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
放射科是医院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检查部门,它不仅具备了各种先进的检查技术,还能够对各种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在现代医院的建设中,放射科已经成为了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重要科室。临床科室的疾病,都需要通过放射科的各种设备进行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放射科是提供X线、CT、MRI及与CT、MRI进行相关融合技术或介入影像诊疗的场所,楼层和位置应方便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检查以及大型设备的搬运、安装与维修。房屋和设施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职业卫生标准、医院感染控制和放射防护要求。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工作内容
开展项目
X线、CT、MRI、介入、核医学。
工作任务
1.承担门诊、住院的常规X线、造影特殊检查及CT、MR检查;开展介入放射诊疗工作,满足临床请检要求并确保检查和诊疗的准确性。
2.承担保健、体检和抢救的放射检查任务。
3.承担院内外临床诊断会诊和接受下级医院要求的技术检查和会诊。
4.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新技术、新检查项目。
5.承担临床放射学的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带教培训工作,指导下级医院的业务开展和提高。
6.开展新的影像技术和诊断的方法学研究及设备的技术革新。
7.引进国内外的最先进技术,配合临床进行专项研究。
医生职责
诊断人员
(1)根据临床请检要求从事透视、造影、CT、MR检查和介入治疗操作,规范地书写诊断报告,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的查对。
(2)及时报告急症放射检查诊断,承担特殊造影和放射检查中的抢救工作。
(3)遵守各种检查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机器,并负有对机器的维护保养责任,接受专机负责人员对使用操作上的指导和监督。
(4)进行放射诊断专业的带教培训工作及参加科研工作。
技术人员
(1)根据临床请检进行常规和特殊摄影,配合诊断人员进行特殊造影、CT、MR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机器操作,确保摄影质量。配合诊断人员共同完成应急抢救工作。
(2)负有对机器正常运转所需的经常性保养及辅导和监督非专机操作人员使用机器的责任。
(3)负责放射技术专业带教、培训工作,进行科研和技术革新。
(4)物理机械人员负有全面机器设备的安装、故障检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稳定性检测工作;并负有全面对机器使用指导和监督之责任。
医辅人员
护士
①在科主任领导下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检查(造影、CT、MR、介入)和灭菌操作技术,做好敷料、器械消毒和检查造影前的准备工作。
②在医师指导下做好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抢救工作。
③负责所用器械、药品、物品的清理、管理工作。
登记和保管员
①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门诊、住院患者各项检查的登记、预约、划价、编号、索引和住院记帐工作。
②负责向患者说明检查前的准备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
③负责各种摄片报告的登记、报送、归档工作。
④负责全科医疗、工作室的统计工作,按月制成报表。
⑤负责影像片的归档保管工作,严格执行影像片借阅制度。
设备设施
基本设备
至少配备数字X线摄影系统(DR)2台、16层螺旋CT和64层螺旋CT及以上CT各1台、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台;超声3台,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心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心电图仪2台。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职业防护物品。
辐射防护及急救设备
每个放射检查室都必须配备符合要求并有足够数量的辐射防护用品及基本抢救设备,CT检查室内必须配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及相关药品。
信息化设备
具有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网络计算机等设备,配置与工作量相适应的医师诊断工作站,具备PACS/RIS系统和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辐射防护设备
分类
医用诊断X线辐射防护用品分为防护装置及防护用具两大类。防护装置包括医用诊断X线辐射防护屏、防护室、防护椅、防护门,防护用具包括医用诊断X线辐射防护帽、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护围脖、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帘等。随着技术的发展,防护屏、防护椅已经不是必备防护用品,防护用具也以铅橡胶防护用品为主。
要求
防护屏
防护屏总宽度应不小于900mm,有效高度应不小于1800mm。防护屏的铅当量(包括观察窗)应不低于0.5mmPb。防护屏应装有便于移动的脚轮,观察窗有效面积不得小于100mm×150mm,底边应与地面贴合。
防护室
防护室为带有门的闭合结构,分透视防护室和摄影防护室两种。防护室的铅当量应满足下述要求:①透视室的正面、两侧面的铅当量不得低于0.5mmPb;②摄影室的正面(包括观察窗)的铅当量不得低于1.0mmPb,两侧面的铅当量不得低于0.5mmPb;③其他面的铅当量不得低于0.25mmPb(底边与地面贴合除外)。
防护椅
防护椅为移动可拆式,正面、两侧面屏蔽部分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5mmPb。
防护门
(1)防护门分为平开式和推拉式两种,开启方式又可分为手动式和电动式两种形式。
(2)防护门的铅当量:①100kV、500mA以下容量机房中门的铅当量不得低于1.5mmPb。②100~125kV、500mA以下容量机房中门的铅当量不得低于2.0mmPb。③125kV、500mA以上容量机房中门的铅当量不得低于3.0mmPb。④CT机房中门的铅当量不应低于3.0mmPb。
(3)供受检者出入的门,宜安装在副防护墙上。如果门必须安装在主防护墙上时,其铅当量应在原基础上增加1mmPb。
(4)门不但应具有足够的铅当量,还应有一定的强度和抗碰撞能力,使其运行自如。平开式门的轴应经久耐用,门框与门体具有同等防护能力。推拉式门的主体应大于门洞,门的左右侧及上方应大于门洞100mm以上,门的下方低于地面50mm以上。推拉式门应尽量靠近墙体。防护门与墙体间隙控制在10mm之内。
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镜片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25mmPb。
铅橡胶防护用品
包括防护帽、防护围脖、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帘。铅橡胶防护用品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25mmPb,材料及外衬应柔软,对人体无刺激。放射防护用品应妥善置放。
警示标志
1.装有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
2.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3.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4.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门机联锁曝光指示灯。
全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800mA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医用直线加速器(LA)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区域新增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原则上当地同类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率不得低于本省(区、市)平均水平的80%。
组织管理
组织结构
随着放射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检查范围的扩展,医学影像(放射)科必须实施全面的管理制度,对各类影像设备和诊疗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包括传统的X线、CT、MR、介入等检查项目,均应在科主任的领导和管理下进行。
为了更好地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可将不同的业务技术分为三个小组,即:诊断组、技术组和辅助组。
通过这种分组方式,可以明确各组的职责和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对放射设备的统一管理和维护,确保影像学检查的质量和安全。
诊断组由各级诊断人员组成;技术组由各级技术和物理机械人员组成;医辅组由护士、登记和影像资料保管人员组成。
在科主任统一管理下诊疗组和技术组人员对各影像内容(传统X线、CT、MR、介入)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以利于专业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养,达到影像学的“一专多能”的目标。
诊断组和技术组人员实施轮转的条件:轮转CT必须有二年以上的传统X线实践 ;轮转MR必须有2年以上的CT实践;轮转介入治疗必须在2年以上的传统X线诊断实践基础上,事先经过介入知识培训。
人员管理
放射科人员准入要求
放射科诊断部门人员准入要求
放射科诊断医师准入要求
1.通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许可证》。定期进行放射科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接受辐射剂量检测。
2.在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独立从事医学影像诊断的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审核报告需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3.二级以下医院,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根据需要独立从事普通放射诊断工作。
4.正常工作时间外(如夜间)或二级以下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放射科主任或医院授权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签发诊断报告。
5.从事CT、MRI诊断的人员,需具备医师CT上岗证和MRI上岗证(现为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
放射科技术人员准入要求
1.通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许可证》。定期进行放射科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接受辐射剂量检测。
2.放射科技术人员应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以上专业学历,并已取得医学影像技士或技师以上职称。
3.从事CT、MRI、DSA和乳腺摄影的技师需分别具有CT技师上岗证、MRI技师上岗证、DSA技师上岗证和乳腺技师上岗证(现为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
放射科护士准入要求
1.通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许可证》。定期进行放射科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接受辐射剂量检测。
2.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取得执业护士资格。
放射科介入诊疗部门人员准入要求
综合介入诊疗医师
1.通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许可证》。定期进行放射科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接受辐射剂量检测。
2.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或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3.有3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4.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5.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有5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2)经卫生部,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医师
1.通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许可证》。定期进行放射科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接受辐射剂量检测。
2.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或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
3.有3年以上内科、外科或医学影像介入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5.开展三级以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有5年以上内科、外科或者医学影像介入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经卫生行政部门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医师
1.通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许可证》。定期进行放射科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接受辐射剂量检测。
2.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内科或医学影像专业。
3.有3年以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医学影像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神经外科医师需要接受神经内科、放射科至少各9个月的培训。神经内科医师需要接受神经外科、放射科至少各9个月的培训。医学影像医师需要接受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至少各9个月的培训。
5.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专业技士及其他技术人员
1.通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许可证》。定期进行放射科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接受辐射剂量检测。
2.技师需具备DSA技师上岗证(现为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
3.护士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学历,取得执业护士资格。
4.经过相关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放射科人员配置
设备定员法
根据设备数量和使用班次、每台设备所需要的技术人员数量和员工出勤率确定人员编制。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放射科技术人员、护士的人员确定。每台DR每班次至少有1名技术人员,每台CT每班次至少有2名技术人员、每台MRI每班次至少有2名技术人员。其公式为:
放射科技术人员(护士)人数=设备台数×人员班次×每台设备每班次所需要的人员数目/出勤率
例如:放射科有MR设备1台,技师分为2个班次,每台设备每个班次需要技师2名,其出勤率为90%,则放射科技术人员人数为(1×2×2)/90%≈4.4,即4~5人;放射科有MRI设备1台,护士分为1个班次,每台设备每个班次需要护士1名,其出勤率为90%,则放射科护士人数为(1×1×1)/90%≈1.1,即1~2人。
工作量定员法
根据检查人次、单次检查耗时等要素确定人员数目。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放射科医师、工勤人员的数量确定。其公式为:
放射科医师人数=放射科检查人次×每人次检查份数×撰写并审核每份检查报告时间(分钟)/[放射科医师每人每日工作时间(分钟)×出勤率]
放射科工勤人员人数=放射科检查人次×每人次检查份数×单次服务时间(分钟)/[放射科工勤人员每人每日工作时间(分钟)×出勤率]
例如:放射科检查人次为100人次,每人检查份数为2份,撰写并审核每份检查报告时间为30分钟,放射科医师每人每日工作时间480分钟,出勤率为90%,则放射科医师人数为(100×2×30)/(480×90%)≈13.9,即放射科撰写报告医师人数为13~14人;放射科检查人次为100人,每人检查份数为2份,单次所需服务时间为5分钟,放射科工勤人员每人每日工作时间480分钟,出勤率为90%,则放射科工勤人员人数为(100×2×5)/(480×90%)≈2.3,即放射科工勤人员人数为2~3人。
当然各地医疗机构可依据医院床位规模及门急诊量、手术量以及放射科设备分布区域不同等指标,统筹考虑该院放射科人员的编制。
技术管理
放射科技术准入要求
放射科开展影像诊疗工作基本要求如下:
1.具有经核准登记的放射科诊疗科目。
2.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
3.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4.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5.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
6.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7.配备与开展医学影像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放射科诊断医师、技师、工程师和护师。
放射诊疗管理
X线影像诊断
是指利用X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CT影像诊断
是指利用X线的衰减等性质结合电子计算机技术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体层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MRI影像诊断
是指利用氢质子进动等性质结合电子计算机技术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体层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介入放射学
是指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引导下,经皮针穿刺或引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技术。
核医学
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或治疗疾病或进行医学研究的技术。
法律法规
医学影像相关法律
以上资料来自
放射事件
医疗机构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1.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
2.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
3.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
4.放射性核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
5.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
临床意义
临床工作作用
放射科一直以来都是综合医院的传统必备科室,为医院的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物理学、电子学与传统放射学的有机结合,使现代放射医学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放射科在医疗领域显示出了新的活力,在诊治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代替。
比如在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比中,心内科必备心血管造影,脑外科必备脑血管造影及栓塞,消内科必备肝动脉造影,呼内科必备支气管动脉造影,普外科必备ERCP,肿瘤学必备介入治疗,泌外科必备C臂下经皮肾穿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道结石,这些项目都需要放射科医生直接完成或参与实施,如果没有这些项目,在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中该项不得分,除检验科之外没有哪个科室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放射科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患者就诊须知
放射科检查注意事项
1.放射诊疗技术是医学检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害健康,可产生白细胞减少、造血功能障碍、全身或局部放射性疾病和远期损伤等损害。
2.X 射线机为低剂量的辐射源,在开机时产生 X 线,关机时消失。
3.为防止 X 线摄片产生的伪影而影响诊断,请受检者除下身上有可能产生伪影的异物如金属、特殊服饰、皮筋等,并妥善保管,以避免重复检查。
4.X 检查不应作为孕妇、婴幼及儿童常规检查项目。
5.诊疗工作人员要做好患者个人、陪检者个人防护工作,关严防护门窗防止射线泄露。
放射学检查须知
为了安全、有序、高质量地完成您所需做的放射学检查,请详细了解下列与您有关的检查知识。
1.放射科为电离辐射场所,为了您的健康,未得放射科医师的允许,请勿随意开门入内。
2.申请放射科所有检查均需由医师填写检查申请单,并交费后再来放射科登记、检查。
3.进行摄片检查时,应尽量暴露检查部位,去除检查部位一切影响×线成像的物品,如发夹、金属饰物、手机、裤带、纽扣、拉链等物品及一些含有金属、胶漆等成分印制成图案的衣物、药膏等,以避免该类物品在照片上形成假影,延误诊断。
4.配合医师摆好投照体位并保持静止。避免因肢体运动产生伪影,影响诊断。
5.急性外伤病人摄片时应减少挪动,危重病人摄片时必须有临床医生和医护人员陪同。
6.孕妇(尤其是早孕妇女)不宜做 X 线检查(除非特殊需要)。确需检查者,请向医生和医技师说明,以便做好相关的防护。
职业健康管理
放射工作人员具备的条件
1.年满18周岁。
2.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3.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4.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5.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人员培训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个人剂量监测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终身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参考资料
放射科.无为市人民医院.2023-10-14
放射科.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医院.2023-10-22
放射科说明 概述.吉林医药学院直属医院.2023-10-14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健委网站.2023-10-22
嘉祥县人民医院医技科室基本情况(医技科室名称、服务内容).嘉祥县人民政府.2023-10-15
放射科管理规范与质控标准(2017版).QQ阅读.2023-10-17
书名: 放射科管理规范与质控标准(2017版).QQ阅读.2023-10-17
X光、CT、MRI、热成像仪都是啥?医疗成像技术背后的故事要知道!.中国科学院物理所.2023-10-22
放射科.四川赫尔森康复医院.2023-10-14
第四节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要求.QQ阅读.2023-10-22
书名: 放射科管理规范与质控标准(2017版).QQ阅读.2023-10-17
第三章 放射科人员、设备和技术准入要求.QQ阅读.2023-10-17
书名: 放射科管理规范与质控标准(2017版).QQ阅读.2023-10-17
书名: 放射科管理规范与质控标准(2017版).QQ阅读.2023-10-17
书名: 放射科管理规范与质控标准(2017版).QQ阅读.2023-10-17
科室介绍.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10-14
放射科检查须知及注意事项.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医院.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