、岗位检查、每月检查的“三检查”工作,同时,按照农场的要求,抓好高低割线换位、变换割胶线路、每天抽查割胶深浅度等工作,强调胶工对提高割胶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胶工自觉练兵的积极性。2007年,我队胶工技术等级达一级的有人15、二级的有24人,一二级率达到99.3%,比06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合格率达到100%。年平均干含达到28.1%,技术的提高为我队实现稳产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强化胶园基础管理,实现“管、养、割”的有机统一。加强胶园管理是促进杜仲的产胶能力重要途径做到早计划,早布置,早行动,春节前就全面完成了40%个开割树位的挖肥穴、进草和施放滤泥等有机肥任务。

二、围绕富民行动,抓好职工自营经济发展。

在发展饲养业方面,队领导带头养牛70多头,每年收入2万元以上,还种植了橡胶苗埔基地。多数职工根据自己的特点,都发展有林下经济,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还有养免、养蜂等,是生产队的发展自营经济的典型户。队职工养猪的养猪,养鸡的养鸡,种菜的种菜,自营经济出现过去从未有过的新局面。全队自营经济总收入28.42万元,职工劳均收入5800元。

三、抓好文明生态队建设,实现职工收入和职工思想素质双提高。提高职工收入与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是相互相承的,创建好文明生态队活动为载体,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学习十七大精神教育活动,开展了安全生产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职工读书活动,还开展了法律进村队教育活动,使我队干部职工的思想面貌都发生了新变化。

星光闪烁

农场三队有一个由13名女工组成的巾帼班,十几年来如一日,在割胶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创造了优异成绩,她们中不仅有农场的劳动模范、优秀胶工,还有省农垦的劳动模范和优秀胶工。她们平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年年被农场评为先进班组。2007年12月被海南省妇女联合会授予“海南省三八红旗集体”光荣称号;2008年2月被海南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2008年3月被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图为该巾帼班全体成员喜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后的喜悦心情。

农副产品

1. 木薯产业是金波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木薯具有易种、易管、易卖、易贮的特点,而广为农场职工喜爱。每年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总产量(干品)达4000吨,木薯纯收入500万余元。品种以淀粉多、高产的新品种—华南205号为主。

2.芒果产业在金波农场已经有了20年的发展历程了,目前全场种植芒果1800亩,成为了农场职工自营经济的重头戏,也是农场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年产量达550吨。每年的2—6月份,都是芒果成熟和销售季节。品种有“台农”、“鸡蛋”、“高农”、“紫花”、“珍珠小象牙芒”等。由于金波农场属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地肥沃,空气清新,水资源清澈透明没有污染,日照时间长,其品质和口感都比较好。目前已成功运用套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芒果品质和档次。3.荔枝也是农场的特色水果项目,从2001年开始大面积种植,至目前已经全场已达到500亩,品种包括:妃子笑荔枝白糖罂荔枝、海垦13号、三月红等品种。以妃子笑为主导产品,年产量在400万斤左右。上市时间在每年的5—6月期间,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有较好的口碑。

4.由于近年来蔗糖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逐步提升,制糖企业利益向蔗农倾斜的多因素影响,农场职工种植甘蔗热情被调动起来,全场年产甘蔗3000吨。产值80万元。

5.种植香蕉400亩,主要套种在中小苗胶园的大行中间,职工以自费或者股份联合经营方式经营,其发展趋势逐步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参考资料

海南省国营金波农场.企查查.2024-10-30

橡胶生产试行"不定产承包"效果好.xueshu.baidu.com.2024-05-11

基于融合发展的"集镇+农场"模式规划方法研究 以海南金波乡为例.xueshu.baidu.com.2024-05-11

海南省国营金波农场.aiqicha.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