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
心理战(psychological warfare)是指战争或对抗性竞争活动中双方心理上的较量。为取得胜利,双方通常都对对方施加心理刺激和影响。具体方法:渗透分化、伪装欺骗、心理威慑、感情伤害、暗示诱导等。需遵循的原则: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诱使对方麻痹大意;向对方施加精神压力,形成心理负担;涣散对方的斗志及凝聚力等。特点:接受的非强制性、企图的隐蔽性、手段的特殊性、范围的广阔性等。能起到武器或其他装备难以起到的作用。历来受到军事指挥家、战争参与者的高度重视。
简介
心理战(psychological warfare)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精神上瓦解敌军的作战。又称心理作战。
目的是从心理上打击敌方,从而不战而胜或战而胜之。主要利用人在对抗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规律,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瓦解敌方士气,削弱抵抗意志,使其放弃抵抗、逃避战斗乃至缴械投降。
从规模上可分为战略心理战和战役战术心理战;从性质上可分为进攻性心理战和防御性心理战。
历史上曾有一些军事家论证过精神因素和心理现象与军事的关系,也注意在作战中运用心理因素等问题。1879年心理学学科的诞生,为心理战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支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实践催生了心理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战得到了长足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一些国家相继成立了心理战学校和心理战中心,心理战又有了新的发展。随着高技术战争的发展,心理战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运用范围趋向多元化,手段趋向多样化,器材趋向智能化,实施人员趋向专业化,信息传播越来越依赖大众传媒。
运用的心理学原理主要有注意律、需要律、错觉律、思维定势律、从众心理律、逆反心理律等。借助的媒介主要有传单、书报、广播、电影、电视、通信等。手段主要有威慑、谋略、佯动、伪装、欺诈、恐吓、诱惑、收买、谣言、宣传等。
心理战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宗教、商业、体育等多个领域;既可用于军事活动,又可用于非军事活动;既可用于战时,又可用于平时;既可用于敌方首脑人物、决策者、指挥人员,又可用于普通士兵和民众。
目的
心理战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最大限度地争取盟友,孤立对方,置对方于心理弱势和劣势;二是在本民族,本国家内部赢得民心民意,形成同仇敌忾的强大气势;三是以正义之师的形象激励参战人员斗志和士气,造成官兵的战场心理优势。
手段
心理战常用的手段有声音、光线、形象、传媒、宣传、恐吓、威慑、欺骗、诱惑、诡诈、怀柔以及利用间谍收买,离间等方面。
战例
盟军心理战行动主要由盟军特种战委员会组织。战争期间最著名的要数保证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心理战。
为了实施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行动,盟军先后使用了“北方坚韧”和“南方坚韧”两项大规模的心理战。上演了假乔治·巴顿亮相、假伯纳德·蒙哥马利走访千军、虚拟军团诱骗德军等大戏。如1944年3月,为了将38万德军拴在挪威,确保诺曼底登陆,英军仅利用爱丁堡的几栋老房子就伪造了一个拥有25万名官兵、350辆坦克和装甲车的第4集团军军部,成功干扰了德军的判断。
在众多的心理战中,假扮蒙哥马利一直是战术史上的佳话。1944年3月14日,英国陆军特种战委员会副主任杰维斯·里德中校偶然在《新闻纪事报》上看到了一张与盟军地面部队司令蒙哥马利元帅非常相像的照片,照片上的人名叫克利夫顿·詹姆斯,是英国皇家军饷团的中尉军官。当时,里德正担当着实施盟军庞大战略欺骗计划的具体工作。贾科莫的出现使里德心生一计:打造一个假伯纳德·蒙哥马利,让他出现在意大利和非洲的战场上,使德国人相信,蒙哥马利远离英国,这样可以牵制德国驻扎在卢瓦尔河以南的4个装甲师。里德将这一计划定名为“铜头蛇”。“蒙哥马利”现身非洲的消息迅速传回了德国。“铜头蛇”计划成功地迷惑了德军。
当然,德军也曾使用过心理战术。1943年2月,盟军突然发现有一批数量惊人的伪造英镑正从苏黎世、里斯本和其他一些中立国家的经济中心源源不断地流向伦敦。英国情报部门经过秘密侦察,发现这些假钞票是纳粹德国“总体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搅乱英国的金融市场。整个战争期间,德国总共伪造了900多万张钞票,其面值约为1.4亿多英镑。1940年5月,一支拥有5000人的德军特种部队化装成荷兰警察、铁路工人和普通市民潜入荷兰境内,先后夺占了机场、铁路等要地,暗中向荷兰守军射击。不仅如此,他们还颁发假命令、虚构情报和散布谣言。一时间,荷兰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了骚扰,这不仅使荷兰全国上下笼罩在恐惧不安的气氛下,也引发了一场席卷欧洲的精神大恐慌。
一切能利用的工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都成为交战双方用来进行心理攻击的有利武器。大到千军万马,小到一张车票、传单,心理战成为贯穿整个二战全过程的整体性行动,其神秘和高超的技术已经远远超出了战争的范畴。
专家解析
何为心理战
乍一听心理战,似乎让人不得要领。心理战就是针对心理进行的作战。可对心理怎么作战呢?令人费解。
其实,心理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其实质是一种心理影响行为。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影响对象的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最终转变其态度。心理战无须动枪动炮,主要是施加心理影响。兵战、武力战瞄准的是敌方的指挥机构、军事设施和有生力量,所要打击和消灭的是敌方的军事设施和人员的肉体。而心理战瞄准的是敌方人员的心理,重点是军事指挥决策人员的心理,并不需要消灭敌人的肉体,而是改变敌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要么使敌人产生错觉,要么使敌人产生恐惧,要么使敌人思乡怀亲,最终士气不振,不战而降。
武器 心理暗示
心理影响真有那么神吗?心理战真能像兵战一样解决问题吗?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运用巧妙,心理战还能解决许多兵战解决不了的问题呢。因为心理战科学地运用了许多心理学原理,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如心理战常用的暗示法,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实施迅速影响的过程。有些心理学家称暗示是“从后门进入人的意识”,人在受到暗示影响时,简直无法抗拒。
1941年,德国建造了几十艘潜艇,需要招收几千名潜艇水手。原来以为当潜艇水手十分浪漫的许多德国青年都跃跃欲试,准备去报名。
为了破坏德国海军的征募计划,美国海军心理战部门精心设计了一张传单,对德国青年进行暗示性心理影响。在这张传单上,潜艇被画成“钢铁棺材”,并配有文字说明:在潜艇上工作是非常危险的,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暗无天日,人的寿命很短等等。结果许多德国青年看到了这张传单,并接受了暗示,马上由潜艇联想到棺材,由棺材想到死亡,于是纷纷放弃了报名。一张施加心理暗示的传单,使美国军队成功地拖延了德国海军潜艇招募水手的计划。
武器 需要规律
还有心理学常研究的需要规律。需要与人的心理关系非常密切,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激起人活动的“内驱力”,等于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心理战要研究的是敌人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想吃甜的给他糖,想吃酸的给他醋,瞌睡了再递上一个枕头。敌人就不能不上当受骗,或不能不改变态度。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针对美军等西方国家军人非常重视圣诞节、都希望在圣诞节时能得到圣诞礼物的心理需要,利用过圣诞节之际,和敌人举行火线联欢。给他们送去圣诞树、圣诞贺卡、糕点食品等礼品,大受敌军官兵欢迎。他们纷纷走出地堡,在阵地上自由地透透气,听听我军播放的美国音乐,欣赏我军送给他们的礼品和宣传品。
这种心理战由于符合敌人心理需要,收到了非常奇妙的效果。不少美国军队改变了对我军的态度,从认为中国军人是“侵略者”、“不共戴天的仇人”变为“中国军队是热爱和平的”,都纷纷向我军官兵表示“今后不再和中国人作战了”。这种用兵战无法实现的效果由于心战的成功运用而得以实现。
武器 思维定势
还有中国传统的“狼来了”的故事,反映的其实就是心理学的思维定势原理。思维定势是指已经预先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思维就呈现一种惯性状态。只要某种现象一出现,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维和得出结论。见怪不怪,常见不疑就是这种定势的心理反映。
这种“狼来了”的心理效应方法常常被用在军事上,而且大都获得成功。埃及就成功地用过这一招,并成为经典战例。
70年代,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吃了以色列的亏。为了报一箭之仇,埃及在战后加紧进行新的战争准备,并经常利用周末进行军事演习。开始,每次演习以色列都很警觉,都要取消休假,做出反应,结果每一次都是虚惊一场。久而久之,以色列人就形成了一种定见,认为又是埃及在进行演习,于是见怪不怪,警觉性随之降低。
此时,埃及人感到时机已成熟。1973年10月6日,又是一个周末。埃及又以演习为名集结军队,向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当时,以色列人还以为埃及仍是在玩演习的把戏,因此毫无戒备。当埃军突破以军防线时,以色列上自国防部长、下到普通士兵都在教堂过赎罪节守戒念经呢。结果当然是埃军大获全胜。
心理战由于运用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常常使敌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影响,落入另一方的心理圈套,使心理战起到兵战起不到的作用,收到兵战收不到的效果,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
解析
你说,这心理战奇妙不奇妙?
在宁静、明媚的初春阳光里,讨论诡谲、奇异的心理战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可“心理战往往就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发生,在平静安宁中较量,在你没想到时失败或成功”。坐在对面的马忠的话,在我听来有点像“天书”。
马忠是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心理战研究所所长。从1985年该院建起这个研究所以来,到目前为止,该所还是全军的“第一”和“惟一”。
作为我国军事心理学和心理战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弟子遍全军的军事心理学和心理战专家,马所长自信有办法让我这个外行听出点“门道”。
“把潜艇画成‘钢铁棺材’对人的影响是上潜艇就是去送死。用一枚导弹先在墙上打个洞,再让第二枚导弹穿洞而过击中你,给人的影响是:对方的武器太精确了,我害怕。心理战是这样一种心理影响行为,它运用心理学的科学规律,使这种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甚至违背本人的意志行事。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如上‘托儿’的当买东西,到人多的饭馆吃饭等等。”
“是不是就像春节晚会上‘卖拐’那样?”马所长笑了:“那是典型的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