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治安
赵治安(1907~1982),原名赵书策,抗日民主政权益寿临广四边县县长,寿光市(今青州市朱良镇,2007年9月合并到高柳镇)赵家营村人。
正文
人物生平
贫农出身,幼断续在本村小学读书。1923年辍学.以做短工、卖豆腐、卖馍馍为生。当时北洋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农村经济凋敝。为保卫家乡,1925年参加本村“红枪会”。任分会长。1929年,领导红枪会抗击土匪窦宝章。1930年,先后打退土匪崔九、刘桂棠等进犯。
1938年1月,经刘旭东介绍参加“益都农民抗日救亡团”。同年3月,经胡维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寿光市五区区委书记。同年冬,日寇“扫荡”,张景月败出寿光城,插枪溃散。他会同左希贤、赵文卿等,动员青年收集50多支步枪,组织抗日武装,后编入清东独立团。1939年,益、寿、临、广(青州市、寿光、临淄区、广饶县)四边县抗日根据地初步打开局面。同年10月,他任四边县行政办事处第一科科长,负责组建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4月益北行署成立,他任寿光区区长,后任益北行署副主任。1942年2月,中共清河区党委重组四边县,他任县长。日伪对四边县进行疯狂地扫荡和蚕食,并组织伪政权,推行保甲连坐,成立“反共自卫团”,捕杀我军政人员和乡村干部,使根据地缩小到南北不到20里,东西只有10里左右。在此种形势下,率众战斗在敌人腹地,白天隐蔽青纱帐或枯井中,夜晚去基点村活动,斗争最艰苦时,只能喝冷水、吃食用野菜。他随身带条麻袋,晴遮日,阴遮雨,夜作被,转移时装运物资。人们说,麻袋是赵县长的“万能袋”、“胜利袋”。为坚持斗争,他组织小部队活动。争取伪政人员,从整顿基层组织入手,建立了可靠的立足点、立足街。普遍建立了情报网、情报站,惩治了罪大恶极的汉奸,使小股零星敌军不敢夜出,保护了群众利益。
由于敌人实行“三光”政策,再加1942年早霜,1943年大旱,很多农户扒屋卖砖、卖儿卖女、逃荒要饭,不少人活活饿死。他一面发动群众反对敌人敲诈勒索,组织群众抢敌粮库,一面和群众一起挖食用野菜、剥树皮,共度灾荒。这期间,部队偶尔吃上一顿糠菜团子,他总是先让战士吃。1943春,北下庄群众送给他一袋鲜榆叶,带回驻地后合糠团煮粥,成为春节后的一次美餐。经过我军1943、1944年东北夏季攻势,四边根据地得到恢复。他组织群众参军参战,壮大人民武装,整顿乡村政权,发展生产,实行合理负担,开展中小学教育,全力进行根据地建设,支援战争。1945年8月日寇投降,四边县改为益寿县,他任县长,直至1949年。1947年夏,中国国民党徐振中两次进犯根据地,他安排烈军属和翻身农民首先转移,自己夜间带警卫员巡逻保卫。平时身着农民服装,与农民联防队并肩战斗,直到1948年全县解放。
1949年起,他先后任山东省文登专区副专员、山东省民政厅长,后调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总参动员部。1961年调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任行政司副司长。1963年任第五机械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三年困难时期,为改善职工生活,他奋战在张北农场。1964年来山东农村搞调查研究。“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株连亲朋。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他顾全大局,勤恳工作,直到病重。1982年1月3日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