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学
创造教学是创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中融入了对创新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这一教学模式遵循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旨在通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创造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而非单纯的知识获取,提倡启发式教学而非单纯的讲授,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而非被动接受。尽管如此,创造教学仍然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角色。
相关简介
创造教学的特点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侧重于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强调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其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好奇心、创造意识、创造毅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相关的技术技能。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创造教学在课程教材的选择上力求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且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以充分发挥课程的综合效益。此外,教材的设计也应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教授研究方法,并充分体现创造力培养的要求。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创造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国际上,创造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英国的心理学家高尔顿率先开启了创造教育的研究工作,并出版了相关著作。美国学者奥斯本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集体创造思考的方法,并发表了《思考的方法》一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还开设了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课程。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创造教育,期间出版了大量关于创造力培养的书籍,并开展了相应的实践项目,如设置“发明教室”。德国则将发散思维的培养贯穿于中小学各个年级的课堂教学之中。
在中国,创造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当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设立了“育才创造奖金”,并随后发表了《创造宣言》。到了20世纪60年代,台湾省的教育界也开始对此领域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贾馥茗在1968年就在越南语科中进行了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实验。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创造教育再次引起了关注。1982年,中华创造力开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上海和田路小学进行了实验,采用了特别设计的教学方法。自此之后,全国各地都展开了广泛的创造教育研究。
参考资料
什么是创造教育.聚优网.2024-11-06
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吴非.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吴非.2024-11-06
创造教育: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创造教育: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