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濂(1488—1566),明代官员、学者,字川父,号嵩渚,祥符(今开封市)人。曾任沔阳州知州、宁波府同知及山西省佥事,后因故罢归。他以其文才著称,在家中潜心学术达四十年,创作了多部作品,包括《医史》十卷等。他的家族世代从事医学,曾祖父和祖父均为著名医师。

人物经历

李濂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卒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享年七十九岁。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对信陵君、侯生等人极为钦佩。其所撰《理情赋》,获李梦阳高度赞誉,由此声名大振。正德八年(1513 年),李濂在乡试中拔得头筹,次年(1514 年)考中进士,被授沔阳知州之职。其后,又出任宁波府同知,于嘉靖年间晋升为山西佥事。然而,嘉靖五年(1526 年),他被免职归乡。

主要作品

李濂的著作丰富多样,其中《医史》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收录了多位古代医家的事迹及其贡献。此外,他还撰写了《嵩渚集》《观政集》一卷以及《与李氏居室记》《祥符文献志》《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等作品,这些都反映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厚兴趣和研究。

个人生活

李濂出身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的曾祖父李得祥、祖父李信都是知名的医师。父亲李敬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在医学领域也有深入的研究。李濂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莘叟、李岩叟(早逝)和李磻叟。

参考资料

当朝原文_李濂古诗.古诗文网.2024-08-20

明代《医史》作者李濂生平著述考略.个人图书馆.2024-08-20

在古诗词里遇见忻州长城 .搜狐网.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