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雷公鹅耳枥

雷公鹅耳枥

雷公鹅耳枥(学名:鹅耳枥属 viminea)为桦木科鹅耳枥属的植物,乔木,高10-20米;树皮深灰色;小枝棕褐色,密生白色皮孔,无毛。叶厚纸质,椭圆形、矩圆形、卵状披针形,长6-11厘米,宽3-5厘米,顶端渐尖、尾状渐尖至长尾𫛭状,基部圆楔形、圆形兼有微心形,有时两侧略不等,边缘具规则或不规则的重锯齿,除背面沿脉疏被长柔毛及有时脉腋间具稀少的毛外,均无毛,侧脉12-15对;叶柄较细长,长(10-) 15-30毫米,多数无毛,偶有稀疏长柔毛或短柔毛。分布在尼泊尔印度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西省西藏自治区江苏省福建省云南省、湖北、浙江省四川省湖南省、安徽、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生长于海拔700米至2,6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坡杂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雷公鹅耳枥是一种乔木,高10-20米;树皮深灰色;小枝棕褐色,密生白色皮孔,无毛。叶厚纸质,椭圆形、矩圆形、卵状披针形,长6-11厘米,宽3-5厘米,顶端渐尖、尾状渐尖至长尾𫛭状,基部圆楔形、圆形兼有微心形,有时两侧略不等,边缘具规则或不规则的重锯齿,除背面沿脉疏被长柔毛及有时脉腋间具稀少的髯毛外,均无毛,侧脉12-15对;叶柄较细长,长(10-)15-30毫米,多数无毛,偶有稀疏长柔毛或短柔毛。果序长5-15厘米,直径2.5-3厘米,下垂;序梗疏被短柔毛;序轴纤细,长1.5-4厘米,无毛;果苞长1.5-2.5(-3)厘米,内外侧基部均具裂片,近无毛;中裂片半卵状披针形至矩圆形,长1-2厘米,内侧边缘全缘,很少具疏细齿,直或微作镰形弯曲,外侧边缘具齿牙状粗齿,较少具不明显的波状齿,内侧基部的裂片卵形,长约3毫米,外侧基部的裂片与之近相等或较小而呈齿裂状。小坚果宽卵圆形,长3-4毫米,无毛,有时上部疏生小树脂腺体和细柔毛,具少数细肋。

分布范围

雷公鹅耳枥产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和东南部、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湖北、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尼泊尔印度中南半岛的北部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生长习性

雷公鹅耳枥生于海拔700-2600米的山坡杂木林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