栌菊木(拉丁学名:Nouelia insignis),别名马舌树、树菊,是小菊科组栌菊木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其喜光耐干旱,在向阳湿润的岩石隙缝及峭壁处生长良好。常生于干热河谷沿岸及其支流沟谷海拔900-2800m的山坡云南松和常绿栎类针阔叶混交林中。其产于中国的云南省和四川西部。
栌菊木属灌木或小乔木。枝粗壮,常扭转。叶片厚纸质,长圆形或近椭圆形。头状花序直立,单生,无梗;总苞钟形,基部圆;总苞片约7层,背面被黄褐色绒毛,外层短,卵状三角形;花托凹陷,无毛。花全部两性,白色;缘花花冠二唇形,外唇舌状,舌片开展,长圆形;盘花花冠管状或不明显二唇形。冠毛1层,微白色或黄白色,刚毛状。其花期为3-4月,果期为9-10月。
1984年,栌菊木在《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稀有植物种及二级稀有濒危植物。1996年,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998年,其在IUCN濒危等级中为近危(NT)。栌菊木具有观赏价值及科研价值。
名称由来
栌菊木的拉丁文是Nouelia insignis,该属仅此一种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栌菊木又名树菊;因其花瓣似马舌,又名马舌树。在拉丁语中,insignis.是显著的,突出的,确有区别之意。
形态特征
栌菊木属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枝粗壮,常扭转,幼时有条纹,上部厚被绒毛。叶片厚纸质,长圆形或近椭圆形,长8-19厘米,宽3.5-8厘米,顶端短尖或钝而中脉延伸成一短硬尖头,基部钝、圆,边全缘或有疏离的胼胝体状小齿,上面无毛,下面薄被灰白色绒毛;中脉在上平坦,在下面极凸起高达2毫米,侧脉7-8对,弧形上升,离缘弯拱连接,网脉极明显;叶柄长2-3厘米,被绒毛。
栌菊木头状花序直立,单生,无梗,舌片展开时直径可达5厘;总苞钟形,基部圆,直径20-25毫米;总苞片约7层,背面被黄褐色绒毛,外层短,卵状三角形,长和宽近相等约4-5毫米,顶端短尖,中层长圆形,长约15毫米,宽4-5毫米,顶端略尖,最内层狭,披针形或线形,长20-25毫米,宽1-2毫米,顶端渐尖;花托凹陷,直径5-8毫米,无毛,窝孔周围有网纹状凸起。花全部两性,白色;缘花花冠二唇形,外唇舌状,舌片开展,长圆形,长约15毫米,顶端具3齿或3裂,内唇2裂线形,外卷,花冠管与舌片近等长;盘花花冠管状或不明显二唇形,檐部5裂,裂片短于花冠管,长约8毫米,外卷;花药尾部长约2毫米,内侧被毛;花柱分枝扁,顶端圆。瘦果圆柱形,长12-14毫米,有纵棱,被倒伏的绢毛。冠毛1层,微白色或黄白色,刚毛状,长约15毫米。
花期
栌菊木的花期为3-4月。
果期
栌菊木的果期为9-10月。
物种分布
栌菊木产于中国的云南省(江川区、元谋县、大姚县、宾川县、鹤庆县、永胜县、丽江市、香格里拉市)和四川省西部(木里藏族自治县、九龙)。
生长习性
栌菊木喜光耐干旱,在向阳湿润的岩石隙缝及峭壁处生长良好,土壤为山地酸性黄壤。其常生于干热河谷沿岸及其支流沟谷海拔900-2800m的山坡云南松和常绿栎类针阔叶混交林中,云南松林林缘,杂灌木林中,或森林迹地草场内,常为杂灌木林的组成树种之一,单株或数株至十几株呈小片一状群落分布。四川也有分布。主要生于海拔1600-2200米的金沙江和南盘江流域的河谷、荒坡稀树草丛中,有些地方成为优势群落。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扦插繁殖
选择以砂质壤土为佳,以一年生的栌菊木枝条作插条。扦插时间选择在3月份。扦插初期用75%的遮光网遮光,随后随时喷雾管理。
嫁接繁殖
采用芽接法,接穗条用菊花苗,砧木可采用塑料大棚内移栽的野生栌菊木和露地移栽的栌菊木。嫁接时间选择在4月为佳。
有性繁殖
栌菊木种子繁殖,采种时间以4月中旬最好,随采随播。种子繁殖成活率高于扦插繁殖。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栌菊木资源数量在急剧减少,分布范围也在不断萎缩,栌菊木仅见于人迹罕至的悬岩峭壁及湿润的岩石缝隙地。栌菊木的大多数居群个体数量都不超过50,而所有现在居群个体总量也不过5000。
保护等级
1984年,栌菊木被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正式公布为中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并收在《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稀有植物种。
1984年,栌菊木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列为二级稀有濒危植物。
1996年,栌菊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1998年,栌菊木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等级为近危(NT)。
致危因素
1.国家林木政策上的失误。中国建国几十年来对长江上游的林木无计划地开采,致使攀西干热河谷的林木资源锐减,原有较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栌菊木分布区内的群众为了扩大耕地面积,盲目放火烧山,开垦荒山、荒坡的林地,用于种田种地。
3.栌菊木为灌木和小乔木,木质化程度高,火力旺,又都生长在农家附近,砍伐容易,常被山区群众作为烧火、煮饭、取暖的薪柴。
4.栌菊木分布区是山区群众放牧集中地带,成群的牛、马、羊等牲畜的反复践踏、啃咬,给该地带植被带来了严重破坏,栌菊木的幼苗、幼树的正常生长也受到影响。
保护措施
1.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龚洵研究员的团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进行全面调查,采用SNPs的方法,研究栌菊木核苷酸序列的多态性,分析了11个单倍体型之间的演化关系。
2.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稀有濒危的保护植物,其中栌菊木就在保护区范围内。
主要价值
科研价值
栌菊木是菊科木本属栌菊木属(Nouelia)的唯一种,1888年由Franch建立,模式产地在云南宾川夫坪子。栌菊木是菊科中的原始类型,是第三纪的孑遣植物,起源比较古老,为中国特有分布种。其是中国一个特殊的植被类型,对于研究中国菊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及古地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研究价值。
观赏价值
栌菊木耐修剪和整形的性能比较强,易于按照园艺师的意愿进行各种造型和盘扎,加之它的枝条的萌发能力极强,生长迅速,所以非常容易盘扎出各种流派的盆景来,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
栌菊木.物种2000官网.2025-03-16
栌菊木.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3-16
栌菊木.中国植物志.2025-03-16
栌菊木.植物智.2025-03-16
Nouelia insignis.iucnredlist官网.2025-03-16
云南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及濒危机制的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3-16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