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墓,又称文和园,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龙眠乡双溪村,坐落于县城西北龙眠山,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墓由墓冢、墓地石像生等石雕件及享堂等构成;张廷玉墓对于研究艺术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的石雕技巧、技术和经验值得今人借鉴。2013年3月5日,张廷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去世,归葬于今址。1968年9月,张廷玉墓坟冢被炸,石刻人仰马翻,拜台成为废墟,享堂化为瓦砾。20世纪90年代,省市领导、社会贤达等有识之士尊重前贤、保护文物而积极要求修复张廷玉墓。市文管所职责所系,先后争取国家、省、市和社会捐赠计90余万元按原状修复张廷玉墓。1995年,张廷玉墓土地收归国有,由文物管理所负责管理。1996年11月,清代大学士张廷玉墓一期修复工程破土动工,工程历时四年,分两期完成,先修墓冢拜台,再修享堂前院。2000年10月,张廷玉墓正式对外开放,市文物管理所安排两名大中专毕业生在墓从事管理工作。2009年,安徽省文物局根据实际情况,下拨“张廷玉享堂”专项维修经费20万元。2010年,经馆(所)长办公会研究,并报请省文物局备案,选择具有一定古建修复经验的“安居装饰有限公司”对张廷玉墓享堂等附属建筑进行维修。与此同时,由“安庆市云雷新技术有限公司桐城业务部”对文和园享堂安装避雷设施。2019年3月,张廷玉墓保护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建筑格局

结构

张廷玉墓由墓冢、墓地石像生等石雕件及享堂等构成,进入园区,即为张氏享堂,院内竹林石桥,恬静幽雅。入中门为横式巨型照壁,前后二面分别铭刻“赞猷硕辅”和“调梅爱新觉罗·良弼”八个端庄道劲的大字。这是雍正帝张廷玉的褒奖。中院前后为享殿、廊庑等建筑。过享堂登上依山势而逶迤增高的进往墓地的石阶,后达设有九级拜台的墓地。

特点

张廷玉墓居半山腰,东向略偏南,北傍狮形地,南倚金交椅,凤翼展护左右,龙溪滢迥于前,极目远眺,群山逶迤,层峦迭嶂,众多石像生雕刻细腻精美,造型棚栩如生,整组墓表装饰物展现了墓主生前身后的威仪和恩荣。

文物遗存

石雕建筑

石雕建筑由环形石塘壁、基碑、墓门石雕构件组成,面积300平方米。其下设三层地堰石祭台,上长40米,宽14米,由石像生,九道挡土墙及中贯神道石阶组成。

享堂

享堂为三开间两厢计五间及前后院落组成,砖木结构,占地450平方米。

装饰物

张廷玉墓上装饰物有:石通(文武官员各一对),石马一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石狮一对,龟默碑一对,石碑坊一座,石望柱一对。

文物价值

张廷玉墓园石像生以写实的雕刻艺术手法进行雕刻,其工艺精湛、造型朴实、风格厚重,代表了清代最高的石雕艺术水平。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对于研究艺术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的石雕技巧、技术和经验值得今人借鉴。

文物保护

1983年3月,张廷玉墓被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张廷玉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张廷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张廷玉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龙眠乡双溪村。

交通线路

桐城市内乘公交315路至文和园停车场站下车,即可到达张廷玉墓。

参考资料

龙眠山文和园游记.新浪网.2024-03-02

文化名城.桐城市人民政府.202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