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爽村位于洪州镇所在地南18.5公里,上世纪50年代曾称高山村,地处三省坡西南侧的半山腰,海拔710米,东南面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接壤,东北面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交界,是三省坡地区海拔最高的一个村。

村庄简介

全村辖1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侗族聚居,2005年有271户、1337人,300多户。杨氏先到六爽定居,后陆续迁出,现仅有3户人家。主要家族有吴氏——100多户,黄氏——60户和粟氏——30户、石氏。吴氏分两个房族,彼此之间可互相通婚。

六爽全寨有5座鼓楼,曾毁于火灾,上世纪80年代重修。除五组鼓楼为7层歇山顶塔楼结构外,其它鼓楼均为2层悬山顶木质卡房。村民介绍说,五组鼓楼为全寨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鼓楼原为各家族所有,属各亲缘单位的聚会中心。上世纪“人民公社”后,全寨按地缘被分为跨家族的5个组,各鼓楼则变成作为地缘单位的每个组的聚会中心。

六爽全村国土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5亩,森林覆盖率62%。2003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2004年6月平架至六爽公路通车。寨内木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石板路相连。寨外山势险峻,山上多雾,梯田层叠,郁郁葱葱,风光奇丽。

三省坡上森林呈原始面貌,山下红心松高大挺拔,郁郁葱葱,风光绮丽。奇特的三省坡风光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使其成为旅游探险之地。

六爽村是侗族聚居村寨,地理条件独特,山势险峻,历来为军事要地,1950年至1988年曾驻军队,明末清初设寨,1951年设村,1953年置乡,1958年为高山大队,1984年恢复设村。

名贵动植物

六爽村气候宜人,夏天凉爽,冬天寒冷,空气清醇,时常雾气朦胧;民风古朴,千百年来他们养成了爱护大自然的良好风尚。三省坡山上珍稀物种多,有红心松、紫金木、檀香紫檀、金鸡木、榉木、萝等珍稀树种,有独角莲、金叶芋、血藤、人参、掌参、铁皮石斛、人头果等稀有药材,有蛙蛙鱼、井虾、井螃蟹等珍稀动物,野生动物种类多。青石可用储藏量达2600万片,是建筑和雕刻佳材,曾一度畅销黔湘桂边区各地。

飞山庙祭祀

(1)斋戒:农历年底,腊月二十五日前后,各家各户杀猪宰羊准备年货,然后至次年正月初八日期间,全寨各家各户不能进行屠宰,也不能开展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这段时间内,全寨人不能外出务工、求学,即使这一期间寨内有人去世,无论是谁,也要等到初八日祭祀“飞山大王”后才能举行丧葬活动。这期间可以食肉食,实际上是全体村民在祭祀前进入一种“半斋戒”状态。

(2)选定牺牲:正月初七日晚,由祭师通过卜卦在全寨范围内选定一头猪作为牺牲。一旦确定,无论猪主是何人,均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祭祀结束后,由全寨各家各户集资或由村集体按市场价出资补偿。2011年正月初七日选定的猪为一黄姓农户所有,他介绍说,这是他家族莫大的荣耀。村干介绍说,相关费用由村委会卖掉一棵被雷击而死的大树所得收益支付。

(3)准备祭品:初八日早上,由村里几位年富力强者一起将确定作为牺牲的猪杀好并称重。六爽侗寨习惯用稻草烧火去毛,当地人解释说这样去毛后猪肉鲜嫩。猪肉被拿到位于寨子下方的“五组鼓楼”,在中央火塘里的大锅中煮熟,然后被分割成半斤左右的小块,用5寸长左右的竹签穿上。各家各户安排一位男姓成人带上两只碗、一瓶酒、六柱香和一些纸钱,来到五组鼓楼的坪子上,按照既定的方位摆上各自的碗,在一只碗里装上酒,另一只碗空着,焚香化纸并作揖,祈求飞山神保佑。焚香化纸完毕,将碗中的酒倒进各自组已准备好的一只桶内,然后由筹备祭祀的专人在一只碗内放上一块已分割并用竹签穿好的猪肉,并在另一只碗里盛满煮猪肉的汤。

(4)祭祀:下午二点钟左右,全寨60岁以上的男姓老人全体着民族盛装前往飞山大王庙,在庙门外列队站立。作为牺牲的猪头、三杯清茶和三杯酒这时已被供在庙内神台上,祭师在庙内焚香化纸,念了咒语、祭词。祭祀前笔者问过祭师有关咒语的内容,祭师表示没有咒语、祭词之类,只有“请公用茶”一句话。但祭祀时祭师念了很多,说明祭师不愿意在非祭祀的场合念咒语和祭词。祭祀完毕,炮手鸣了三响铁炮,放了若干响鞭炮,是为祭祀结束的信号。各家参加祭祀的人们闻信,奔往五组鼓楼,取回各自放好的分别盛有肉块和肉汤的两只碗。

(5)分食祭品:下午,各家各户以从五组鼓楼带回的一块肉、一碗汤为主菜完成晚餐。寨里的所有参与祭祀相关活动的人们则集中在五组鼓楼,以用来祭祀的猪头、分发剩余的猪肉和肉汤为主菜,在五组鼓楼里用餐。晚餐结束,标志着斋戒完成,各家各户自此可以屠宰、可以开展各种生产活动,可以外出工作、务工或求学。

(6)鼓楼娱乐:当天晚上,除第五组以外的其他组的男姓,集中到各自组的鼓楼,就着白天祭祀时集中到桶里的酒,或吹奏芦笙,或弹琵琶唱琵琶歌,欢饮达旦。下酒菜为炒熟的豆子,其提供者为鼓楼管理者,以鼓楼火塘里一年中积累下来的灰作为回报,用作肥料。第五组因鼓楼作为全寨祭礼人员的会餐场所,娱乐时间推迟到次日。

萨坛祭祀

六爽侗寨下方林中有一萨坛,系一1米5见方、1米高规格的圆锥形石砌堆体,形同黎平县境内最普通的萨坛。其独特之处在于其前面竖有一块无字石碑。

每月初一、十五不进行任何祭祀活动。每年的三十晚进行简单的祭祀,大祭则在祭完大王庙后的正月初十日,由全寨的女性为主导、男性参与,祭品为清茶三杯,仪式也较为隆重。

祭祀完毕,全体女性手拉手围在中心,和着耶歌载歌载舞转着圈,男性则在外围吹着芦笙伴奏,是为哆耶。

“飞山大王”保平安,村寨安全,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萨玛天岁”则保人丁兴旺,纺纱织布。

根据祭祀活动的频度、隆重程度及祭祀时的祈求内容进行对比分析,飞山神是六爽侗寨全体村民信仰的主要神,融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于一体,相关祭祀活动是六爽侗家人的主要精神生活。“飞山神”的神格明显高于“萨玛天岁”,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公主外,奶主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