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果绞股蓝(学名:Gynostemma aggregatum)是葫芦科绞股蓝属下的一种草质攀援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地区,生长环境为海拔2300-2700米的松林或混交林中。
形态特征
聚果绞股蓝的茎细弱,具纵棱及槽,无毛或仅节上被柔毛。叶片膜质,鸟足状,具小叶5-7枚,叶柄长2-2.5厘米,无毛;小叶片倒卵状椭圆形,中间小叶长3-3.5厘米,宽1.5厘米,侧生者较小,先端钝圆,具短尖头,基部钝,边缘具糙锯齿,齿具短尖头,绿色,上面疏被柔毛,背面无毛;侧脉6-9对,小叶柄长2-5毫米,无毛。卷须纤细,顶端2歧。花雌雄异株,雄花未见。雌花组成狭小圆锥花序,长约1厘米,侧枝短,具3-4花,基部具卷须状苞片,2或3歧;花萼裂片极小,钻状;花冠裂片披针形,长约1毫米,先端短渐尖;子房球形,直径约1毫米,绿色,被长柔毛,花柱3,分离,长0.75毫米,顶端2裂。
蒴果聚集成密穗状,果穗长1.5-2厘米,粗约1.5厘米;果实阔钟形,径约5毫米,绿色,上部被白色长柔毛,顶端平截,具3枚冠状物,成熟后沿裂缝开裂,内有种子枚,下垂。种子卵形,灰褐色,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毫米,种皮脆,具疣状突起,边缘具齿。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聚果绞股蓝生长于海拔2300-2700米的松林中或混交林中。
分布范围
聚果绞股蓝产于云南省西北部(香格里拉市、德钦县)。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中甸。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