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波武器,是一种能发射20赫以下低频声波即次声波的大功率武器装置。 次声波武器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在空中,它能以每小时1200km的速度传播,在水中能以每小时6000km的速度传播,可穿透1.5m厚的混凝土。由于某些频率的次声波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与人体器官产生共振,进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目前研制的次声波武器分神经型和内脏器官型两种,前者能使人神经错乱,持续癫狂;后者能使人周身剧烈不适,进而失去战斗力。 次声波武器在城市反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强大的穿透能力和突击性特点使其成为打击隐蔽在建筑物中的恐怖分子的有效工具。通过精确控制声波强度,次声波武器能够使恐怖分子无处藏身,有效维护城市安全。
原理
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危害
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有人认为,晕动病、晕船就是车、船在运行时伴随的次声波引起的。住在十几层高的楼房里的人,遇到大风天气,往往感到头晕、恶心,这也是因为大风使高楼摇晃产生次声波的缘故。更强的次声波还能使人耳聋、昏迷、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前景
从20世纪50年代起,核弹的发展对次声学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对次声接收、抗干扰方法、定位技术、信号处理和传播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次声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其实,次声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自然次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例如台风和海浪摩擦产生的次声波,由于它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台风移动速度,因此,人们利用一种叫“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次声波,即可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利用类似方法,也可预报火山爆发、雷暴等自然灾害。
2.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在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过程的性质和规律。如沙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
3.通过测定人和其他生物的某些器官发出的微弱次声的特性,可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例如人们研制出的“次声波诊疗仪”可以检查人体器官工作是否正常.
4.次声在军事上的应用,利用次声的强穿透性制造出能穿透坦克、装甲车的武器。次声武器,一般只伤害人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
分类
次声波武器大体可分为两类:神经型次声武器,和器官型次声武器。
“神经型”次声武器的次声频率和人脑阿尔法节律(8-12Hz)相同,所以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便要损伤人的大脑,引起共振,对人的心理和意识产生严重影响:轻者感觉不适,注意力下降,情绪不安,导致头昏、恶心;严重时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休克昏厥,丧失思维能力。致人死亡。
“器官型”次声武器的次声频率和人体内脏器官的固有频率(4-18Hz)相同,会引起人的五脏六腑产生强烈共振。轻者肌肉痉挛,全身颤抖,呼吸困难;重者血管破裂,内脏损伤,甚至迅速死亡。
特点
次声武器的优点在于:
突袭性
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40米(时速1200km),在水中传播更快,每秒可达1500m左右(时速6000km)。次声波是常人听不到、看不见的,故除了传播迅速之外,次声波又具有良好的隐蔽性。
作用距离远
根据物理学原理,声波的频率越低,传播时介质对它的吸收就越小,波的传播距离也越远。比如,炮弹产生的可闻声波,由于衰减快,在几千米外就听不到了,但它产生的次声波,可传到80km以外;而氢弹产生的次声波可绕地球传播好几圈,行程十几万千米。故高强度的次声武器具有洲际作战能力。
穿透力强
传播介质对低频率的声波吸收较小,故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一般的可闻声波,一堵墙即可将其挡住,而实验表明,次声波能穿透几十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因此,无论敌人是在掩体内躲藏,还是乘坐在坦克中,或深海的潜艇里,都难以逃脱次声武器的袭击。
无污染
次声波在杀伤敌人的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破坏对方的武器装备,可作为战利品,取而用之。
从古代兵器,到火器,再到软武器{次声波,激光,中子等} 战争越来越残酷无情,软武器离我们很近。
应用
需指出的是,次声武器发出的次声波的强度和方向性等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所以真正应用于战争的次声武器还不多见。据说,第一台次声波发生器是由法国科学家加夫雷奥在1972年发明的,它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损害5km以外的人。发明者还得出结论:频率为7Hz的次声波可对人体造成致命的打击。据外刊报道,1986年法国国防部次声实验所进行实验时,由于疏忽致使次声波冲出实验室,导致16公里外的一个正在吃饭的20口之家和正在田间劳作的10口之家全部丧命。
有传闻称,美国军队在索马里和波黑战争期间,已经试用过某些音响或声音武器的样品。这些武器可以使人的内脏发生震动,把人震昏,使人感到恶心,甚至使肠子里的粪便液化,不断腹泻,从而失去战斗力。美国还曾把一个小型次声发生器带到剧院内,剧场气氛完全变了,充满迷惑不解和恐惧不安。
二战时期,德国人开始秘密研制次声武器,试图利用其产生的“大声效应”摧毁整个城市,消灭敌军士兵或者使其丧失战斗力。 1940 年,德军计划向英国人投掷有著名音乐家签名的留声机唱片,这些唱片将经过专门录制,加进次声,以引起听者出现慌乱、恐怖感及其它精神失常现象,从而造成骚乱。当然,这一计划并没有实现。但是,纳粹科学家成功进行了可作用于物体的次声武器的试验。奥地利科学家齐珀梅耶制造出一种能制造旋风的“旋风加农炮” ,它利用特殊的喷嘴,通过炮弹爆破,制造出旋风,发射攻击波,可击落飞机。
(由于次声波的特性,所有被用作军事用途的都可以查出,而且难以控制。一但失去控制手段,将会是比核灭人类更为恐怖的灾难)
参考资料
探索中的四类新武器:基因 束能 幻觉 次声.新浪网.2024-01-26
当“声音”成为武器.人民资讯百家号.2024-01-26
哪些新武器能有效反恐?声波武器光能武器威力大.新华网.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