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迁移
构造迁移(tectonic migration)是指岩石圈或地壳在特定区域内和特定演化阶段,是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十分普遍的地质现象,由构造运动及相关地质、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作用引起的有规律的位移现象。
现象描述
构造迁移的现象多种多样,包括地槽迁移、褶皱幕迁移、沉积中心迁移、地震迁移等。常见的构造迁移形式有造山带、板块缝合带、蛇绿混杂带、韧性剪切带、断裂带、变质带、花岗石带、成矿带等,这些都是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形成并按顺序定向移动的结果。构造迁移可分为两种类型:沿着带状构造或地质体走向的方向移动被称为走向迁移(striking migration),也称纵向迁移;而大致垂直于带状构造或地质体方向的移动则称为侧向迁移(lateral migration),又称横向迁移。
产生机理
构造迁移的发生机制涉及岩石圈或地壳在特定区域内的构造运动以及与其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作用。这些作用导致了岩石圈或地壳沿一定方向的一次次有规律的位移。
研究历史
中国学者姜春发提出了有关构造迁移的一些规律性特征:
迁移起点的点源性:构造迁移通常有一个或两个初始位置,即迁移的起点。
走向迁移的定向性:带状构造或地质体倾向于沿着一定的方向发生迁移。
侧向迁移的向洋性(或偏对称性):当洋盆与大陆相遇时,由于俯冲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向海洋方向的侧向迁移。
离隆向坳迁移性:无论何种类型的迁移,无论是板内还是板缘,无论是地槽还是地台,它们的迁移方向都与隆起密切相关,通常是远离隆起并向坳陷方向迁移。
迁移终点的运动强度减弱性:在一个构造迁移阶段接近尾声时,迁移终止的位置往往伴随着构造运动强度的显著降低,逐渐平静下来,较少或不再产生变形和变质等地质活动。
参考资料
东亚及其大陆边缘新生代构造迁移与盆地演化.岩石学报.2024-10-27
东亚及其大陆边缘新生代构造迁移与盆地演化.东亚及其大陆边缘新生代构造迁移与盆地演化.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