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山麻黄

山麻黄

山麻黄,属于芸香科裸芸香属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湖北、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等地。其全草被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解表、平喘、利水、止呕的功效。

形态特征

山麻黄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度可达60-80厘米。植株基部木质化,自基部多分枝,直出,全株无毛,带有腺点。三出复叶互生,总叶柄长约为2厘米,小叶无柄,小叶片形状多样,大小也不同,中间的小叶通常较大。花朵为两性,单生叶腋,花梗细长,萼片4-5裂,花瓣黄色,雄蕊8-10枚,子房上位,2室,花柱1,先端浅裂。果实为肾形,2室,顶端2裂,每室含有5-6颗种子,种子呈肾形,黑色,表面有乳头状凸起。春季开花结实。

栖息环境

山麻黄生长于沙砾滩地及丘陵地带。

分布范围

山麻黄在中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包括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以及贵州省

用途

中医药价值

山麻黄在中医中常被用来治疗感冒、咳喘、呕吐、水肿等症状,同时也可用于处理蛇咬伤的情况。

配方举例

1. 治疗感冒发烧时,可以使用山麻黄10克,配合蕺菜、枇杷叶、毛果一枝黄花菘蓝桑皮、茯苓等药材,加水煎煮后服用。

2. 对于虫咬伤,可以用适量的山麻黄捣碎后涂抹在伤口周围。

采集加工

山麻黄的采集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至6月期间,采摘后应将其捆成束并晾晒干燥以备后续使用。

参考资料

山麻黄.中医世家.2024-10-30

山麻黄.《中药大辞典》.2024-10-30

山麻黄.山麻黄.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