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圩镇现为江苏省邳州市戴圩街道,位于江苏省邳州市,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49111人。辖18个村委会,戴圩村、安贤村、常庄村、申庄村、仕庄村、葡萄村、寨墩村、楚墩村、曲坊村、戴场村、林子村、华庄村、连渊村、王场村、东刘庄村、杜家村、东耿埠村、高渡口村。
概况
位于江苏省徐州邳州市中部,距市区11千米。2008年末,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50779人,辖戴圩、安贤、常庄、申庄、仕庄、葡萄、楚墩、曲坊、戴场、林子、华庄、连渊、王场镇、东刘庄、杜家、东耿埠、高渡口、杜家村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戴圩。红旗公路纵贯南北,南临京杭大运河。
历史沿革
1949年建戴圩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83年改红旗乡。1996年,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辖葡萄庄、安贤、常庄、申庄、戴圩、任庄、寨墩、楚埠、前进、老耿埠、曲坊、戴场、董坝、南林子、李场、黄堰、刘庄、华庄、连渊、王场、贺庄、高渡口、杜家、柳林24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村代码
320382117:~201 220葡萄村 ~202 220安贤村 ~203 220常庄村 ~204 112申庄村 ~205 111戴圩村 ~206 112仕庄村 ~214 220华庄村 ~215 220连渊村 ~216 112王场村 ~217 112高渡口村 ~218 220杜家村
所属村屯
戴圩镇柳林村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楚埠村,是一个自然村,全村土地面积870亩左右,居民点用地范围120亩。相比之下,柳林村闲置的土地面积比较少,土地使用价值比较好。它靠近大运河;而且村西面是分洪道,东临邳城河;村中还有一条F形状的幸福河,用于排涝。柳林村住宅以一层为主,每户住宅面积200平米左右。但大多数村民是靠水上运输为生,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少,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已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因此该村的房子利用率并不高,而且他们对村里的总体建设也没有太多的想法。村内的卫生条件较差。居民对村内道路交通不满意,虽然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但是道路建设的步伐比较落后。排水管系统也没有建设,如今还未通上自来水,也没有公共厕所。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建设,只有一个卫生室,而且条件比较差,居民的意见比较大。对商业设施有一定的意见。戴圩镇戴圩养殖场,位于戴圩镇戴圩村,为红旗立华养殖合作社社员,从2006年开始建场,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标准化养殖大棚8个,6000多平方米,栏存雪山草鸡5万只,年出栏20万只,年经济效益30多万元。
地理位置
戴圩镇位于邳州市北郊,距离市区9公里,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下辖18个行政村,72 个自然村,全镇共有农户11500户,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200人。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90人。该镇西靠“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东邻邳苍公路,与310国道、霍连高速、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及东陇海铁路相连,市镇二级公路红旗路、红路纵横交织,有1路、5路、8路三路公交车通往市区,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戴圩镇资源丰富,人才辈出,素有“农民画之乡”的美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新兴的工业强镇。
自然条件
戴圩镇属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左右,最高气温达39摄氏度,最低温度为零下19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23毫米,雨量以七月份为最多,达440毫米,约占全年的33%,最高日降雨量达180毫米,常年盛行东北风,其次东南风,平均风速3.0米/秒左右。年平均日照市250日左右,最大冻深度25厘米。戴圩镇土壤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形平坦,海拔高程24米左右。土层深厚,地表堆积层为黏土、沙土,有机质含量0.8—1.94%范围内,呈弱碱性,PH值7.6—8.36,速效磷2.3—48ppm范围,速效钾31.4—223ppm。承载力一般为8—12T/平方毫米戴圩镇位于冀鲁断块在南缘,郯庐断裂带西侧,国家圈定为九度地震烈度区。邳苍分洪道、邳城河、官湖河自北向南经过,南邻大运河。境内有大沟10条,总长53公里,中沟22条,总长41公里,其中:一至六支沟沟、渠、路并行,东西方面等距分隔;红旗大沟、二十里长沟、幸福沟又分别南北连贯。现有5个排灌站,排灌系统完善。戴圩镇矿产资源贫乏,但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戴圩镇地处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是邳州市粮食生产基地,盛产稻麦。同时水域面积较大,有利 于渔业发展。
经济发展
20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总体目标,有效推进了工业发展、农业提升、城镇建设、民生工程、信访稳定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财税收入稳步增加;沂州焦化二期、合成氨、考伯斯煤焦油一体化、国能生物、光大能源等五个重大工业项目正常推进;红旗康居家园小区等城建工程进展顺利;“三路、三桥、三校”等重大民生工程均达序时;社会管理创新和矛盾化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全年实现“两个确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强化主抓手,突出着力点,强势推进工业经济。 2012年,戴圩把重点产业项目的帮建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主抓手,以各项工业经济指标作为着眼点,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包挂方案,确立保障机制,深入扎实地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重大产业项目帮建工作扎实推进。沂州焦化二期、合成氨项目、考伯斯煤焦油一体化项目、国能生物发电项目、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能源项目、110KV变电站项目依法有序推进。二是招大引强工作取得新突破。多聚甲醛项目、综合性商贸城项目等都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三是围绕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征尽征。2012年全年全镇共实现一般预算收入6366万元,完成序时任务6300万元的101%;实现地方工商税收5298万元;地方工商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3%,实现可用财力1204万元。
2、工作规范化,选好切入点,扎实推进城镇建设。戴圩一直以来坚持“四精”理念,抓住规划龙头,整体规划,以连片开发为切入点,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坚定不移地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城镇开发道路。2012年各项城镇建设和招商工作推进情况良好。戴圩镇党委政府以美好城乡建设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区一路一公建一市场”的要求开展工作,加紧推进了红旗康居家园小区的建设工作,一期投资225万元的镇区排污系统沿河路段已基本完成。
3、突出带动性,找准结合点,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2012年,我镇坚持高效农业提升扩面,扩大设施农业面积,进一步完善了“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注重传统农业增产增效,经徐州市局测产验收水稻亩产702.4公斤,被列为省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镇;提高农业合作化水平,依托合作社形式,有效解决了养殖过程中防疫和环境污染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760万元的“四渠五闸七站”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总长10公里河塘疏浚工程已全面完工,镇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4、注重创新性,把握关键点,不断加强社会管理。戴圩坚持创新社会管理,把增进民生幸福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办好教育、医疗、卫生、治安等各项为民实事。2012年,戴圩镇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组织实施“三路、三桥、三校、三中心、三管网、三支渠”等民生工程。 “三路”:投资300万元,新修红葡路延伸段、连王线和戴葡路,三条总长3.3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 “三桥”:配合交通部门抓好高渡口大桥、华庄桥和幸福桥的改造建设,总投入480余万元,地方配套75万元。 “三校”:完成拥军、王场和杜台三所小学的危旧房屋改造。总投入541万元,地方配套163万元,新建校舍5000多㎡。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及贫困生救助,基本解决上学难问题。 “三中心”:新建葡萄、连渊、高渡口三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近期即可投入使用。 “三管网”:投资1360万元对排污管网、农田林网、农村电网进行改建、扩建。
主要经济来源
镇党委、政府致力于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镇拥有各类工商企业1200多家,规模以上 企业26家,共有板材深加工生产线128条,逐步形成了以板材加工、粮食加工、船舶修造、服装纺织、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发展结构,其中:宏达木业有限公司和鑫鑫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档覆膜板全部出口美国、加拿大和韩国,公司年纳税额在400万元以上,连续多年被邳州市评为私个经济排头兵和纳税先进单位。截至今年10月底,全镇实现固定资产投入5.6亿元,同比增长16.6%;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44.8%;合同利用外资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6亿元,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共11家,新增板材深加工生产线36条,其中实际利用国外资金206万美元,位居全市第一位;共完成财政总收入2600万元,同比增长80.1%,其中地方工商税收完成1400万元,同比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同比增长27%。全镇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以畜禽养殖、无公害稻米、大棚蔬菜、大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发展格局。全镇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到70%以上,其中优质水稻面积达到2.5万亩,种植蔬菜5000亩,建养鸡大棚160个,每个大棚年均纯收入4-6万元,出栏畜禽1800万只,其中徐州立华畜禽有限公司是全市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开发
邳州市戴圩镇是2005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自2007年8月项目实施以来,通过疏浚沟渠、平整土地、建泵站、修桥涵、硬化生产路、修筑防渗渠等一系列开发整治措施的实施,项目区面貌焕然一新,治理后的项目区水稻栽插比往年提前4天结束。农业综合开发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农民的生产劳动得到明显改善,戴圩镇的农业综合开发成效立竿见影,深受项目区群众的欢迎。
戴圩镇200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74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46万元,群众自筹198万元,治理土地面积1.7万亩。项目围绕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修建泵站12座、桥涵建筑物240多座,修筑防渗渠18公里,硬化生产路26公里,引进良种4千多公斤,建设林网1000多亩;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调动了地方群众投资兴农的积极性,戴圩镇得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信息后,立即组织群众出工投劳搞土方整理土地,至2006年1月底,项目区累计完成土方45.6万方。农业综合开发使戴圩镇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治理,项目区稻田灌溉和栽插时间由治理前的12天缩短为8天,由于修筑了防渗渠,渠系水利用率提高2倍,泡田期明显缩短,2008年仅水电费一项,项目区平均将节约26元。由于道路硬化,农民群众运输难度明显减轻,运输效率比治理前提高了三倍。农业综合开发给项目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工业经济
戴圩镇镇工业经济发展快速。形成了机械、织造、渔网、化工、建材、电子等六大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产业特色明显,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齐备,多种操作熟练工和劳动力资源充足。现已开辟了两个用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水、电、路设施配套齐全。戴圩镇镇镇政府在土地征用、税收奖励、证照办理、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处处显现了巨大的发 展空间和潜力。戴圩镇镇工业集中区位于戴圩镇镇兴镇村,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戴圩镇镇党委政府于2007年4月成立“戴圩镇镇工业新区投资开发公司”,作为融资、招商建设平台。按照工业园区高起点、高标准、园林式、生态型建设的要求,聘请邳州市大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作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已送有关部门评审。工程于2007年五月正式启动,戴圩镇镇北环路、洋栟北路、兴镇南路、滨河路横贯园区东西;西环路、辉光路、福民路纵穿园区南北。戴圩镇工业集中区内750米长的东西水泥路进区主干道已铺设形成,路灯亮化已到位,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正积极实施“美化、绿化”工程,7月初有2家企业进区。戴圩镇工业集中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对投资项的招商审批和用地报建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以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办理各种投资手续,使各个投资项目尽快产生经济效益,现成现实生产力。戴圩镇镇教育事业叫响全国。乃“教育之乡”、人杰地灵之所。
基础建设
卫生状况
医院一座,村级卫生所若干,具有基本的卫生条件
教育状况
幼儿园、小学、中学(只有初中部,省重点初级中学“红旗中学”),基本实现9年义务教育。
交通状况
汽车站一个,有开往邳州市的公交5路,交通通畅
民心工程及建设
投资300余万元,建成180个床位的镇中心敬老院;全镇每年拨出近10万元专项资金救助贫困学生;投资4000余万元,修建85公里水泥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投入500余万进行大沟疏浚、村庄河塘清淤和大环境整治;全镇18个行政村每村建一个标准篮球场和一个乒乓球活动室,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城乡统筹发展形势喜人。
特色产业
戴圩镇板材产业发展在邳州市处于领先位次,2008年,戴圩镇进一步调高目标定位,自加压力,积极开展“板材百条线大会战”工作,力争全年新上马100条板材深加工生产线。加林木业一期项目与06年12月投产运营,由马来西亚客商投资兴建,一期已上马6条板材深加工生产 线,2008年,企业瞄准当地板材发展的美化前景,毅然决定投资覆膜板产品,二期加大投资3000万元,再一次性上马6条板材深加工生产线,主要生产各类覆膜板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各国,届时,项目将具有12条板材深加工生产线的生产规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加林木业是戴圩镇板材发展的一个缩影,2008年,在政府的有效扶持下,戴圩镇板材产业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东鑫木业、徐福木业、云南省集装箱底板项目等一批新企业陆续上马,鑫鑫木业、富杨木业、苏龙木业等一批老企业也纷纷加大投入,新上马板材深加工生产线,戴圩镇已建成投产10条板材深加工生产线,在建8条,在谈12条,据了解,新上的项目可吸纳农村富足劳动力2000多人,全年可为农民增收2000万元。
环境整治
在文明城市创建暨环境整治行动中,戴圩镇切实加强道路、河道整治,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工作,多措并举强化日常管理,大大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突出工作重点,开展集中整治。为了迅速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2008年五月份,戴圩镇组织开 展了“整治环境、清洁家园”大行动。戴圩镇组织1269人,成立了48个专业清理队,重点对辖区内的河道、道路进行集中整治,对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在河道整治中,戴圩镇按照“三清”的要求,高标准做好河底清淤、河面清飘浮物、河坡清杂物工作。在道路整治中,对县道、乡道和村级主干道进行了路田分界,彻底清除了路界内的农作物和堆积物,重新加固了乡道、村主干道砂石路、水泥路的路肩土,加强了对路边绿化带的管护。为了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不影响美观,戴圩镇专门购置了割草机,安排专人修剪路边、沟边的杂草。戴圩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集中人力对辖区内的各类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行动中,戴圩镇共整治各类道路227.57公里,河道56.19公里,搬运草垛4253个,清运生产、建筑垃圾1385吨,清除生活垃圾463吨,清除杂物209吨。
新农村建设
邳州市戴圩镇是一个有着板材企业300余家的工业强镇、又是一个耕地面积73000亩的典型的农业镇。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该镇逐步形成了以板材加工、船只铸造、规模养殖的三大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集体经济日渐壮大,村镇建设日趋完善,成为了江苏省百强示范镇。2008年年初,镇党委、政府根据邳州市委统一部署为戴圩镇绘制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决定对辖区主要道路进行拓宽、硬化改造,同时对田间主干道路实施路面硬化。其中道路拓宽改造涉及四十多根低压电杆的动迁。为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邳州供电公司戴圩供电所,以“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在积极向市公司领导汇报和反映情况的同时,由所长刘同法带队,帮助设计和制定电力线路重设规划和供电措施及方案。工程开工后,供电所调集二十多名职工,投入线路改造会战。为不误道路拓宽工期和不影响居民晚间用电,供电所对施工时间科学安排,白天集中人力加班加点,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分段突击施工,到晚上用电时及时为用户送电,终于赶在道路工程开工之前,全部完成了四十多根电杆的动迁和线路架设任务。道路建设开工后,需要多台混凝土搅拌机和一些用电设备,戴圩供电所根据路面硬化线路长,需多台变压器临时供电的实际情况,采取特事特办的措施,结合工程进度,分时间、分阶段及时为其办理临时用电手续,并派出专人,对工程用电实行跟踪服务,工程进行到哪里,就把用电服务送到哪里,保证不因用电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因而使得戴圩镇的干部群众深受感动,赢得了老百姓良好的口碑,也使得该镇领导在庆典仪式上特意对电力部门的热情周到服务大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