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魁海
武魁海(1903年-1962年)是中国相声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包括《汾河湾》《学梆子》《学叫卖》和《捉放曹》等。他授艺毫不保守,倾心教学,鼓励徒弟学众人之长。他的“捧、逗”俱佳,并有许多绝技,其中“柳活”深得侯宝林大师赞许。武魁海是相声界公认的“活路宽泛,使活全面”的相声名家。他于1962年逝世,享年59岁。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武魁海,男,相声演员,北京人,满族,生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他在少年时期家庭贫困,以炸油条为生。
学艺经历
武魁海后来拜相声名家李少卿为师,开始学习演相声。他的表演,捧逗皆能,单双俱佳,且活路宽泛,说唱皆精,表演火爆,风格独特。
表演生涯
武魁海的表演生涯主要在京津等地。他曾整理改编《闹公堂》这个节目,并首演成功,后京津相声艺人争相学演。他还曾表演过《汾河湾》《学梆子》《学叫卖》《捉放曹》等。常连安、常宝堃父子还曾灌制过唱片,影响很大。1956年加入南开区曲艺团,其传人有魏文亮、魏文华、张文霞等。
逝世
武魁海在1962年农历壬寅年逝世。他被相声界公认为“活路宽泛,使活全面”的相声名家。
主要作品
武魁海的代表曲目有《汾河湾》《学梆子》《学叫卖》《捉放曹》等,其单口相声(“八大棍儿”)也不同于他人,有自己独到之处。武魁海还整理改编了《闹公堂》。
奇闻趣事
武魁海是相声界的佼佼者,他的徒弟是魏文亮。有趣的是,武魁海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过:“我一辈子不收徒。”然而,他最终还是收下了魏文亮,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1952年的一天,武魁海到南市的永和茶楼“串门儿”,恰巧遇到了魏文亮的母亲魏墨香因为拉肚子不能演出的情况。魏文亮和他的姐姐魏文华决定替母亲顶场,他们表演的是《汾河湾》,表演得十分出色,赢得了观众的阵阵笑声。
第二天,武魁海找到了魏家,表示想要收魏文亮为徒。魏家人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他们都知道武魁海曾经说过不收徒。然而,武魁海表示他宁愿被人说是“言而无信”,也不愿意放过这个有才华的孩子。他让魏文亮在众人面前表演,看看他的表演能力如何。魏文亮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大家都认为武魁海应该收他为徒。
于是,武魁海打破了自己的诺言,收下了魏文亮为徒。他说:“我武魁海说话不算话,这可是大闺女上轿,头一回。干嘛要收这孩子?屁憋的?可不是。不为别的,一句话,眼睁这孩子招人喜欢,是说相声的料儿,好料儿。”这就是武魁海收魏文亮为徒的有趣故事。
人物评价
武魁海先生在相声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表演风格独特,捧逗皆能,单双俱佳,且活路宽泛,说唱皆精,表演火爆。他的代表曲目有《汾河湾》《学梆子》《学叫卖》《捉放曹》等,其单口相声(“八大棍儿”)也不同于他人,有自己独到之处。他使活的口风是评书,但翻包袱却是用相声的手法,尤其是对评书中“拨口”的运用,更较他人胜出一筹。(搜狐评价)
在“柳活”(即唱功)上,武魁海的表现得到了侯宝林大师的高度赞扬。侯宝林大师曾称赞他说:“武魁海学唱河北梆子《辕门斩子》、西河大鼓、靠山调,堪称绝活儿值得我学习。”(侯宝林评价)
在“说”上,武魁海更是无人能及。他说“八大棍儿”,不但能说上十天、二十几天,关键是绝在结尾处。大多数艺人,是用“扣子”(评书术语,即悬念)结底,把观众“抓”住,让观众转天再来。他不但如此,而且与众不同的是,在每天结束时留下的“扣子”,同时也是一个“雷子”包袱儿,让观众的心悬着,可是却又笑着离开。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使他在相声界独树一帜,深受观众喜爱。(网友评价)
参考资料
偷娶独舞演员 魏文亮:名师娇妻催生的平民大师-魏文亮-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12-10
传承艺术薪火,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魏文亮先生古稀之年再收徒|界面新闻.界面新闻.2024-09-21
他是天津相声的“武阎王”,名垂《闹公堂》,艺传魏文亮.搜狐网.2024-09-21
魏文亮的师父武魁海创演《闹公堂》传世,郭德纲岳云鹏都演过这段.今日头条.2024-10-08
相声节再掀高潮 魏文华魏文亮姐弟纪念武魁海.北方网.2024-06-25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魏文亮的生活态度与教育情怀.搜狐网.2024-09-21
武魁海(相声第六代传人).3030相声小品网.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