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县志(1987-2005)》是一本由乐亭县地方志编委员会编写,于2014年11月2日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详细记录了乐亭县从1987年至2005年的历史变迁。

内容简介

历时九载,《乐亭县志(1987—2005)》终成卷。这是乐亭县县文献工作的一大盛事,是值得乐亭人民共同庆贺的一件喜事。

乐亭县依河傍海,物产丰富,文化发达,地灵人杰,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是冀东文艺三枝花——乐亭大鼓、皮影和评剧的发源地。千百年来,乐亭以厚重的历史,传承着古老的中华文明;乐亭人用智慧的双手,书写着绚丽多彩的人文历史。从金朝置县到清末,全县出进士57人、举人282人。

图书目录

综 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政  区

第一章 建 置 25

第一节 地理位置 25

第二节 历史沿革 25

第二章 行政区划 26

第一节 区 划 26

第二节 勘 界 30

第三章 乡镇街道 32

第一节 乡 镇 32

第二节 街 道 43

第二编 自然环境

第一章 地质地貌 45

第一节 地 质 45

第二节 地 貌 46

第二章 气 候 47

第一节 气象要素 47

第二节 天气现象 54

第三章 水 文 56

第一节 水文地质 56

第二节 地下水 58

第三节 地表水 59

第四章 自然资源 6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60

第二节 水资源 62

   附 乐亭县水资源调查 63

第三节 矿产资源 65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66

   附 石臼坨岛植物资源调查 66

第五章 自然灾害 68

第一节 气象灾害 68

第二节 病虫害 70

第三节 海洋灾害 71

第六章 海 域 72

第一节 海岸线 72

第二节 水深与面积 72

第三节 入海水量与沙量 72

第四节 水质与海流 73

第五节 冰情与潮汐 73

第六节 岛 屿 73

第七节 资 源 74

第八节 功能区划 76

第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一章 人口规模 77

第一节 数 量 77

第二节 密度 78

第三节 分 布 78

第二章 人口变动 80

第一节 自然变动 80

第二节 机械变动 81

第三节 流动人口 82

第三章 人口构成 82

第一节 性别、年龄、民族构成 82

第二节 农业和非农业、三次产业人口构成 85

第四章 人口素质 86

第一节 身体素质 86

   附 百岁以上老人简介 88

第二节 文化素质 88

第五章 人口控制 89

第一节 生育规划 89

第二节 生育调节 90

第三节 优生优育 91

第四节 计划生育“三结合” 91

第五节 计划生育管理 92

   附 乐亭县计划生育40年 94

第四编 民生民俗

第一章 人民生活 99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99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104

第二章 居民习俗 106

第一节 生活习俗 106

第二节 礼仪习俗 109

第五编 水库区移民

第一章 接 收 115

第二章 安 置 115

第一节 1983年、1986年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区移民 116

第二节 1996年桃林口水库区移民 116

第三节 1999年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区移民 117

第三章 帮 扶 118

第一节 集中安置村帮扶 118

 第二节 分散安置移民帮扶 119

第四章 建 设 120

第一节 建新家园 120

第二节 发展生产 120

第六编 城乡建设

第一章 县城建设 123

第一节 城区规划 123

第二节 基本建设 124

第三节 市政公用设施 127

第四节 居民住宅 131

第五节 城容城貌 133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 136

第一节 规 划 136

第二节 建 设 136

   附1 王滩村 138

   附2 马新庄村 139

第三章 建设管理 139

第一节 城区管理 139

第二节 乡镇村管理 142

第四章 环境保护 142

第一节 环境污染 142

第二节 环境治理 143

第三节 环保管理 144

第七编 水利 电力

第一章 水 利 147

第一节 防洪工程 147

第二节 防潮工程 148

第三节 除涝工程 150

第四节 农田灌溉工程 150

   附 姜各庄镇滦河橡胶坝工程 151

第五节 节水防渗工程 153

第六节 农村人畜饮用水工程 153

第七节 水务管理 153

第二章 电力 155

第一节 电力设施 155

第二节 用 电 157

第三节 农网改造 158

第四节 电业管理 159

第八编 交通运输

第一章 道路建设 161

第一节 公 路 161

第二节 铁 路 165

第三节 桥 涵 165

第二章 运 输 168

第一节 公路运输 168

第二节 水路运输 170

第三节 铁路运输 170

第三章 公路运输管理 170

第一节 路 管 171

第二节 运 管 172

第三节 路 政 173

第九编 唐山港京唐港

第一章 建港决策 175

第一节 建港构想 175

第二节 施建决策 176

第二章 港口建设 176

第一节 联合施建 176

第二节 科技施建 177

第三节 配套设施 178

第三章 港口运营 180

第一节 货物运量 180

第二节 货物流向 181

 第三节 集装箱运输 182

 第四节 港口效益 183

   附1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 184

   附2 领导关怀 莅临指导 184

第十编 邮政 电信

第一章 中国邮政 187

第一节 邮 路 187

第二节 设 施 187

第三节 资 费 188

第四节 邮政编码 188

第五节 邮政业务 188

第六节 管 理 191

第二章 电 信 191

第一节 设 施 191

第二节 业 务 193

第三章 无线通信 195

第一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195

第二节 联 通 195

第十一编 改革开放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197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

第二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200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202

第四节 乡镇企业改革 204

第二章 政治体制改革 206

第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 206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7

第三节 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208

第三章 对外开放 209

第一节 对外贸易 210

第二节 招商引资 210

第十二编 经济总览

第一章 经济运行 213

第一节 五年计划实施 213

第二节 主要经济指标 215

第二章 经济结构 218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218

第二节 产业结构 219

第三节 投资结构 222

第十三编 农 业

第一章 农业结构调整 226

第一节 种植结构调整 226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 227

第三节 品种结构调整 228

   附1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对乐亭县农业结构调整情况调查报告的批示 228

   附2 新华社对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考察乐亭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报道 228

第二章 农业综合开发 230

第一节 优良品种引进 230

第二节 示范园区建设 231

第三节 综合开发项目 233

第四节 重点工程建设 234

第三章 种植业 235

第一节 粮棉油作物 237

第二节 蔬菜(含瓜类) 245

第三节 种植业管理 248

第四章 林果业 249

第一节 林木资源 249

第二节 林果育苗 251

第三节 林木营造 251

第四节 林 场 254

 第五节 果树生产 255

 第六节 桃乡建设 259

第七节 花卉生产 260

第八节 林业植保 260

第九节 林果业管理 261

第五章 畜牧业 263

第一节 畜禽饲养 265

第二节 饲草饲料 268

第三节 防疫灭病 269

第四节 畜禽产品营销 269

第五节 畜牧业管理 270

第六章 渔业 272

第一节 渔业生产 272

第二节 苗种生产 275

第三节 水产品加工 276

第四节 渔业管理 277

第七章 农业机械 278

第一节 农机种类数量 278

第二节 农机作业 281

第三节 农机经营与维修 281

第四节 农机监理 282

第十四编 工业 建筑业

第一章 工 业 285

第一节 经营体制 285

第二节 生产门类 288

第三节 名优产品及重点企业 295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97

第二章 建筑业 299

第一节 工程设计 299

第二节 建筑施工 300

第三节 经营管理 303

第十五编 旅游业

第一章 旅游资源 305

第一节 人文景观 305

第二节 自然景观 306

第三节 生态景观 309

第二章 旅游服务 311

第一节 服务设施与购物 311

第二节 服务队伍 312

第三章 旅游管理 313

第一节 政府宏观决策 313

第二节 有偿转让 314

第三节 旅游宣传 314

第四节 安全与卫生管理 315

第五节 旅游市场管理 315

第十六编 商贸服务业

第一章 经营体制 317

第一节 国有商业 317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320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321

第二章 网点与市场 321

第一节 网 点 322

第二节 市 场 323

第三章 商品购销 325

第一节 工业品购销 325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 326

第三节 废旧物资回收 327

第四章 粮油经营 327

第一节 粮油收购 327

第二节 粮油供销 328

第三节 粮食调运与仓储 329

第五章 物资经营 331

第一节 计划分配 331

第二节 议购议销 331

第三节 市场购销 331

第六章 生活服务业 332

第一节 卫生服务 332

第二节 餐饮住宿服务 332

第三节 修理服务 333

第四节 家政服务 333

第五节 中介服务 333

第六节 文化创意服务 334

第七节 休闲娱乐服务 334

第八节 计算机Microsoft Azure 335

第十七编 金融 保险

第一章 金 融 337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337

第二节 金融机构 339

第三节 货币流通 340

第四节 存 款 341

第五节 贷 款 342

第六节 结 算 343

第七节 金融管理 344

第八节 国债与证券 345

第二章 保 险 346

第一节 保险机构 347

第二节 保险业务 347

第十八编 经济综合管理

第一章 计 划 351

第一节 计划编制 351

第二节 投资调控 353

第三节 项目管理 354

第二章 统计学 354

第一节 统计内容 355

第二节 普查与抽样调查 355

第三节 监督服务 357

第三章 财 政 357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357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58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61

第四章 税 务 364

第一节 税制改革 365

第二节 税费征免 365

第三节 税务管理 367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36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69

第二节 登记注册管理 371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371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372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373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374

第六章 物价管理 374

第一节 价格管理 374

第二节 收费管理 376

第三节 价格监督与鉴证 376

第四节 成本调查 377

第七章 审 计 377

第一节 国家审计 378

第二节 内部审计 379

第三节 社会审计 379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 380

第一节 计量管理 380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380

第三节 质量管理 381

第九章 土地资源管理 382

第一节 土地规划 382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383

第三节 土地开发 386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 386

第五节 地籍管理 388

第六节 执法监察 389

第十九编 中共乐亭县地方组织

第一章 党 员 391

第一节 党员构成 391

第二节 党员分布 392

第二章 代表大会与代表会议 393

第一节 代表大会 394

第二节 代表会议 395

第三章 组织机构 396

第一节 县 委 396

第二节 县委工作部门 401

第三节 基层组织 403

第四章 重要决策 404

第一节 农业发展战略 404

第二节 工业发展战略 405

第三节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405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战略 406

第五节 文化县建设战略 406

第五章 党务工作 407

第一节 组织工作 407

第二节 宣传工作 411

第三节 纪检监察工作 414

第四节 政法工作 417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 418

第六节 信访工作 420

第七节 农村工作 421

第八节 党校工作 425

第九节 老干部工作 426

第十节 党史研究工作 430

第十一节 其他党务工作 431

第二十编 乐亭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章 人大代表 433

第一节 代表产生 433

第二节 代表构成 434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35

第三章 人大常委会 438

第一节 人员构成 438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会议 440

第三节 工作机构 441

第四节 主要工作 441

第二十一编 乐亭县人民政府

第一章 政府机构 447

第一节 县政府领导成员 447

第二节 县政府工作部门 449

第三节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452

第二章 施政辑要 452

第一节 推进农业发展 452

第二节 发展工业经济 454

第三节 开拓临海产业 456

第四节 文化县建设 457

第三章 行政事务管理 458

第一节 劳动人事 458

第二节 民 政 463

   附 全县乡镇建成省甲级敬老院 468

第三节 行政审批服务 470

第四节 其他行政事务 471

第二十二编 政协乐亭县委员会

第一章 政协委员 475

第一节 委员产生 475

第二节 委员构成 475

第二章 政协委员会会议 476

第三章 常务委员会 478

第一节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478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 479

第三节 主席会议 480

第四节 工作机构 480

第五节 主要工作 480

第二十三编 人民团体

第一章 工 会 485

第一节 代表大会 485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86

第二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488

第一节 代表大会 488

第二节 共青团员 48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89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493

第一节 代表大会 49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94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 495

第一节 代表会议 495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96

第五章 残疾人联合会 496

第一节 代表会议 49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97

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98

第一节 代表会议 49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98

   附 国家级会员 500

第七章 工商业联合会 500

第一节 代表会议 500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01

第二十四编 公安 检察 审判 司法行政

第一章 公 安 503

第一节 公安队伍 503

第二节 社会治安管理 504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505

   附 乐亭警方“6.20”歼灭武装犯罪团伙纪实 507

第四节 预审与看守关押 508

第五节 户政、出入境管理 508

第六节 交通管理 509

第七节 消防管理 511

第二章 检 察 513

第一节 检察机构 51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1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16

第四节 渎职侵权检察 516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1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17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517

第八节 技术检察 517

第三章 审 判 518

第一节 审判机构 518

第二节 审判制度 518

第三节 刑事审判 519

第四节 民商事审判 520

第五节 行政审判 521

第六节 执行工作 521

第七节 立案工作和审判监督 52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22

第一节 普法教育 522

第二节 人民调解 523

第三节 公 证 523

第四节 律师事务 524

第五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524

第一节 严打整治斗争 524

第二节 基层基础工作 525

第三节 法制教育 526

第四节 防范体系建设 526

第五节 见义勇为褒奖 526

第二十五编 军 事

第一章 地方人民武装 527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527

第二节 地方武装 528

第三节 驻乐亭武警部队 529

第二章 兵 役 530

第一节 兵役机构 530

第二节 义务兵征集 530

第三节 预备役登记 531

第三章 国防教育与人民防空 531

第一节 国防教育 531

第二节 人民防空 532

第四章 驻 军 532

第一节 解放军驻乐亭部队 532

第二节 拥政爱民 533

第二十六编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章 思想道德教育 535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 535

第二节 公民道德教育 536

   附 乐亭县十大主要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538

第三节 未成年人教育 538

第二章 文明创建与文明共建 539

第一节 文明创建 539

第二节 文明共建 542

第二十七编 教 育

第一章 教育改革 545

第一节 办学体制改革 545

第二节“三教”统筹 546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 546

第四节 学校布局改革 546

第五节 素质教育 546

第二章 基础教育 547

第一节 学前教育 54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48

   附 小学简介 549

第三节 初中教育 551

   附 初级中学简介 552

第四节 高中教育 552

   附 高级中学简介 554

第五节 特殊教育 555

第三章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556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 556

   附 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556

第二节 师范类教育 556

第四章 成人教育 557

第一节 扫除青壮年文盲 557

第二节 农技培训 557

第三节 职工培训 558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 558

第五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559

第一节“普九”过程 559

第二节“普九”后续工作 561

第六章 教学研究 562

第一节 幼教小学 562

第二节 初 中 562

第三节 高 中 563

 第四节 课程设置与教材 563

第七章 教师队伍 569

第一节 队伍构成 569

第二节 教师待遇 570

第三节 师德建设 570

   附 1987 — 2005 年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教师 571

    1987 — 2005 年省特级教师 571

第八章 教育经费 571

第二十八编 科学技术

第一章 体制改革 573

第一节“双放”政策 573

第二节 配备科技副职 573

第三节 技术市场 574

第二章 科研机构 574

第一节 县办研究机构 575

第二节 民办研究机构 575

第三章 科技队伍 575

 第一节 分 布 576

第二节 结 构 576

第四章 科技应用 576

第一节 农业科技应用 577

第二节 工业科技应用 579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利用 580

 第四节 农业科技培训 580

第五章 气象与地震测报 581

第一节 气 象 581

第二节 地震监测 582

第六章 科技管理 582

第一节 项目管理 582

第二节 经费管理 583

第三节 成果管理 584

第四节 专利管理 584

第二十九编 文 化

第一章 文化体制改革 585

第一节 管理机构改革 585

第二节 艺术团体改革 585

第二章 文化布局 586

第一节 文化网络 586

第二节 文化单位 586

第三章 文化研究与交流 588

第一节 文化研究 588

第二节 文化交流 589

第四章 群众文艺 589

第一节 特色文化 589

第二节 文艺团体 592

第三节 文艺演出 592

第四节 书画交流展览 593

第五章 文艺创作 593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93

第二节 艺术创作 594

第六章 文物古迹 595

第一节 文物遗存 595

第二节 文物管理 601

第七章 文化市场管理 601

第一节 管理范围及法规依据 601

第二节 文化市场治理 603

第八章 广播电视 604

第一节 广 播 604

第二节 电 视 604

第九章 档案 地方志 607

第一节 档 案 607

第二节 地方志 609

第三十编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

第一章 筹 建 611

 第一节 起 因 611

 第二节 选 址 612

 第三节 奠基施工及征集资料 612

 第四节 领导题词及各方支持 613

第二章 建筑布局与陈展 613

 第一节 建筑布局 613

 第二节 陈展 614

 第三节 开馆仪式 614

第三章 改 陈 615

 第一节 筹划与实施 615

 第二节 陈展内容和形式的调整 615

第四章 碑林建设 616

 第一节 建 设 616

 第二节 碑 刻 617

   附1 李大钊烈士碑文 618

   附2 狱中自述 619

   附3 到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参观瞻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621

第三十一编 卫 生

第一章 医 疗 623

第一节 医疗机构 623

第二节 医疗队伍 625

第三节 医疗技术 627

第四节 医疗制度 629

第二章 爱国卫生和防疫 631

第一节 爱国卫生 631

第二节 计划免疫 632

第三节 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 634

第四节 抗击非典型肺炎 635

第三章 妇幼保健 637

第一节 保健机构与设施 637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 637

第三节 儿童保健 638

第四节 婚前体检 638

第四章 医政药政管理 638

第一节 医政管理 639

第二节 药政管理 639

第三十二编 体 育

第一章 群众体育 641

第一节 学校体育 641

第二节 职工体育 645

第三节 居民体育 646

第四节 老年体育 646

第二章 竞技体育 647

第一节 田 径 647

第二节 举 重 647

第三节 射 击 648

第四节 球 类 648

第三章 体育设施 648

第一节 社会体育设施 648

第二节 学校体育设施 649

第三十三编 人 物

第一章 人物传 651

史梦兰 651

赵纫兰 653

赵晓峰 653

李乐光 654

孙占一 655

黎巨峰 655

李星华 656

牛福昌 656

王兴纲 657

孟昭英 657

阎达开 658

刘文芬 659

李海涛 659

王明德 660

马杏垣 661

王晋元 661

苗薪亭 662

李葆华 663

史清盛 663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64

第三章 人物名录 671

第一节 烈 士 671

第二节 劳动模范 672

第三节 市(师)级干部 673

第四节 正高职人员 685

第三十四编 著作 文存

第一章 著 作 699

第一节 古近代著作 699

第二节 现代著作 700

第二章 文 存 705

乐亭赋 705

乐亭县青春广场乐亭历史碑柱文 706

河三角洲的变迁 707

乐亭情怀 709

明月·大海·歌声·知音 710

附  录

前志补遗 713

 乐亭人东北经商 713

 乐亭地方特色文艺 739

 一、乐亭大鼓 739

    附 乐亭大鼓唱腔示例 742

 二、乐亭皮影 746

    附 乐亭皮影唱腔示例 750

 三、评剧 755

 四、乐亭地秧歌 757

 五、乐亭民俗音乐 759

    附 乐亭民歌示例 760

前志勘误 763

编 后 记 765

索  引 767

综 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政  区

第一章 建 置 25

第一节 地理位置 25

第二节 历史沿革 25

第二章 行政区划 26

第一节 区 划 26

第二节 勘 界 30

第三章 乡镇街道 32

第一节 乡 镇 32

第二节 街 道 43

第二编 自然环境

第一章 地质地貌 45

第一节 地 质 45

第二节 地 貌 46

第二章 气 候 47

第一节 气象要素 47

第二节 天气现象 54

第三章 水 文 56

第一节 水文地质 56

第二节 地下水 58

第三节 地表水 59

第四章 自然资源 6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60

第二节 水资源 62

   附 乐亭县水资源调查 63

第三节 矿产资源 65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66

   附 石臼坨岛植物资源调查 66

第五章 自然灾害 68

第一节 气象灾害 68

第二节 病虫害 70

第三节 海洋灾害 71

第六章 海 域 72

第一节 海岸线 72

第二节 水深与面积 72

第三节 入海水量与沙量 72

第四节 水质与海流 73

第五节 冰情与潮汐 73

第六节 岛 屿 73

第七节 资 源 74

第八节 功能区划 76

第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一章 人口规模 77

第一节 数 量 77

第二节 密度 78

第三节 分 布 78

第二章 人口变动 80

第一节 自然变动 80

第二节 机械变动 81

第三节 流动人口 82

第三章 人口构成 82

第一节 性别、年龄、民族构成 82

第二节 农业和非农业、三次产业人口构成 85

第四章 人口素质 86

第一节 身体素质 86

   附 百岁以上老人简介 88

第二节 文化素质 88

第五章 人口控制 89

第一节 生育规划 89

第二节 生育调节 90

第三节 优生优育 91

第四节 计划生育“三结合” 91

第五节 计划生育管理 92

   附 乐亭县计划生育40年 94

第四编 民生民俗

第一章 人民生活 99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99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104

第二章 居民习俗 106

第一节 生活习俗 106

第二节 礼仪习俗 109

第五编 水库区移民

第一章 接 收 115

第二章 安 置 115

第一节 1983年、1986年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区移民 116

第二节 1996年桃林口水库区移民 116

第三节 1999年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区移民 117

第三章 帮 扶 118

第一节 集中安置村帮扶 118

 第二节 分散安置移民帮扶 119

第四章 建 设 120

第一节 建新家园 120

第二节 发展生产 120

第六编 城乡建设

第一章 县城建设 123

第一节 城区规划 123

第二节 基本建设 124

第三节 市政公用设施 127

第四节 居民住宅 131

第五节 城容城貌 133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 136

第一节 规 划 136

第二节 建 设 136

   附1 王滩村 138

   附2 马新庄村 139

第三章 建设管理 139

第一节 城区管理 139

第二节 乡镇村管理 142

第四章 环境保护 142

第一节 环境污染 142

第二节 环境治理 143

第三节 环保管理 144

第七编 水利 电力

第一章 水 利 147

第一节 防洪工程 147

第二节 防潮工程 148

第三节 除涝工程 150

第四节 农田灌溉工程 150

   附 姜各庄镇滦河橡胶坝工程 151

第五节 节水防渗工程 153

第六节 农村人畜饮用水工程 153

第七节 水务管理 153

第二章 电力 155

第一节 电力设施 155

第二节 用 电 157

第三节 农网改造 158

第四节 电业管理 159

第八编 交通运输

第一章 道路建设 161

第一节 公 路 161

第二节 铁 路 165

第三节 桥 涵 165

第二章 运 输 168

第一节 公路运输 168

第二节 水路运输 170

第三节 铁路运输 170

第三章 公路运输管理 170

第一节 路 管 171

第二节 运 管 172

第三节 路 政 173

第九编 唐山港京唐港

第一章 建港决策 175

第一节 建港构想 175

第二节 施建决策 176

第二章 港口建设 176

第一节 联合施建 176

第二节 科技施建 177

第三节 配套设施 178

第三章 港口运营 180

第一节 货物运量 180

第二节 货物流向 181

 第三节 集装箱运输 182

 第四节 港口效益 183

   附1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 184

   附2 领导关怀 莅临指导 184

第十编 邮政 电信

第一章 中国邮政 187

第一节 邮 路 187

第二节 设 施 187

第三节 资 费 188

第四节 邮政编码 188

第五节 邮政业务 188

第六节 管 理 191

第二章 电 信 191

第一节 设 施 191

第二节 业 务 193

第三章 无线通信 195

第一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195

第二节 联 通 195

第十一编 改革开放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197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

第二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200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202

第四节 乡镇企业改革 204

第二章 政治体制改革 206

第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 206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7

第三节 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208

第三章 对外开放 209

第一节 对外贸易 210

第二节 招商引资 210

第十二编 经济总览

第一章 经济运行 213

第一节 五年计划实施 213

第二节 主要经济指标 215

第二章 经济结构 218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218

第二节 产业结构 219

第三节 投资结构 222

第十三编 农 业

第一章 农业结构调整 226

第一节 种植结构调整 226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 227

第三节 品种结构调整 228

   附1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对乐亭县农业结构调整情况调查报告的批示 228

   附2 新华社对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考察乐亭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报道 228

第二章 农业综合开发 230

第一节 优良品种引进 230

第二节 示范园区建设 231

第三节 综合开发项目 233

第四节 重点工程建设 234

第三章 种植业 235

第一节 粮棉油作物 237

第二节 蔬菜(含瓜类) 245

第三节 种植业管理 248

第四章 林果业 249

第一节 林木资源 249

第二节 林果育苗 251

第三节 林木营造 251

第四节 林 场 254

 第五节 果树生产 255

 第六节 桃乡建设 259

第七节 花卉生产 260

第八节 林业植保 260

第九节 林果业管理 261

第五章 畜牧业 263

第一节 畜禽饲养 265

第二节 饲草饲料 268

第三节 防疫灭病 269

第四节 畜禽产品营销 269

第五节 畜牧业管理 270

第六章 渔业 272

第一节 渔业生产 272

第二节 苗种生产 275

第三节 水产品加工 276

第四节 渔业管理 277

第七章 农业机械 278

第一节 农机种类数量 278

第二节 农机作业 281

第三节 农机经营与维修 281

第四节 农机监理 282

第十四编 工业 建筑业

第一章 工 业 285

第一节 经营体制 285

第二节 生产门类 288

第三节 名优产品及重点企业 295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97

第二章 建筑业 299

第一节 工程设计 299

第二节 建筑施工 300

第三节 经营管理 303

第十五编 旅游业

第一章 旅游资源 305

第一节 人文景观 305

第二节 自然景观 306

第三节 生态景观 309

第二章 旅游服务 311

第一节 服务设施与购物 311

第二节 服务队伍 312

第三章 旅游管理 313

第一节 政府宏观决策 313

第二节 有偿转让 314

第三节 旅游宣传 314

第四节 安全与卫生管理 315

第五节 旅游市场管理 315

第十六编 商贸服务业

第一章 经营体制 317

第一节 国有商业 317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320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321

第二章 网点与市场 321

第一节 网 点 322

第二节 市 场 323

第三章 商品购销 325

第一节 工业品购销 325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 326

第三节 废旧物资回收 327

第四章 粮油经营 327

第一节 粮油收购 327

第二节 粮油供销 328

第三节 粮食调运与仓储 329

第五章 物资经营 331

第一节 计划分配 331

第二节 议购议销 331

第三节 市场购销 331

第六章 生活服务业 332

第一节 卫生服务 332

第二节 餐饮住宿服务 332

第三节 修理服务 333

第四节 家政服务 333

第五节 中介服务 333

第六节 文化创意服务 334

第七节 休闲娱乐服务 334

第八节 计算机Microsoft Azure 335

第十七编 金融 保险

第一章 金 融 337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337

第二节 金融机构 339

第三节 货币流通 340

第四节 存 款 341

第五节 贷 款 342

第六节 结 算 343

第七节 金融管理 344

第八节 国债与证券 345

第二章 保 险 346

第一节 保险机构 347

第二节 保险业务 347

第十八编 经济综合管理

第一章 计 划 351

第一节 计划编制 351

第二节 投资调控 353

第三节 项目管理 354

第二章 统计学 354

第一节 统计内容 355

第二节 普查与抽样调查 355

第三节 监督服务 357

第三章 财 政 357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357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58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61

第四章 税 务 364

第一节 税制改革 365

第二节 税费征免 365

第三节 税务管理 367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36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69

第二节 登记注册管理 371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371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372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373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374

第六章 物价管理 374

第一节 价格管理 374

第二节 收费管理 376

第三节 价格监督与鉴证 376

第四节 成本调查 377

第七章 审 计 377

第一节 国家审计 378

第二节 内部审计 379

第三节 社会审计 379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 380

第一节 计量管理 380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380

第三节 质量管理 381

第九章 土地资源管理 382

第一节 土地规划 382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383

第三节 土地开发 386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 386

第五节 地籍管理 388

第六节 执法监察 389

第十九编 中共乐亭县地方组织

第一章 党 员 391

第一节 党员构成 391

第二节 党员分布 392

第二章 代表大会与代表会议 393

第一节 代表大会 394

第二节 代表会议 395

第三章 组织机构 396

第一节 县 委 396

第二节 县委工作部门 401

第三节 基层组织 403

第四章 重要决策 404

第一节 农业发展战略 404

第二节 工业发展战略 405

第三节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405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战略 406

第五节 文化县建设战略 406

第五章 党务工作 407

第一节 组织工作 407

第二节 宣传工作 411

第三节 纪检监察工作 414

第四节 政法工作 417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 418

第六节 信访工作 420

第七节 农村工作 421

第八节 党校工作 425

第九节 老干部工作 426

第十节 党史研究工作 430

第十一节 其他党务工作 431

第二十编 乐亭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章 人大代表 433

第一节 代表产生 433

第二节 代表构成 434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35

第三章 人大常委会 438

第一节 人员构成 438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会议 440

第三节 工作机构 441

第四节 主要工作 441

第二十一编 乐亭县人民政府

第一章 政府机构 447

第一节 县政府领导成员 447

第二节 县政府工作部门 449

第三节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452

第二章 施政辑要 452

第一节 推进农业发展 452

第二节 发展工业经济 454

第三节 开拓临海产业 456

第四节 文化县建设 457

第三章 行政事务管理 458

第一节 劳动人事 458

第二节 民 政 463

   附 全县乡镇建成省甲级敬老院 468

第三节 行政审批服务 470

第四节 其他行政事务 471

第二十二编 政协乐亭县委员会

第一章 政协委员 475

第一节 委员产生 475

第二节 委员构成 475

第二章 政协委员会会议 476

第三章 常务委员会 478

第一节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478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 479

第三节 主席会议 480

第四节 工作机构 480

第五节 主要工作 480

第二十三编 人民团体

第一章 工 会 485

第一节 代表大会 485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86

第二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488

第一节 代表大会 488

第二节 共青团员 48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89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493

第一节 代表大会 49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94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 495

第一节 代表会议 495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96

第五章 残疾人联合会 496

第一节 代表会议 49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97

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98

第一节 代表会议 49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98

   附 国家级会员 500

第七章 工商业联合会 500

第一节 代表会议 500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01

第二十四编 公安 检察 审判 司法行政

第一章 公 安 503

第一节 公安队伍 503

第二节 社会治安管理 504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505

   附 乐亭警方“6.20”歼灭武装犯罪团伙纪实 507

第四节 预审与看守关押 508

第五节 户政、出入境管理 508

第六节 交通管理 509

第七节 消防管理 511

第二章 检 察 513

第一节 检察机构 51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1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16

第四节 渎职侵权检察 516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1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17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517

第八节 技术检察 517

第三章 审 判 518

第一节 审判机构 518

第二节 审判制度 518

第三节 刑事审判 519

第四节 民商事审判 520

第五节 行政审判 521

第六节 执行工作 521

第七节 立案工作和审判监督 52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22

第一节 普法教育 522

第二节 人民调解 523

第三节 公 证 523

第四节 律师事务 524

第五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524

第一节 严打整治斗争 524

第二节 基层基础工作 525

第三节 法制教育 526

第四节 防范体系建设 526

第五节 见义勇为褒奖 526

第二十五编 军 事

第一章 地方人民武装 527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527

第二节 地方武装 528

第三节 驻乐亭武警部队 529

第二章 兵 役 530

第一节 兵役机构 530

第二节 义务兵征集 530

第三节 预备役登记 531

第三章 国防教育与人民防空 531

第一节 国防教育 531

第二节 人民防空 532

第四章 驻 军 532

第一节 解放军驻乐亭部队 532

第二节 拥政爱民 533

第二十六编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章 思想道德教育 535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 535

第二节 公民道德教育 536

   附 乐亭县十大主要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538

第三节 未成年人教育 538

第二章 文明创建与文明共建 539

第一节 文明创建 539

第二节 文明共建 542

第二十七编 教 育

第一章 教育改革 545

第一节 办学体制改革 545

第二节“三教”统筹 546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 546

第四节 学校布局改革 546

第五节 素质教育 546

第二章 基础教育 547

第一节 学前教育 54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48

   附 小学简介 549

第三节 初中教育 551

   附 初级中学简介 552

第四节 高中教育 552

   附 高级中学简介 554

第五节 特殊教育 555

第三章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556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 556

   附 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556

第二节 师范类教育 556

第四章 成人教育 557

第一节 扫除青壮年文盲 557

第二节 农技培训 557

第三节 职工培训 558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 558

第五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559

第一节“普九”过程 559

第二节“普九”后续工作 561

第六章 教学研究 562

第一节 幼教小学 562

第二节 初 中 562

第三节 高 中 563

 第四节 课程设置与教材 563

第七章 教师队伍 569

第一节 队伍构成 569

第二节 教师待遇 570

第三节 师德建设 570

   附 1987 — 2005 年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教师 571

    1987 — 2005 年省特级教师 571

第八章 教育经费 571

第二十八编 科学技术

第一章 体制改革 573

第一节“双放”政策 573

第二节 配备科技副职 573

第三节 技术市场 574

第二章 科研机构 574

第一节 县办研究机构 575

第二节 民办研究机构 575

第三章 科技队伍 575

 第一节 分 布 576

第二节 结 构 576

第四章 科技应用 576

第一节 农业科技应用 577

第二节 工业科技应用 579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利用 580

 第四节 农业科技培训 580

第五章 气象与地震测报 581

第一节 气 象 581

第二节 地震监测 582

第六章 科技管理 582

第一节 项目管理 582

第二节 经费管理 583

第三节 成果管理 584

第四节 专利管理 584

第二十九编 文 化

第一章 文化体制改革 585

第一节 管理机构改革 585

第二节 艺术团体改革 585

第二章 文化布局 586

第一节 文化网络 586

第二节 文化单位 586

第三章 文化研究与交流 588

第一节 文化研究 588

第二节 文化交流 589

第四章 群众文艺 589

第一节 特色文化 589

第二节 文艺团体 592

第三节 文艺演出 592

第四节 书画交流展览 593

第五章 文艺创作 593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93

第二节 艺术创作 594

第六章 文物古迹 595

第一节 文物遗存 595

第二节 文物管理 601

第七章 文化市场管理 601

第一节 管理范围及法规依据 601

第二节 文化市场治理 603

第八章 广播电视 604

第一节 广 播 604

第二节 电 视 604

第九章 档案 地方志 607

第一节 档 案 607

第二节 地方志 609

第三十编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

第一章 筹 建 611

 第一节 起 因 611

 第二节 选 址 612

 第三节 奠基施工及征集资料 612

 第四节 领导题词及各方支持 613

第二章 建筑布局与陈展 613

 第一节 建筑布局 613

 第二节 陈展 614

 第三节 开馆仪式 614

第三章 改 陈 615

 第一节 筹划与实施 615

 第二节 陈展内容和形式的调整 615

第四章 碑林建设 616

 第一节 建 设 616

 第二节 碑 刻 617

   附1 李大钊烈士碑文 618

   附2 狱中自述 619

   附3 到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参观瞻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621

第三十一编 卫 生

第一章 医 疗 623

第一节 医疗机构 623

第二节 医疗队伍 625

第三节 医疗技术 627

第四节 医疗制度 629

第二章 爱国卫生和防疫 631

第一节 爱国卫生 631

第二节 计划免疫 632

第三节 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 634

第四节 抗击非典型肺炎 635

第三章 妇幼保健 637

第一节 保健机构与设施 637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 637

第三节 儿童保健 638

第四节 婚前体检 638

第四章 医政药政管理 638

第一节 医政管理 639

第二节 药政管理 639

第三十二编 体 育

第一章 群众体育 641

第一节 学校体育 641

第二节 职工体育 645

第三节 居民体育 646

第四节 老年体育 646

第二章 竞技体育 647

第一节 田 径 647

第二节 举 重 647

第三节 射 击 648

第四节 球 类 648

第三章 体育设施 648

第一节 社会体育设施 648

第二节 学校体育设施 649

第三十三编 人 物

第一章 人物传 651

史梦兰 651

赵纫兰 653

赵晓峰 653

李乐光 654

孙占一 655

黎巨峰 655

李星华 656

牛福昌 656

王兴纲 657

孟昭英 657

阎达开 658

刘文芬 659

李海涛 659

王明德 660

马杏垣 661

王晋元 661

苗薪亭 662

李葆华 663

史清盛 663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64

第三章 人物名录 671

第一节 烈 士 671

第二节 劳动模范 672

第三节 市(师)级干部 673

第四节 正高职人员 685

第三十四编 著作 文存

第一章 著 作 699

第一节 古近代著作 699

第二节 现代著作 700

第二章 文 存 705

乐亭赋 705

乐亭县青春广场乐亭历史碑柱文 706

滦河三角洲的变迁 707

乐亭情怀 709

明月·大海·歌声·知音 710

附  录

前志补遗 713

 乐亭人东北经商 713

 乐亭地方特色文艺 739

 一、乐亭大鼓 739

    附 乐亭大鼓唱腔示例 742

 二、乐亭皮影 746

    附 乐亭皮影唱腔示例 750

 三、评剧 755

 四、乐亭地秧歌 757

 五、乐亭民俗音乐 759

    附 乐亭民歌示例 760

前志勘误 763

编 后 记 765

索  引 767

综 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政  区

第一章 建 置 25

第一节 地理位置 25

第二节 历史沿革 25

第二章 行政区划 26

第一节 区 划 26

第二节 勘 界 30

第三章 乡镇街道 32

第一节 乡 镇 32

第二节 街 道 43

第二编 自然环境

第一章 地质地貌 45

第一节 地 质 45

第二节 地 貌 46

第二章 气 候 47

第一节 气象要素 47

第二节 天气现象 54

第三章 水 文 56

第一节 水文地质 56

第二节 地下水 58

第三节 地表水 59

第四章 自然资源 6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60

第二节 水资源 62

   附 乐亭县水资源调查 63

第三节 矿产资源 65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66

   附 石臼坨岛植物资源调查 66

第五章 自然灾害 68

第一节 气象灾害 68

第二节 病虫害 70

第三节 海洋灾害 71

第六章 海 域 72

第一节 海岸线 72

第二节 水深与面积 72

第三节 入海水量与沙量 72

第四节 水质与海流 73

第五节 冰情与潮汐 73

第六节 岛 屿 73

第七节 资 源 74

第八节 功能区划 76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