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颌龙(学名:Dimetrodon borealis),原名Bathygnathus borealis,是一种已灭绝的合弓纲动物,属于盘龙目楔齿龙科,生存于二叠纪早期,约2.7亿年前。该物种的化石仅有一个部分上颌骨,发现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新伦敦地区。这个化石在1845年被发现,由地质学家约翰·威廉·道森和约瑟夫·莱迪认为具有重要意义。1854年,莱迪将其描述为恐龙的下颌骨,这是加拿大首次发现的恐龙化石,也是北美第二次发现的恐龙化石(第一次是宾夕法尼亚州的Clepsysaurus,现已被认为是盘龙而非恐龙)。后来,这个骨头被认为是合弓纲动物的骨头。尽管其作为盘龙目楔齿龙科的分类在发现其著名亲戚异齿龙后才被认可,但Bathygnathus是最早被发现的盘龙目楔齿龙科动物。2015年,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分校、卡尔顿大学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将这种物种重新归类为异齿龙属。

正文

深颌龙(学名:Bathygnathus)意为“深的颌部”,是种已灭绝合弓纲动物,属于盘龙目楔齿龙类,生存于二叠纪早期,约2亿7000万年前。目前只有发现一个标本,发现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经过当地自然学家Francis Bain的鉴定。在1855年,约瑟夫·莱迪(Joseph Leidy)将这个化石叙述、命名,最初被归类于恐龙。目前被归类于盘龙目的楔齿龙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