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大头侧颈龟
马达加斯加大头侧颈龟(学名:Erymnochelys madagascariensis)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的一种龟类,属于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这种龟主要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河流和湖泊中,以软体动物门为主食。
尽管马达加斯加大头侧颈龟已被列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但仍然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尽管如此,这种龟仍然被广泛用作食物,并从马达加斯加运往亚洲等市场。为了保护这种龟类,已经开始了圈养繁殖计划,并且有一项五年的“全球行动计划”正在实施,包括圈养繁殖、重新引入、贸易监控、新的拯救中心、当地保护计划和教育项目等。
形态特征
马达加斯加大头侧颈龟体型较大,背甲长达43.5厘米,生活于流速缓慢的河流、溪流中,沼泽地和礁湖都有它们的踪迹。形态特征:背甲灰橄榄色,椭圆形,顶部较平。椎盾上没有嵴棱,成龟背甲后缘不呈锯齿状(稚龟和幼龟有锯齿),没有颈盾。腹甲和甲桥棕黄色,长且窄。前叶前缘圆形,后叶较宽,间喉盾没有完全隔开喉盾。头部淡棕黄色,头部大且宽,吻部上翘,上下喙均呈钩状,下颌中央仅有一个触角(有时也有两个触角)。颈背部灰褐色,颈腹部黄色。四肢具发达的蹼,前后肢边缘均有三枚大的鳞片。尾长短适中。幼龟的壳上有细黑线的柔和图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消失。
生活环境及习性
生活于流速缓慢的河流、溪流中,沼泽地和礁湖都有它们的踪迹。这种物种栖息在淡水大面积地区,如永久缓慢流动的河流、江湖和湖泊。许多幼龟会迁移到较小的河流,那里它们可以在进入更深更大的水体之前迅速而安全地生长。
生长繁育
人工饲养乌龟有池养、缸养、木盆养和水库池塘养等多种方式,各有利弊,可以因地制宜地自行选择。龟池水质要求肥而带爽,保持中等肥度,水色最好呈茶褐色,透明度25~30厘米,经常注入新水,保持龟池的清洁卫生,减少蚊虫,并要定期进行药物消毒。
分布范围
马达加斯加大头侧颈龟只分布在马达加斯加西部低地地区。
物种保护
威胁因素
马达加斯加大头侧颈龟主要的威胁是因为它们被大量捕捞用作食物,被网、渔具和钩子捕捉。它也因非法出口到亚洲传统药材市场而受到猎捕的威胁。另一个威胁是土地开发,因为这会破坏它的自然栖息地。
保护措施
马达加斯加大头侧颈龟也被列入龟类保护基金(TCF)濒危物种前25名。龟类保护基金(TCF)打算筹集560万美元,用于覆盖为期五年的“全球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圈养繁殖和重新引入项目、贸易监测、新的救援中心、当地保护计划和教育项目,以防止该物种灭绝。
保护级别
马达加斯加大头侧颈龟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1973)附录,禁止贸易的物种(龟鳖目)。
马达加斯加大头侧颈龟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 ver 3.1——极危(CR) 。
马达加斯加大头侧颈龟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