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白鱼(学名:白鱼属 andersoni),为鲤科、白鱼属的鱼类,鱼体长130—229mm;体长为体高的4. 6—5. 2倍,为头长的 4. 5—4. 9倍,为尾柄长的4. 7—5. 7倍,为尾柄高的11. 6—13.0倍。在中国,分布于星云湖等,多栖息于水体中上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省。
形态特征
星云白鱼体长130—229mm;头长为吻长的3. 5—4. 1倍,为眼径的4.0—4. 6倍,为眼间距的3. 3—3. 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 2—2. 6倍。
体长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腹缘呈弧形,体高小于头长。吻端稍钝,鼻孔离眼较离吻端为近。口亚上位,斜裂,后端伸达鼻孔后缘的正下方,下颌长于上领,前端的小突起嵌入上颌的凹陷处。眼侧上位,眼径小于眼间距,也小于吻长。鳞很小,腹鳍基部具1狭长腋鳞。侧线在胸鳍上方弯折明显,沿体侧之下半部向后延伸,最后入尾柄的中轴。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后缘光滑的硬刺,起点位于腹鳍起点的后上方,约在吻端至尾鳍基的中点。胸鳍末端尖,伸达至腹鳍起点间距离的1/2或更后。腹鳍起点距臀鳍起点较近于距胸鳍起点,肛门紧靠臀鳍起点。臀鳍起点位于背鳍条末端的后下方,距腹鳍起点较距尾鳍基为近。尾鳍叉形,叶端尖,下叶略长于上叶。
下咽齿略侧扁,末端钩状。鳃耙长大于其鳃丝长的一半,排列较密。鳔2室,后室末端钝圆,其长为前室的1. 7倍。腹膜灰黑色。生活时体呈银白色,背部淡青灰色,体侧呈现蓝色反光,各鳍淡黄色,眼上下缘红色。固定后,背部灰褐色,光泽和红色消失。
生境习性
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主要食物为枝角目和挠足类,兼食少量的水生昆虫、藻类和水草等。1冬龄可达性成熟,产卵期为5—9月,喜在水深尺许、砾石底质及有溪河水注入处产卵,卵粘性,附着在砾石上。个体小,但肉细嫩,味鲜美,为该湖经济鱼类之一。
简介
星云白鱼,产于星云湖,个体小,俗称“真白鱼”,是星云湖的特有鱼类,形似抚仙湖的抗浪鱼,与之称为姐妹鱼,但鲜甜之味胜于抗浪鱼,历来被当地人民视为鱼中之上品。其分布区很狭窄,仅分布于星云湖,就
连与星云湖有一天然渠道相通的抚仙湖,也因两湖深度相差极大,水质迥异,作为鱼类的食料生物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抚仙湖内未发现星云白鱼,星云湖里没有抗浪白鱼,真可谓“两湖相通,鱼不往来”。这种高原狭生性鱼类,曾经是星云湖的重要经济鱼类,60年代初,星云湖年产2.5—3万公斤,占鱼产量的6-8%,历史上最高年份的产量占20%,在星云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况“跳鱼沟”只见沟不见鱼
记者来到星云湖畔的江川区星云白鱼种群恢复试验站,3亩大的地方分布着大小五六个鱼塘。“怎么不见鱼呢?”当地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四春说:“仔细看,还都是些小鱼苗呢。”只见他手拿大网在水中一搅,水面上立即“银色”翻腾,闪闪发亮——白鱼宝宝现身了。
别说普通人,即使一些专家都很难分清星云白鱼和抗浪鱼的区别,因为长得很像,它们被称为姊妹鱼,“从外形上来说,它们身上两边都有条线,不同的是星云白鱼腹部靠头这边的线有弯曲。”张四春一边介绍,一边把鱼食撒在稍大的池子里,这边培育的是6厘米至10厘米的鱼种,约有3万尾,2009年就可做亲鱼(留做繁殖小鱼)。从小在当地长大的张四春对星云白鱼并不陌生,小时玩耍的沟渠里,伸手就可以抓到白鱼。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星云白鱼曾占星云湖鱼产量的20%左右,而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已濒临灭绝。
离试验站不远处有一条有名的“跳鱼沟”,这是早前当地人利用星云白鱼逆水而上的习性捕鱼而挖出的。沟仍在,却不见鱼跳。
“诺亚方舟遗址”应运起航
还好,在星云白鱼彻底消失在人们视野前,江川区开始为它们打造“诺亚方舟”。
2005年,星云白鱼种群恢复试验站成立。2007年,星云白鱼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通过人工繁殖——产卵——孵化——鱼种培育——商品鱼养殖等环节,以期逐步增加星云白鱼种群数量。
当地农民李富建从那时当上了白鱼宝宝的保育员。“这些小鱼认人呢,平时我敲敲水池边,就围着来了。”虽然常年一个人在这里守鱼塘,63岁的李富建却乐在其中。每天早上7点半他就开始在鱼塘捞水草,9点,他开始逐个敲水池:“它们知道该吃饭了。”老李嘿嘿笑着,在他眼中,这都是些按时吃饭作息的乖宝宝——早上9点、中午1点、下午6点,不到时间,丢了食也不来吃。
鱼宝宝的饮食出乎记者意料:早晚鸡蛋,中午来点豆浆。“当然,稍大点就可以正常吃鱼食了。”老李说。2008年全部鱼苗可以养到10万尾,2009年,它们中一些将会作为繁殖下一代的亲鱼留下,另一些将有机会回到老家星云湖逐渐恢复自然种群。
前愁款后防贼前路漫长
从试验站到星云湖,直线距离不过500米,但星云白鱼是否能在星云湖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存空间、借此摆脱灭绝的厄运还是未知数。
“一个种群数量减少到濒危这个程度,就算没有外界影响,它也会自然灭绝,所以要尽力增加其种群数量,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张四春说,这艘“方舟”还能行驶多远也是他所担忧的。
“首要就是资金问题。”张四春算过,试验站每年维护费用在3万元左右,几乎都靠县里拨款维持,“这项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曾有人来找张四春,想买些星云白鱼回去或是揽客、或是一饱口福,价格由张四春开。“我这是要保星云白鱼这个种的,繁殖都还不够呢,怎么可能卖给你们吃?”不过,夜里就得辛苦老李防贼了,“听说我们这里养着白鱼,有人就悄悄来偷。”
张四春和同事们正积极申请资金支持,他们谋划着把试验站从3亩扩大到10亩,修建孵化池、苗种培育池等必要设施的同时,兼养一些其他鱼种,以鱼养鱼,保证星云白鱼的人工养殖,让白鱼宝宝能回到星云湖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