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爱新觉罗·韫龢

爱新觉罗·韫龢

爱新觉罗·韫龢(1911年11月24日-2002年2月16日),于北京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出生,是爱新觉罗·溥仪的二妹。

爱新觉罗·韫龢自幼长在醇亲王府,并在府内接受教育。自溥仪进宫后,便陪伴祖母刘佳氏。1917年6月,韫龢跟随祖母进宫会亲,并首次见到兄长溥仪。后韫龢常进宫陪伴溥仪,并住在储秀宫西配殿,颇受溥仪宠爱。1924年11月,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并前往日本公使馆躲藏,韫龢先后几次前往日本公使馆陪伴左右。1926年,韫龢迁出北府,后因北京时局动荡,韫龢随全家搬往天津市。在天津时期,韫龢时常跟随在溥仪身边。1931年至1945年,韫龢跟随溥仪去伪满洲国。期间,韫龢同郑广元结婚,并随丈夫郑广元先后去英国日本留学。1945年8月,伪满洲国垮台,韫龢开始流浪。先后在临江县、新滨县、抚顺市沈阳市逗留。后于1948年回到北京,入醇亲王府居住,并依靠父母和公婆等人的接济生活。1960年,韫龢响应政府号召,在北京中老胡同办起一个托儿所。次年,韫龢与爱新觉罗氏一起先后三次受到周恩来的接见。“文革”期间,韫龢被抄家两次,并调往窗纱厂工作,后又挖了八个月战备防空洞。1970年,韫龢退休在家照顾婆婆直至其去世。晚年的韫龢应故宫之邀,重游皇宫。此后几年,韫龢先后经历长女英才以及丈夫郑广元逝世。2002年2月16日,韫龢病逝于家中,享年91岁。

《末代皇妹韫龢》一书作者贾英才评价:韫龢是末代皇帝的胞妹,又是他一生中最亲近信赖的人物。她对溥仪了解之深、之透,鲜有比肩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1年11月24日,爱新觉罗·韫龢出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其父亲是晚清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其母亲是瓜尔佳·荣禄的独女苏完瓜尔佳·幼兰。韫龢母亲一共生育了有二子三女,而韫龢为醇亲王府的二格格,其兄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幼年时期的韫龢在醇亲王府受教育,府内住宅东跨院的任真堂,是她和兄妹读书的地方。其幼年时曾在祖母刘佳氏的房间见到一柄象牙镇纸,上有其祖父爱新觉罗·奕譞亲笔书写的“闲可养心,退思补过”八个大字。

韫龢自幼长在王府,很少迈出府门一步。自溥仪进宫后,韫龢便经常去陪伴祖母刘佳氏,而且祖母将韫龢当做男孩看待。此外,韫龢从小性格活泼,不爱文而喜武,颇得祖母喜爱。同时,韫龢因父亲和祖母的影响,从小就痛恨袁世凯,凡见到袁世凯的照片,就用手抠下眼睛,以解其恨。

1917年6月26日,韫龢跟随祖母和母亲进宫会亲,这是韫龢第一次进宫会见自己的兄长溥仪。韫龢等人进入皇宫后,便在长春宫西配殿等候召见,后被敬懿太妃召至启元殿,随后韫龢又与祖母等人前去拜见其他三位太妃。在面见庄和太妃时,韫龢因犯了庄和太妃忌讳,被祖母训斥。韫龢在见到溥仪后,陪其玩耍了一段时间。

“伴驾”溥仪

韫龢常进宫陪伴溥仪,其在皇宫的这段时间,跟随溥仪学会了骑自行车以及照相。1921年9月30日,韫龢母亲瓜尔佳氏因溥仪与端康皇贵妃的矛盾,后自杀身亡。自母亲去世后,韫龢便搬去了露玉轩居住,而且溥仪经常以各种理由召家人进宫,韫龢大多住在储秀宫西配殿。

韫龢12岁时染上了肝炎,后在祖母的催促下,服用几天药后便痊愈了,而祖母也放松了对韫龢的管教。之后,韫龢见郭布罗·婉容吸烟姿势优雅,便模仿婉容的样子叼起了香烟。婉容还赏赐给韫龢一个纤细的五彩玉烟嘴儿,后来韫龢逐渐吸烟上瘾,与溥仪等人一起成为皇宫内的“烟民”。

1924年11月,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并前往日本公使馆躲藏,而韫龢与妹妹爱新觉罗·韫颖先后几次前往日本公使馆陪伴左右。次年,韫龢大姐韫瑛和祖母刘佳氏皆病逝。1926年,韫龢父亲爱新觉罗·载沣携全家人迁出北府,搬到西什库教堂“避难”,并在此居住了半年。后因北京时局动荡,韫龢随全家搬往天津市,并改姓金。

天津时期

抵达天津之后,六叔爱新觉罗·载洵和七叔爱新觉罗·载涛两家人分别搬进隔壁院落的一幢洋房。因韫龢等人平日空闲,其父亲载丰便从北京接来教师魁忠辅导韫龢与其妹妹念书。后因魁忠病重回了北京,韫龢便同妹妹一起去张园跟随溥仪念书,后由郑孝胥的儿子郑垂教授韫龢和爱新觉罗·韫颖英文。韫龢在天津时期常跟随在溥仪身边,并时常陪同郭布罗·婉容购物和学习京戏。不久后,韫龢被溥仪指婚,于1931年初与书法家郑孝胥的孙子郑广元订婚。

青年时期

长春完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人阴谋策动溥仪赴东北地区,为伪满洲国“执政”。在溥仪离开天津市前大约一个月,韫龢返回北平市看病。病愈后返回天津,不久,韫龢乘坐火车赶赴长春。1932年3月9日,韫龢参加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仪式。韫龢时常出入伪满洲国内廷陪同溥仪。4月18日,在婉容的筹备与溥仪的主持下,韫龢与郑广元在长春完婚。随后,韫龢便随同郑广元乘坐“满铁”火车,赴大连市共度“蜜月”。

出国留学

1932年初冬,已怀孕数月的韫龢陪同丈夫郑广元英国留学,两人在前往英国的船上度过圣诞节。1933年1月,两人抵达英国后,居住在帝师庄士敦的家中。此时的庄士敦正在写《紫禁城的黄昏》,而韫龢还时常与庄士敦一起交谈往日宫廷内的生活轶事。同年二月,韫龢长女英才在庄士敦家中出生。次年,溥仪就任伪满洲国“皇帝”,年号“康德”。时在英国的韫龢和郑广元以及庄士敦,分别向溥仪发去贺电。1934年初春,郑广元留学毕业,韫龢二人带着不满两岁的英才告别庄士敦乘船归国。同年3月,韫龢乘坐的轮船抵达日本时,二人下船去看望在日本留学的二哥爱新觉罗·溥杰和三妹爱新觉罗·韫颖夫妇。两个月后,韫龢一家人便返回中国,住进长春伪皇宫的西花园。1936年8月,韫龢次女郑爽出生。

1937年底,韫龢同郑广元和孩子以及女保姆赵妈,一行六人抵达日本,并成功结识了日本一些党派人物,如日本驻英国大使松平的女儿。同年12月,韫龢幼女郑洁出生。1938年夏,因天气炎热,韫龢带英才等人,一起前往清井泽避暑。韫龢在日本居住一年后,返回长春市

为父祝寿

1942年,因爱新觉罗·载沣过六十大寿,韫龢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从长春赶赴北平市,专程为父亲载祝寿。为父亲祝寿三天后,韫龢和丈夫带着丈夫返回长春。

伪满倒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而溥仪则带着韫龢等人坐火车来到了鸭绿江边的大栗子沟。后溥仪于8月18日颁布《退位诏书》。两日后,伪满洲国垮台。而在大栗子沟的韫龢等人乘坐一辆破卡车前往临江公寓暂时栖身。

开始流浪

1945年11月,韫龢一家人迁进临江县城的一幢公寓。后因临江县城形势紧张,韫龢便和家人闭门不出。临江县城解放后,韫龢等人的财物均被搜走并被搜身。随后,韫龢和妹妹搬离临江公寓,并居于江边。在此地居住后,韫龢发现自己已怀孕,并于1947年2月24日生下儿子大力。后因韫龢等人都是伪满的遗留人员,被迫分开居住,而郭布罗·婉容嵯峨浩等人被押送回张詧。韫龢跟随遣送的队伍流浪到了通化,抵达通化后几天,“通化事件”爆发,韫龢便跟随郑广元前往新滨县,并扮成农村妇女生活。

正值新滨县发生眼病,而韫龢一家人又苦于找不到粮食,后因郑广元随身带来几瓶德国拜尔公司生产雷福诺尔眼药治好了当地的眼病,韫龢等人才换来了粮食充饥,而且韫龢还有御医佟阔泉给她开的治疗感冒的药方,后来韫龢一家凭借郑广元贩卖眼药及各种药剂,换来不少食物。韫龢为了不让自己的真实身份暴露,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金欣如。而韫龢在新滨县乡下居住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后,便决定离开此地。

1948年,韫龢一家人离开新滨县,开始步行归乡,历经艰难终于到了抚顺市,期间他们遭到了国民党还乡团的搜身检查。韫龢到达抚顺后,一家人便乘坐火车顺利抵达沈阳市。后因两个女儿相继发起高烧,韫龢发电报向在北京的大姐求助,在公公郑禹的帮助下,一家人乘机前往北京。

1948年初夏,韫龢抵达北京后,先是住在了西老胡同,后因屋子狭窄不好住下,韫龢便去请求父亲爱新觉罗·载沣,而后韫龢一家搬至醇亲王府的露玉轩居住,此后便依靠父母和公婆等人的接济生活。1950年,载沣看王府人口渐多,经济状况困难,便决定变卖醇亲王府,后成功卖给了卫生部。随后,载沣将变卖的钱分给几个子女,各自买房生活。韫龢拿着手中的钱,先后租住过几处地方,最终在东城土儿胡同买了带有三北屋以及一排狭窄的走廊的屋子。

投入建设

在北京居住后,韫龢因四个孩子年纪尚幼,一直没能参加工作。后三个女儿住校,韫龢为养家糊口,她买来一台缝纫机自学裁剪,想制衣挣钱。但因手艺不好,便没当上职业裁缝。1951年2月,韫龢父亲爱新觉罗·载沣在北京东城区利普营家中病逝,韫龢和家人将载沣土葬在北京西北郊的北京福田公墓

1956年3月,韫龢因担心入狱,未同意与爱新觉罗·载涛等人赴抚顺战犯管理所看望溥仪。两年后,韫龢因女儿郑洁患上肺结核,需要大笔治疗费用,便卖掉了西老胡同的住房,搬到婆婆家居住。次年12月底,溥仪被特赦返回北京,韫龢前往迎接,后两人经常联系。1960年,街道号召家庭妇女走出家门,而韫龢响应号召,和街道治保主任鲁淑敏白手起家,在中老胡同办起一个托儿所,韫龢在托儿所创办后的第四个月才领到了10块钱,她用这份钱买了一幅毛泽东的画像挂在屋里,后在街道检查的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不久后,托儿所发展壮大,韫龢便决定将托儿所迁到嵩祝寺胡同内,而韫龢作为所长,工资也随之增长,并负责托儿所的财务支出等工作。

1961年1月30日,韫龢同爱新觉罗氏一起受到周恩来接见,商谈是否同意爱新觉罗·溥杰的日本妻子嵯峨浩回到中国,韫龢表示赞成,而后与周恩来共进晚餐。同年2月3日,韫龢参加北京市委统战部廖沫沙部长召集的家族座谈会,商议溥杰与嵯峨浩团聚问题,韫龢和几个妹妹主张兄嫂应早日团圆,后于5月嵯峨浩回到北京与溥杰团圆。是年,韫龢又先后两次陪同爱新觉罗家族受到周恩来的接见。1962年4月,韫龢参加溥仪与北京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的婚礼,但溥仪成婚后,便很少来韫龢家串门。

遭遇变故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韫龢与许多人中断了来往,如老太监冯乐亭,而且韫龢被学校和工厂红卫兵抄家两次。“文革”高潮时期,韫龢一家人搬至鼓楼西大街居住。1966年下半年,北京市城区十三个托儿所合并,韫龢与其他人一起调往窗纱厂。在窗纱厂,韫龢认真工作,后被评为二级工,工资也从十八块钱涨至二百多块钱,后因窗纱厂搬到郊外,又改成汽车配件厂,韫龢便很少去工作。此后,韫龢又挖了八个月战备防空洞。“文革”期间,韫龢多次前往西城东观音寺胡同的溥仪家中探望,而溥仪在1967年10月病逝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晚年生活

1970年,韫龢和丈夫郑广元均退休,而韫龢便在鼓楼西大街照顾婆婆一直到其病逝。1976年7月28日,北京发生地震,韫龢迅速带领几个子女跑到屋外。不久后,韫龢幼女郑洁突患急病逝世。1980年至1987年期间,韫龢一直居住于北京城之内,期间曾参加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的溥仪追悼会以及前往广州市看望自己女儿郑爽。1988年春,韫龢一家人搬往北京正义路邮局的宿舍大楼,与评剧演员马泰成为街坊。

晚年时期的韫龢曾应故宫之邀,故地重游。此后几年,长女英才以及丈夫郑广元先后逝世。2001年,韫龢为《末代皇妹韫龢》一书作序。2002年2月16日,韫龢病逝于北京家中,享年91岁。

人物评价

韫龢祖母评价:韫龢虽是女儿身,现实却应当是男孩儿,连性格也颇相似。

韫龢次女郑爽评价:韫龢是一个非常慈爱的,有着一颗童心的妈妈。

末代皇妹韫龢》一书作者贾英才评价:韫龢是末代皇帝的胞妹,又是他一生中最亲近信赖的人物。她对溥仪了解之深、之透,鲜有比肩者。她的脑海里,存载着许多历史细节和历史未解之谜。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配眼镜

韫龢经常进宫去陪溥仪,而溥仪也曾唤韫龢等兄妹一起在宫内配眼镜,验光结果出来后,溥仪近视程度较高,爱新觉罗·溥杰也是近视眼,但韫龢没有近视,而且双眼好得居然超过规定标准。当场,韫龢就哭了,因为她没有眼镜带了,溥仪见状后,让眼镜公司给韫龢配了一副平光眼镜

“流浪皇妹”

伪满垮台之后,韫龢全家人逃难,她与丈夫携子女流浪东北地区的时候才知道东西要用钱去买。一家人沿途乞食回到北京,被称为“流浪皇妹”。韫龢曾回忆说全家回京途中,小孩突然喊饿,只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跟农民换一块窝头,掰开一人一块。换来一碗粥,全家人每人喝一口。晚上孩子说浑身痒痒,结果在灯下一看,衣服里头全是小虫。韫龢不认识小虫是什么,叫来保姆后才发现,全家人几个月不洗澡,身上都长了虮子

趣味教育

据韫龢次女郑爽回忆,在其童年时代,母亲一到春天都要带领她们亲自在院子里种花;夏天,会和她们一起下到河里捉小鱼虾拿回来养;冬天,母亲会带着她们在结冰的河里推着椅子练习溜冰,但母亲自己并不会滑冰。而且母亲还从爱新觉罗·溥杰舅舅家抱来一只幼犬给她们养,可以说母亲培养了她们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品格。

工作负责

韫龢在幼儿园做老师时,一次有一个孩子发烧,并说“腿痛”,因她曾看过一本德国拜耳药厂的书上面说发烧伴有腿疼是脑膜炎的症状。她马上意识到可能是脑膜炎。后在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往医院。医生检查发现果然是脑膜炎便说:“亏得你们送来的及时,不然这孩子的病就耽误了!”孩子家长赶到医院时,非常感激韫龢。

养乌龟

韫龢在八十岁高龄时,养了一直小乌龟。据郑爽回忆,每次母亲喊“龟乖,龟乖”的时候,那只小乌龟都会从沙发或床底下爬出来,吃母亲手上拿的肉。但别人怎么叫“龟乖”,小乌龟都不会出来,也不肯吃别人喂的碎肉。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