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鸟苷

鸟苷

鸟(英语:Guanosine),又称鸟嘌呤核苷,是核苷的一种,由鸟嘌呤与核糖环(呋喃核糖)组成,两者之间通过β-N9-配糖键相连。鸟苷可以磷酸化,变成鸟苷酸(GMP)、cGMP(cyclic GMP)、鸟苷双磷酸(GDP)和鸟苷三磷酸(GTP),这些形式在生物化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合成核酸蛋白质光合作用肌肉收缩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环鸟苷单磷酸)。

鸟苷的溶解性非常差,很难溶于水中或有机溶剂中。只有极少数有机溶剂(如DMSO)可以用来溶解鸟苷。鸟苷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发生N7位甲基化修饰,这是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修饰,可影响基本的表达。此外,很多致癌物(如强亲电子试剂Nitrenium ion)可以与鸟苷碳八芳烃位发生傅克反应。

中文名称

中文别名:鸟嘌呤核苷;9-(β-D-呋喃核糖基)鸟嘌呤, 鸟嘌呤-9-β-D-喃核糖苷

2-溴苯硼酸: Guanosine

英文别名: 9-(β-D-Ribofuranosyl)guanine;Guanine-9-β-D-ribofuranoside

CAS号: 118-00-3

分子式: C10H13N5O5

分子量: 283.24

纯度: ≥98.0%

MDL号: MFCD00010182

Beilstein号: 625911

EC号: 204-227-8

性状描述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物理参数

熔点:250°C(dec.)(lit.)

质量规格

纯度(HPLC):≥98.0%

干燥失重:≤5.0%

炽灼残渣:≤0.2%

重金属:≤10ppm

贮藏运输

密封阴凉干燥保存

危险说明

危险代码:T

危险等级:25

安全等级:45

联合国编号:UN2811

其他

鸟苷又名9-β-D-呋喃核糖基鸟嘌呤,简称鸟苷(GR),英文名Guanosine。

鸟苷是嘌呤核苷类物质的一种,分子式C10H13N5O5,相对分子质量283.24,白色结晶性粉末,二水磷酸钠化合物为针状结晶,110℃失水,熔点240℃(分解),比旋光度-60°,能溶于稀无机酸、热冰醋、稀碱(1g/33mL),沸水,微溶于冷水(1g/1320mL),不溶于醇、醚、三氯甲烷和苯。

鸟苷的用途十分广泛,是食品和医药产品的重要中间体,可用于合成食品鲜味剂——5’-鸟苷酸二钠、呈味核苷酸二钠以及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也是用于制造无环鸟苷(Acyclovir)、三氮唑核苷(ATC)、三磷酸鸟苷钠(GTP)等药物的主要原料。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小鼠腹腔LD50:500mg/kg

小鼠静脉LD50:180mg/kg

生殖毒性雌性受精卵后小鼠经腹腔TDLO:1g/kg,持续13天

雌性受精后小鼠经腹腔TDLO:750mg/kg,持续13天

雌性受精后小鼠经腹腔TDLO:750mg/kg,持续10天

致突变:大肠杆菌噬菌体抑制力:1g/L

人体细胞突变:1mmol/L

计算化学数据

1.共价键单元数量:1

2.氢键供体数量:5

3.氢键受体数量:6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互变异构体数量:9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55

7.重原子数量:20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446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4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性质与稳定性

常温常压稳定,避免与强氧化剂、热接触。

光谱性质

水溶液的紫外吸收高峰在256nm,摩尔消光系数12.2×10,低峰在228nm,克分子消光系数2.4×10。比旋光度-60°。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