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塘头

塘头

塘头镇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南部,距离县城31公里,总面积为109.8平方千米。该镇驻地为石狮塘头镇,因位于象畔塘之前而得名。塘头镇隶属于思南县,于1992年撤销唐乔镇和尧民、芭蕉、仁和、风清、岩门5个乡合并建立。截至2018年末,该镇户籍人口为48935人,辖3个社区、28个行政村。2011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10元,截至2018年末,有工业企业42个,综合商店或超市224个。2021年7月,该镇党委获得“铜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历史沿革

据历史记载塘头在唐朝为洋川县,武德二年(619年)改属义县贞观四年(630年)改属贵州省为乐源县;明洪武十年(1337年)置苗民司,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改属石阡府;民国三年(1914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凤泉、石阡县等县互拔插花地,塘头由石阡拔入思南县;解放后(1950年2月)塘头成立区公所,1992年底建镇并乡撤区后建为塘头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塘头(Tángtóu)在县城南30公里。

塘头镇东与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相连,南同板桥苗族乡共界,西和三道水土家族乡接壤,北与思林土家族苗族乡隔河相望,辖34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共计277个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

黔东小盆地

镇域内属乌江中南温夏旱低岗平坝地区,多属溶蚀及侵蚀堆积平坝地区。地貌组合以溶蚀堆积阶地平坝和垄岗谷地为主,西高东低,四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是一个高原地带的小黄淮平原平均海拔600米左右。龙底江自东向西迂回向东北穿镇而过,在两江口处注入乌江,沿河两岸的芭蕉、尧民、唐乔、仁和均为坝区,海拔在400米左右。

气候特征

塘头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具有水热同季,温湿共节,夏季较热,冬季较冷,夏季天气较长,冬季较短的特点。年平均温度为17.5℃,极端最高温度为39.85℃,极端最低温度为-5.25℃。最热天气出现在七、八两个月之间,月平均气温在27.95℃,最冷气温在11月至次年元月之间,月平均气温在6℃。

由于镇境内的海拔较低,年平均温度变化不大,积温较高,所以霜期短,一般霜期出现在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无霜期在294天左右。年平均雨量为1142毫米,雨季一般始于四月中旬,多集中在6月~7月。全年累计日照时数为1349.8小时左右,太阳辐射总量为86.73千卡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塘头镇水资源主要有龙底江和其支流小溪河,其次是山泉(最大的山泉有:龙清湾、龙塘镇等)。龙底江在镇境内流段15公里,一般枯水流量每秒7立方米,可供沿河两岸农田提水灌溉。小溪河镇流经境内4.5公里,枯水流量为每秒1立方米。另外,东有龙井沟水库,设计容量37万立方米,西有岩门水库,蓄水量325万立方米。有山塘16口,合计蓄水量41600立方米。

土地资源

根据1980年土壤普查测定,本镇土壤主要为淋溶黄色石灰土,黄泥土、大泥土、大眼泥土、岩泥等,共分5个大类9个亚类12个土种。土壤酸碱度的PH值在6.0至8.0之间。

矿产资源

塘头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铜矿,分布在官渡河,仡佬坝等地,煤矿分布在青杠坝、两河口镇,官渡河、仁和场、平坝区等地,根据勘测量在82.3万吨;铁矿主要分布在桃山区、青杠坝等地,藏量4万吨左右。

植物资源

全镇有林地27424亩,其中用材林11393亩,防护林13374亩,薪炭林1622亩,灌木森1850亩,总蓄积量为14214立方米,经济林木822亩,森林覆盖率17.27%。

交通

塘头镇境内水陆交通方便,水路可达石阡县,下可沿乌江直入长江。陆路北达思南县,南抵石阡。镇境内除卢山村外,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集镇铜仁市地区唯一的乡镇车站1个,每天都有客车开往贵阳市都匀市、铜仁,也有开往广东省等地的客车。

社会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集镇区建有占地400平方米、容量400立方米的高水位水池一座,年供水量为100万立方米。有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3559KW,变电站1座。现北邻有思林水电站是乌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中的第8级,设计装机100万千瓦,库容12.05亿立方米,规划投资78亿元,年设计发电40.64亿千瓦时,有省在建最大的500吨船舶过坝通航建筑物。工程已完成投资17.46亿元,建设者们正为建设“和谐、安全、环保、一流”电站,战在深山峡谷。全镇34个村,村村有办公用房、计划生育服务室。

教育

有中小学32所(其中高中思南县塘头中学,到2010年,在校生人数将接近4000人,教职工将增至258人,校舍建筑总面积将达到36480平方米。根据思南县人民政府及地、县教育局的安排,塘头中学将于2010年前后申报省级农村示范性高中。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塘头中学全体教职工已紧锣密鼓地积极投身于准备工作之中,届时一所省级农村示范性高中象一颗璀璨的明珠将闪耀在龙底江畔!),在校学生9415人,专职教师52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全镇广播电视覆盖率90%,电视收视率95%,文化设施3处。

加快完善小城镇规划

结合塘头实际,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和“六型”小城镇(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的特点,在2013年4月底前完成塘头镇近期建设规划和重要地段、主要路网及中心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镇区重点地段、主要路网(街道)、居住小区、工业园区及中心镇区详细规划,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明确人口聚集措施和人口预测指标,并纳入“规划严管年、攻坚年”工作内容进行严管。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按照“四个一、两结合”的要求抓好新区建设,即:规划建设新区面积达到1平方公里以上,可容纳人口1万人以上,年内建成1公里以上的新区主干道,规划建设1个产业园区。把新区建设与廉租住房建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带动新区加快发展,形成聚集规模。

加快项目建设

尽快编制上报一批水利、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电网改造等项目,并加大跑上争取力度,通过争取项目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要大力发展适合小城镇的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等有传统优势的项目,按照“一镇一业”、“数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一年全面起步,两年形成规模,三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力争2015年示范小城镇主导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全镇就业总人数的30%以上。

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目标

1、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

2、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力争在规划期未,城镇化水平达40%。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4、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扩大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5、城镇功能基本完善,集聚效应显著提高;

6、改革开放迈出较大步伐,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7、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区域交通枢纽,挖掘特色旅游资源;

8、科学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9、加强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期建设规模

人口规模:至2015年,城镇人口总规模4.5万人(规划人口规模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

建设用地规模:至2015年规划城镇规划区面积达261.89公顷,城镇建设总用地达234.2公顷,共增加建设用地68公顷,平均每年增加31.5公顷,人均占地52.21平方米/人。

医疗卫生

医疗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103人,病床81张,有村级卫生室46个。

省示范小城镇

塘头镇为全省级100个市级示范小城镇之一。

思南县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思南县委、思南县政府已经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方案》(思党办发〔2013〕48号)和《加快推进塘头小城镇建设帮扶工作方案》(思党办发〔2013〕49号),各部门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和“四定三集中”的原则,即:定路线图、定工作量、定时间表、定责任人,集中人力、集中物力、集中财力,加快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确保完成重点任务。

参考资料

【踏春】思南:观灯赏花游春风 我在塘头等你.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