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良,男,1949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担任Scientific Reports,无机化学等杂志编委以及环太平洋化学大会的分会主席。

1975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二系。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担任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物质创制与能量转换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李玉良主要从事以无机化学为基础的交叉科学研究。在全球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开辟碳材料研究新领域。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72.4-1975.11北京化工学院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

工作经历

1975.111992.1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2.12-1996.1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8.3-1989.10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8.10-1999.3香港大学化学系配位化合物,访问教授。

1999.9-2000.2美国圣母玛利亚大学放射化学实验室光化学和物理实验室,访问教授。

1996.12-至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9—至今,黑龙江大学特聘教授。

个人作品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有机和无机化合物/有机杂化超分子聚集态结构,富勒烯化学;有机纳米结构和材料,主要是设计、合成具有光电活性的有机及有机均聚物材料、无机/有机聚集态结构材料及共轭高聚物材料等。

学术贡献

在全球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开辟碳材料研究新领域。从事以无机化学为基础的交叉科学研究,开展了分子基材料及其聚集态结构、异质结构和性质研究,发展了具有光电活性的碳及富碳材料多维、高有序、大尺寸纳米结构生长方法学;建立了碳材料化学合成系统方法,在铜表面上合成了具有本征带隙sp和sp2杂化的二维碳石墨炔,实现了人工化学合成全碳材料。建立了无机化合物/有机半导体异质结共生长新方法,解决了纳米科学中异质结构相容生长的关键问题,成为国际上生长低维异质结构的经典方法;考虑结构和能量的匹配原则,提出了分子基材料低维结构自组装方法学,实现了大面积、高有序低维聚集态结构的可控制备。

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以无机化学为基础的交叉科学研究。首次合成了具有本征带隙sp杂化的二维碳石墨炔,为碳材料家族贡献了一个重要的新成员,发现电学、催化、能源、力学等方面优异性能;建立了无机化合物/有机半导体异质结共生长方法学,解决了纳米科学中异质结构相容生长的关键问题,成为国际上生长低维异质结构的经典方法;率先在国际上建立了富勒烯低维结构生长方法学,实现了大面积、高有序富勒烯纳米管的制备,开辟了富勒烯研究的新途径等。在全球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开辟碳材料研究新领域。  。

2002年,2005和2014年三次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两次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一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4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Acc.Chem.Res.,Chem.Soc.Rev.,J.Am.Chem.Soc.,Angew.Chem.Int.Ed.,Nat.Commun.,Adv.Mater.,PNAS等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0余篇。

社会任职

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成员。

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2015)

人物事件

成长经历

李玉良:分子式里的人生

1949年10月,李玉良出生于山东青岛。虽然家里生活并不宽裕,但父亲喜欢读书,会买世界名著,还有一些中国近代小说。李玉良从小就跟着父亲看书。

高中过后,李玉良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经历了一段记忆深刻的知青岁月。在科研道路上,李玉良曾遇到过无数挫折、瓶颈,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耐力,从青年时代就已深深储藏在心里。

在李玉良的眼中,分子结构中的六边形蕴藏着神奇的力量。

2004年,石墨烯的发现,对李玉良触动很大。国际上,碳材料领域竞争非常激烈,中国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材料肯定不行。

2010年,李玉良合成出石墨炔这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这种只存在于理论中的物质第一次真实地呈现人类面前。

石墨炔的发现全球科学界产生了重大反响,国外很多科学家到这个领域里进行研究。

为了抓住这些纳米尺度的小六边形,多少次实验室里的疲劳和深夜的思考,无数次的失败与再试一次的勇气,最后都凝聚在石墨炔上面。

工业革命的过程时刻伴随着基础设备的提升,而新材料则是形成这一切的基石。人类处在第三次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交汇点,新的“超级材料”不断问世,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石墨炔的诞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

人物评价

李玉良,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石墨炔碳纳米材料的人,在这个领域,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处在世界科研前沿。——光明日报评

李玉良是沉默却不平凡的英雄,是中国巨变的亲历者,也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参与者,他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着人民院士为人民的神圣职责,与同时代的科研工作者们砥砺前行,托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党建网评

李玉良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惧失败,最终另辟蹊径,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合成化学方法大规模制备出石墨炔薄膜,并用“石墨炔”对其进行命名。为碳科学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方向,也让中国科学家在碳材料这一全球科技前沿领域有了一席之地。——《中国科学报》评

参考资料

李玉良:分子式里的人生.今日头条.2021-4-27

研究队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15-08-01

关于公布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官网.2015-12-07

我校举行“科学家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为建校75周年献礼.黑龙江大学网站.2016-09-18

李玉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2019-03-29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拟入选2021年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The Paper.2021-06-19

2022年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四川这些人入围.今日头条.2021-08-19

科学网新闻.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2019-04-02

上海硅酸盐所举办第四期“东生讲坛” 中科院院士李玉良作报告.东生讲坛.2019-03-29

李玉良:分子式里的人生.光明网.2024-08-26

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党建网.2024-08-26

十年耕耘,做中国人自己的碳材料.中国科学院.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