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椿(1911年-),资中县人,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是一位著名的白酒大师。他曾赴早稻田大学及东京盐酸厂、精糖厂、青岛啤酒和台湾各个糖、酒厂实习考察,积累了丰富的制糖酿酒知识。
正文
著名白酒大师
陈茂椿先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盐酸厂、精糖厂、啤酒厂和台湾各个糖、酒厂实习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制糖酿酒知识。
抗战时期
日寇封锁了我国沿海交通,切断了我国汽油的进口渠道,致使我国汽油奇缺,汽车运输陷于瘫痪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采取了用木炭发生的煤气作燃料,还有用植物提炼而代替汽油的。这两种代用品的致使弱点是成本高,效能低,原料来源困难等诸多问题。
北大时期的陈茂椿
这时陈茂椿便与撤退到四川省的一群老师和同学们科技救国,利用资中县、内江市一带盛产甘蔗的自然资源,将糖厂的蒸馏设备加以改制,用土槽房生产的60度白酒为原料,以直接火加热,用胆巴(即盐的副产品氯化钙)脱水蒸馏,造出了浓度达到90度的乙醇,用来开汽车,效力远远超过木煤气和植物油精。这一科研成果受到了当时的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的高度重视(郭有守也是资中人),便与时任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的何北衡联系,由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与建设厅共同投资十万元,邀请中央大学的教授、酒精专家、陈茂椿的老师魏岩寿与陈茂椿一起进一步研究完善,用糖蜜混合物通过发酵蒸馏,把干酒中的水分去掉,研制出了“无水酒精”,可以用来开飞机,受到蒋介石的高度重视,指示要大力生产,并由航空委员会专购专用。
解放后
陈茂椿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在他担任西南工业部重庆工业试验所副主任的1951年,带领一个工作组到贵州遵义乙醇厂协助恢复生产,并因地制宜,用玉米作原料,以液体发酵法生产出了优质酒精。次年,他调到银山糖厂协助该厂创建了四川省的第一家机械化糖厂,建立了亚硫酸法制作白糖技术的管理和工艺流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再次立功。
1955年,陈茂椿带领着重庆工业试验所糖酒组的成员对酒类进行重点研究,成功地研制了以四川野生植物橡子作原料的白酒。在轻工业部兴办的酿酒评比会上,橡子酒获得第八名。
1957年,中央食品工业部组织了四川省工业厅、四川糖酒研究所等十二个单位参加、由陈茂椿领头,对永川区的糯高梁小曲酒生产工艺进行系统的查定工作。通过半年多的标定、分析、化验、改进,使糯高梁小曲酒的淀粉出酒率提高了20%,总结了李友澄、冉启才两个小组的生产操作法,使之系统化、规范化,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编写了《四川糯高梁小曲酒操作法》一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于当时全国各省以高梁为原料的小酒厂提高质量和提高出酒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还勤于著述,编写了《浓香型曲酒生产技术》、《白酒生产分析方法》、《大曲酒生产技术问答》、《白酒和果露酒尝评技术》、《果酒生产技术》、《果酒分析方法》等学术著作,为各个企业厂家与科研单位极其珍贵的学习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