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守义皈依天主教后,成为在山西省传教的艾若瑟神父的助手。在葡萄牙期间,艾若瑟和范守义至少两次被国王若昂五世召见。从1707年底到1720年底,范守义历时13年,出使欧洲,成为最早到达欧洲的有据可查、有史可证的中国人。
人物简介
范守义(1682年—1735年),1682年6月13日生于山西省临汾平阳(今尧都区金殿镇)。康熙帝使臣。范守义著有《审鉴录》,记述前往西洋的经历。范守义在乾隆十八年(1735年)逝世。
出使历程
范守义皈依天主教后,成为在山西省传教的艾若瑟神父的助手。他的教名为路易。范守义。若瑟,本名福然塞司蔻。蒲荛瓦纳,是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曾在山西等地传教,是与利玛窦等一样赞同并实行文化融合和适应策略的传教士。1705年到北京市,范守义作为天文生陪同前往。1707年10月,康熙帝为澄清中国礼仪之争,命范守义随同法国传教士艾若瑟出使罗马教廷,他们受皇命离开北京南下,并于1708年1月14日在澳门登上"耶稣基督号"前往欧洲。范守义随同艾若瑟,从澳门启航,经婆罗洲、马六甲、苏门答腊岛,入大洋,航行三四月,1708年9月他们到达里斯本。
在葡萄牙期间,艾若瑟和范守义至少两次被国王若昂五世召见。范守义游记《审鉴录》写道,"第三天,国王召见我们……他大约有20岁,举止端庄,和蔼可亲。过了一天,我们又见到国王,他下令让我们在宫中到处参观。"此外,范守义在第二天又见到了国王到教堂作感恩祈祷。葡萄牙国王若昂五世支持传教士在中国的文化融合和适应的传教策略。他认为铎罗不仅是葡萄牙的敌人,而且也践踏了葡王室传教会被授予的特权。他希望罗马教廷圣上"立即采取措施以向中国皇帝和该朝廷做出满意之解释"。但是,葡萄牙国王的努力显然没有产生积极的效应。同行的阿尔硕神父在回到西班牙后病归故里,未能同时到罗马。在里斯本停留四个月后,于康熙帝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再启程,经直布罗陀海峡,遇风停留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停留后再启程前往意大利。二月下旬,抵达热那亚足球俱乐部,取陆路经比萨、锡耶纳等地,抵达罗马,晋见罗马教皇克雷芒十一世。艾若瑟和范守义将康熙帝关于多罗来华、中国礼节问题和西洋教务问题的旨意,详细向教皇呈述。教皇听后,双目含泪说,“我从来没有令多罗如此发言行事”。
在罗马期间,艾若瑟和范守义受到克勉十一世接待,参观宫殿和图书馆。范守义居意大利9年,先后在都灵、罗马学习,并遍游意大利名城弗拉斯卡蒂、蒂沃利、那波利、卡普亚、博洛尼亚、摩德纳、帕尔马、帕维亚、米兰、福尔切利、都灵、皮埃蒙特等地。
在欧洲期间,范守义学习了意大利语,并且在即将离开欧洲之前,被委任圣职,成为中国人中可能是第一个在欧洲担任此职的天主教牧师。据康熙帝的特使穆敬远为艾若瑟所作的纪念碑文所言,由于艾若瑟神父身体不适,长期患病,罗马教皇欲换使臣替代艾若瑟。但"博施宽仁之教士","深明皇帝之恩宠,忠于履行之使命,疾病、风浪、海上风险均未动摇其勇气,遂再次登船穿越大西洋"。
1718年(康熙帝五十七年),罗马教皇收到康熙帝朱笔文书,召见艾若瑟、范守义,口谕:“你们可以回国,我将另遣 使臣前往,向中国皇帝逐条陈奏”。1719年5月15日,他们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从里斯本登上"圣方济。沙勿略号"返回中国。并再次获得葡萄牙国王接见,赐问良久,并获赐黄金百两。归途中艾若瑟不幸由于身患病疾,心情郁闷,1720年3月15日,在好望角附近的海上去世。范守义坚持守护着他的遗体,"不屈不挠地抵制着船员们欲将尸体抛入大海的企图"(史景迁语),并且承担了艾若瑟未完成的使命,于1720年2月回到中国,在澳门登陆。上岸后,范守义按照基督教的规矩为艾若瑟的遗体做了灵魂净化仪式。澳门驻军与当地政府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驿站飞马速报康熙帝,并派军队护送范守义到广州市。六月十三日抵达广州,在广州期间,他寄宿在天主教神父的宿舍。在康熙皇帝的特使穆敬远的安排下,在广州城西北为在航途中去世的艾若瑟神父建造了墓地,并且由穆特使主持了安葬仪式。葡萄牙耶稣会为艾若瑟立拉丁文墓碑,康熙帝特使亲撰汉文墓碑,历数艾若瑟神父之功德,并言"深知最佳之举措莫过于缅怀该伟大学者之功德,……呜呼大师,汝已得永恒之福,登光荣之位,故得以倾听吾等善良之祝愿及向来此城此地对汝表达缅怀情意之番人展示汝之充满宽仁厚爱之心,以将汝之德操永远铭记。"
不久地方总督和康熙帝的特使很快召见了他。1720年10月11日,奉诏到热河省,叩见皇上,蒙康熙帝赐见,赐问良久。范守义著有《审鉴录》,记述前往西洋的经历。
历史地位
中国历史学家阎宗临将清康熙的范守义与唐朝法显相比,二人都是平阳县人,法显最早往佛教国天竺取经,著有《法显传》;范守义则远渡重洋,出使天主教罗马教廷,著有《身见录》,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一是他的身份是皇帝的使臣,或者说使臣的随员;
二是他在欧洲游历了各国,并学习了意大利语,做了大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知的工作;
三是他受到了包括葡萄牙国王和罗马教皇的召见,在文化交流的层次上非他人所能及;
四是他比较顺利地返回中国,把西方的文化带回了东方;
五是他写下了一本记录他和艾若瑟等欧洲之行的《审鉴记》,成为中国人中最早描述西方社会文化的著作之一。因此,范守义在中国走向世界,了解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