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嘉(?-前107年)是西汉的第一代周子南君国国君,也称卫公。他是刘彻时代的“尊二王备三恪”政策的一部分,分封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曾下诏封周后为周子南君,奉先王祀。周子南君国和殷绍嘉侯国(宋公国)在五胡乱华后灭亡,周子南君国持续了四百多年。

正文

西汉时期,第一代周子南君国的国君。

关于姬嘉的身份,臣瓒怀疑他是卫国公孙弥牟的后裔,子南弥牟的后代子南劲被魏惠成王立为卫侯,而卫国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后被秦所消灭的,臣因此怀疑姬嘉是卫国的后裔,以子南为氏而称君。晁福林也认为姬嘉是子南氏的后代,他认为周子南君之号源自子南弥牟和子南劲,而姬嘉之所以能成为奉祀周代的后裔,大概是因为卫国是最后灭亡的姬姓诸侯国。

但对于这种观点,颜师古张守节沈钦韩、王启原和泷川龟太郎都不认可。颜师古认为子南只是封邑的称号,与卫国的子南氏无关,张守杰与颜师古的意见大致一致。而沈钦韩考释南与男通假,子南即是子男的意思,也就是小国的爵位,他指出在独尊《公羊传》的刘彻时期,朝廷采用了《公羊传》中的解释,以子、男是一个等级的爵位。王启原同意沈钦韩子南即子男的意见,他还进一步指出在东汉改为卫公之前,周子南君曾改为周承休侯和郑公,这是朝廷知道不是卫国子南氏的后裔,如果是卫国的后裔晋封卫公,朝廷不应该先给予郑公的封号。泷川龟太郎则认为子是美称,南表示位于黄河以南,子南不是姓氏,也与卫国子孙没有关系。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巡视的路程中经过河南省,惦念周代的德泽,去查看了周朝的宗族,了解到周朝的聂氏宗祠已久绝祭祀。刘彻向当地的耆老询问,访得周朝的旁系后裔姬嘉。回到洛阳市后,汉武帝于十一月丁卯下诏封姬嘉于川郡长社,封地三十里,食邑三千户,号周子南君,让他供奉周朝的祭祀。六年后(前107年),姬嘉去世。由其子姬置承袭周子南君。

钱大昕认为姬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姓于名字之前的男子。张淑一反对此说,她引《战国策·秦策五》和《史记·秦本纪》中的芈戎以及战国时期姓名私玺中的“子渴”、“子鲜颐”、“姜敬”等男名,认为姓氏合流在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完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