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厘(1844-1913),派名自浆,字季和,号筱东,清湖北团风县王海橖湾(今新洲区阳逻街)人。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中二甲80名进土,钦点翰林院庶吉土,散馆授编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破京师,随慈禧光绪帝躲至西安市。同年,陕西省赈灾,救活黎民无数。清宣统元年(1909)10月,写“奏请精练陆军并制造飞行艇机以图自强”折,帝准奏,为最早提出以飞机加强国防、保卫疆域之人。主编了《湖广通志》《问津院志》。

正文

王会厘(1844-1913),派名自浆,字季和,号筱东,清湖北团风县王海橖湾(今新洲区阳逻街)人。王受厘、王丕厘之弟。

王会厘,问津书院优生。清光绪八年(1882)壬午,以优廪生乡试中式48名举人。十年(1884)归省主持问津书院寒衣节大典。

十五年(1889)己丑科,考取觉罗官学汉教习第2名,传补正红旗觉罗官学汉教习。期满录用知县,山东河工,保准分省后,归候补班补用,并加同知衔。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中二甲80名进土,钦点翰林院庶吉土,散馆授编修

历任国史馆(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档案馆)协修、修、总纂等职。“庚子国变”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十三日,写“奏陈急除大奸起用义士管见并请代奏折”。七月,八国联军攻破京师,避战乱随慈禧(慈禧太后)、光绪帝西安市,王会厘是随行官员之一。同年,陕西省大旱,数十县人吃草根树皮。翰林院掌院孙文正知其廉正,奏保他陕西赈灾,王会厘不辞辛劳,遍察灾情,救活黎民无数。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京察一等、记名道府,加四级任乡试磨勘官,翰林院协办院事,撰文处行走,甲辰恩科会试同考官。

光绪三十年(1904),丁母忧归籍,总督张之洞慕其才,保充湖北通志局总校,黄州府师范学堂监督,团风县师范学堂堂长。同年九月,受邑问津书院理事徐辰甫、王楚材、沈子木聘请续修《问津院志》。担任总纂并撰书总序。他认为书院是儒家文化的一种载体,“以诗书为堂奥,以性命为丕基,以礼义为门路,以道德为藩篱”的书院精神。于是,仿崆峒区、白鹿洞志体例、书成六卷,又仿孔宅志、分卷首卷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志成付梓传世。为世存不可多得的书院志中范本。同年,书院特邀王会厘主问津书院祭孔祀典。

宣统元年(1909),日本进攻朝鲜,其以唇亡齿寒、国难日吸上书皇帝,请求备战。特别是以创建空军为御侮图存之计,10月,写“奏请精练陆军并制造飞行艇机以图自强”折,帝准奏。复荐引门生李宝俊、刘佐臣到德国学习飞机制造,学成归国后,成为我国航空事业先驱者之一。国拨银十万两筑飞机场于北京南苑五里店,为最早提出以飞机加强国防、保卫疆域之人。

王会厘因母亲去世,从做官之地回到家乡为母亲守孝三年,曾受张之洞之邀担任了《湖广通志》的主编。此间,他还在新洲区主编了《问津院志》,并撰写了总序。据悉,《问津院志》为世存不可多得的书院志中范本。

相关文物

2010年3月23日,湖北省档案局举办“中国档案珍品展”中,展出了一张“金榜”,上面载有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第二甲第八十名王会厘赐进士出身。

参考资料

新洲区志.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