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璧莲
任璧莲(Gish Jen,原名莉莲·詹),1955年8月12日出生于长岛,是一位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和演讲者。她的父母在1940年代从中国移民至美国,母亲来自上海市,父亲来自宜兴市。任璧莲在哈佛大学获得英语文学学士后,曾在斯坦福商学院进修并中途辍学,最终在爱荷华大学写作班获得小说艺术硕士学位。1991年起,她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
人物经历
生于美国的华裔二代。其母生于上海富裕之家,于20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其父为上海的水利工程师,留美进修研究生课程。
任璧莲在中国有丰富的教学经历,比如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上海纽约大学,她说这些经历都让她感到“收获满满”。但最重要依然是1980年代在煤炭学院的教学经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父母之间说的话被别人说出来。更重要的是,在那里,她看到了学校里那群刻苦的学生。“尽管他们跟我学习的时间只有半年,但他们还是学到了很多,因为学得非常刻苦。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因为缺少学习的场所,他们就把篮球场当成了教室,每个学生会拿上一个小凳子到那儿,与他人相向而坐,然后就开始学啊学。我看到了后很感动,同时我也感到很容幸能够有机会帮助他们。”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考虑:,"美国人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
创作特点
任璧莲的创作特点在于她对移民故事的深入探讨和对中美文化边缘的冷静观察。她通过作品探讨了族裔双重文化身份的转换和建构、双重价值标准的冲突和调和,以及美国主流社会对族裔的本质论式的偏见。她的作品不仅讲述故事,更深入地观察和诉说,以探究具有普遍性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变迁。
主要作品
1986年任璧莲 Gish Jen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在美国社会》。1991年发表小说《地道美国人》以及续集《在希望之乡的蒙娜》(1996)。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1991)中的一篇被收录在《本世纪美国最佳短篇小说》。
1991年《典型美国人》(Typical American)以轻快、诙谐、反讽的笔触,表现了中国移民追求“美国梦”的奋斗历程,探讨了美国族裔双重文化身份的转换和建构、双重价值标准的冲突和调和,质疑了“熔炉”模式中“典型美国人”的定义,颠覆美国主流社会对族裔的本质论式的偏见。1996年发表《应许之地的梦娜》(Mona in the Promised Land)。 2004年发表《俏太太》(The Love Wife) 描述一个从中国大陆来的年轻保姆,在一个多种族的华裔王家所引发的故事,从王氏(Wong) 家族的反应,大胆探讨家庭、个人认同等问题。时代亚洲杂志( Time Asia Magazine )对此小说进行了介绍。
除了小说创作,任璧莲还出版了非小说作品《虎写作:艺术、文化和相互依存的自我》(2013年)和《行李处的女孩:解释东西方文化差距》(2017年)。她还为时报撰写了专栏文章,针对2021年亚特兰大水疗中的枪击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普林斯顿大学的伊莲·肖沃尔特在她对美国女作家的调查《她的同行评审:从安妮·布拉德斯特到安妮·普鲁克斯的美国女作家》中对任璧莲给予了很多关注,并在《卫报》的一篇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点,将她列入了八位顶尖作家之一。胡诺特·迪亚兹也表示赞同,称她是“我们总是听说的伟大美国小说家”。英国《泰晤士报》杂志在千禧年版上询问各界人士他们认为谁将成为21世纪的继任者时,约翰·厄普代克选择了任璧莲。
荣誉与奖项
任璧莲的文学成就获得了广泛认可,她曾获得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美国现代语言协会荣誉会员(2019年)、纽约华人博物馆传承奖(2017年)、威廉姆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5年)、巴鲁克-CUNY西德尼·哈曼作家驻地(2013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9年)、艾默生学院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米尔德雷德和哈罗德·斯特劳斯生活奖(2003年)、获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富布莱特奖学金(2003年)、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学院奖学金(2001年)、兰南文学奖小说奖(1999年)、古根海姆基金会奖学金(1992年)、国家艺术基金会奖学金(1988年)等。她的作品《谢谢你,尼克松先生》入围了2023年首届卡罗尔·希尔兹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