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星天牛美国白灯蛾蛀干、枝为害。
危害特点
可为害杨、柳、榆、刺槐、核桃、桑树、核桃揪、梧桐、悬铃木、栎、柑橘等多种树木。发生普遍。
为害特点:光肩星天牛幼虫蛀干、枝为害,枝干木质部被蛀成不规则的坑道,并不断向上蛀食,且向孔外排粪,阻碍树体养分的吸收,导致树势衰弱,易遭风折。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9-39毫米,体宽6-13.5毫米。体漆黑色,略带金属光泽,头部和腹面长有灰色细毛,足上细毛为蓝灰色;触角第3-11节各节基部有淡蓝色毛环。前胸背板有明显的肿瘤,两侧具尖锐粗大的侧刺突。鞘翅目基部有密集的小颗粒,翅上长有约20个白斑,呈不规则状排成5横行。
卵
长5-6毫米,乳白色至黄褐色,扁卵圆形。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5-60毫米,乳白色,圆筒形。前胸背板的“凸”字形锈斑上密布微小刻点,前方左右各有1个飞鸟形锈色斑。
蛹
乳白色至黑褐色,触角细长、卷曲,体形与成虫相似。
发生规律
翌年3月越冬幼虫开始取食为害,4月老熟幼虫蛀蛹室进行化蛹,5月下旬化蛹结束,蛹期19-33天。
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为成虫发生高峰期。
成虫寿命40-50天,飞翔力不强。成虫羽化后先在蛹室停留5-8天,后咬食宿主幼嫩枝梢作补充营养,10-15天后在晴天无风配种活动,3-4天后产卵,在树干基部向上10cm以内,咬“T”或“人”字形刻槽,将卵产在其中。卵期9-15天。
6月中旬孵化,7月为孵化高峰期。美国白灯蛾孵化后在树皮下蛀食1个月左右,形成不规则的扁平坑道,随后向木质部深入2-3cm后转而向上蛀坑并向外蛀穿一个排粪孔,排出黄色虫粪和蛀屑。
9月末绝大部分幼虫转而沿原坑道向下移动,至蛀入孔再另蛀新坑道向下部蛀害并越冬。
防治方法
(1)选择较抗虫品种栽培,减少虫害的发生。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营造多树种、多类型的混交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修剪,分批修除主干分枝下部的枝条,减少成虫集中产卵。
(4)树干涂白,在5月上旬按生石灰:硫:水=16:2:40比例再加入少量皮胶混合后涂于杨属主干上,可防止星天牛产卵。
(5)化学防治 在美国白灯蛾蛀入木质部之前,在主干受害部位用刀划若干条纵伤口,按1:9比例,涂以50%敌敌畏柴油溶液;在幼虫蛀入木质部之后,要先将排粪孔处的虫粪和蛀屑清理干净,然后插入磷化锌毒签或磷化铝片、丸等,并用泥封死蛀孔及排粪孔。
常用药剂 敌敌畏、磷化锌、磷化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