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镇
上里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下辖镇,位于雨城区北部,东接名山区万古镇,北临邛崃市天台山镇,西靠芦山县龙门镇,南抵区内碧峰峡镇和名山区蒙阳街道,镇域幅员面积113.96平方千米,下辖9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截至2024年6月,该镇户籍人口25560人。镇党委下辖村党委2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共计22个,党员总数820人。镇人民政府驻四家村2组69号。
上里镇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东、北、西三面为丘陵山地,中南部是山丘围成的平坝,该镇初名“罗绳”,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该地始建“渊泽侯”白马泉,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渊泽侯”白马泉被诏封,清代时期,该地为水东乡和上里头。民国时期为第四区上里联保。1951年建立雅安县上里乡。1958年改为上里人民公社,后与同区中里、下里两乡合并为中里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上里、中里、下里三个公社。1966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公社”。1970年恢复原社名。1983年撤县设市改为雅安市市(县级)上里乡。1992年为上里镇。2000年撤地设市更名为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中里镇、上里镇行政区域合并设上里镇。
上里镇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其第一经济主要以发展种植、养殖业为主,第二经济主要茶产品加工为主,第三产业主要以发展旅游业为主。2023年上里镇总收入达到1259.40万元,比2022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增加178.54万元。
上里镇拥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余处文物点,1982年,上里镇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是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该镇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此外,这里还是影视作品的外景地。2013年6月5日挂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名称由来
上里镇最初名为“罗绳”,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茶马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明末清初时期,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之所以被称为“五家口”,是因为古时候曾有五大家族聚居于此,老上里人基本都是五大家族的后代。之后根据地理位置命名,因处于陇西河上游十里段而得名。
历史沿革
古代时期
上里镇历史悠久,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据史书记载,这里汉以前为青衣羌人领地,汉至隋归严道县管辖,隋末唐初曾一度隶属临邛郡,尔后归雅州府。古时的西蜀称“西南夷”为开发这片宝地从先秦到明清间,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如秦灭赵国后,徒赵国臣来巴蜀,汉代迁楚国臣民来青衣,明末清初又一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该地始建“渊泽侯”白马泉,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渊泽侯”白马泉被诏封。
清代时期,该地为水东乡和上里头。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该地建立立交桥;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公元1839年),建立四柱三间双节孝牌坊;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建立“九世同居” 牌坊;该牌坊被誉为汉族“第一家”的六柱五间,清道光四年(公元1825年),建立韩家大院;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建立孤峰塔。民国时期开始,上里镇为第四区上里联保。
新中国时期
1951年,建立雅安县上里乡。1958年,改为上里人民公社,后与同区中里、下里两乡合并为中里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上里、中里、下里三个公社。1966年,更名为“红军公社”。1970年,恢复原社名。1983年,撤县设市改为雅安市(县级)上里乡。1992年,为上里镇。2000年,撤地设市更名为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根据《关于雨城区等8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雅府〔2019〕41号)文件,将中里镇、上里镇行政区域合并设上里镇。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上里镇是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下辖镇,位于雨城区北部,东接名山区万古镇,北临邛崃市天台山镇,西靠芦山县龙门镇,南抵区内碧峰峡镇和名山区蒙阳街道,距雅安市区27千米,距离成都市区约136千米,镇域幅员面积113.96平方千米。
气候
上里镇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温度15°,气候温和,舒适宜人,四季分明。空气温润清新,是休闲避暑之地。
地形地貌
上里镇东、北、西三面为丘陵山地,中南部是山丘围成的平坝,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城镇边缘东、南、西三面分别由河流小溪围绕,白马泉则处在镇东北的一条沟谷之中。本区最高峰黑岩坪海拔1725米,与天台山相连,河谷平坝为农田,最低处海拔905米,山丘岭上林木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质量较佳,无污染。
生物多样性
上里镇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山羊、野兔、野猪、麂子、杜鹃、画眉、老熊、锦鸡等兽类、鸟类和两栖爬行及大量森林昆虫,森林覆盖率近80%。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上里镇下辖9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四家村2组69号。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6月24日,以上资料来源于:
政治
领导班子
上里镇镇党委下辖村党委2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共计22个,党员总数820人。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6月24日,以上资料来源于:
机构设置
上里镇人民政府下设党政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办公室(生态环境办公室)、财政工作办公室共7个党政综合办事机构;设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农民工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共3个直属事业机构;另有上里司法所1个派驻机构,上里古镇景区服务中心合署办公。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8月21日,上里镇总户数8867户,户籍人口25564人,常住人口约2万人,其中,有村“两委”干部118名,镇设有党支部22个,党员812人,女党员170人,少数民族党员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58人,60岁以上党员324人,30-60岁党员400人,30岁以下党员88人。截至2024年6月,该镇该镇户籍人口25560人。
民族
上里镇建新村和共和村的少数民族是来自甘孜州的藏族群众,基本都是因婚姻嫁娶来到上里镇,两个村共计119户127名少数民族,是该地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村。
经济
上里镇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其第一经济主要以发展种植、养殖业为主,第二经济主要茶产品加工为主,第三产业主要以发展旅游业为主。截至2020年底,全镇459户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增收5000余元。全年共接待游客72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6亿余元。2023年上里镇总收入达到1259.40万元,比2022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增加178.54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9月,上里镇共有6所小学,分别为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第二小学(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150号)、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第一小学(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四家村黄家坝1号)、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六家小学、上里七家小学、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共和小学、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中心学校,1所初中,为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初级中学(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63号)。
文化
上里镇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五家文化(韩,张,陈,许,杨),中国工农红军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古镇文化。拥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韩家大院,杨家大院,双节孝牌坊,陈家山石牌坊,白马泉,茶马古道,上里红军石刻标语群,雅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80余处文物点。
卫生健康
截至2023年10月,上里镇共有一家卫生机构,为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中心卫生院,位于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四家村1组,卫生院通过省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验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采购,建成中医康复特色科室,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游客看病就医体验感,探索建立“景区里‘藏’医院、医院里办康养”的服务模式,实现“医疗+旅游+康养”跨界融合。
环保
2021年7月,上里镇回收的“农药瓶袋膜”垃圾有113.5公斤。通过“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实践,全镇实现垃圾清运成本和垃圾量双减,其中垃圾量农户源头减量约2/3,清运员工作量减少了约2/3以上。全镇共配备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121人,各村均配备3辆以上垃圾清运车。同时,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以组为单位实行网格监管,责任落实到户。
人居环境
2023年,上里镇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动员群众3000余户,切实形成共建共管共治共护的工作合力。发动党员志愿队伍和镇、村志愿者开展村庄清洁行动20余次,形成“支部带头、党员示范、全民参与、全村推进、全域提升”的工作格局。发挥基层干部贴近群众的优势,收集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50余个,进一步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关心环境治理、个个投身环境治理”的工作氛围。共计整治商家经营秩序85户、卫生死角850余处、杂物围挡200余处、牛皮癣小广告100余处。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11月,上里镇总参保人数为6380人,其中,乡镇收缴普通人员一档人数5008人,二档人数1372人。
交通
公路
2021年,上里镇箭杆林村至共和村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项目路线全长9.16千米;县道货运站至上里镇道路小板桥桥梁工程,改建成一座全长16米钢筋混凝土实心板中桥均建成,整治机耕路4条,长4.2千米,生产路3条,长2.58千米。截至2022年5月,上里镇共有17条公路,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878千米,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246千米,新改建防火通道135.76千米。
公共交通
从成都成都新南门客运站乘坐前往雅安的长途车,票价45元左右;从雅安旅游车站乘坐前往上里的班车,即可抵达上里古镇,票价11元。
文化
综述
上里镇拥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余处文物点,上里天灯节和上里杨氏宗亲狮灯是该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
上里镇拥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韩家大院,杨家大院,双节孝牌坊,陈家山石牌坊,白马泉,茶马古道,上里红军石刻标语群,雅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80余处文物点。
韩家大院
韩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仿照北京的官府宅邸风格而建。它坐东向西,三院,每院三级,院院相通,由七个四合院组成,被当地人称为“七星抱月”,是雅安一带最早的“豪宅”。从大门进入,院子四面由房屋围合而成,以红砂石板铺地。门前有鼓乐台、上马石。整个院落古朴大方。三台院落越直越高,意为“步步高升”。整个建筑融入很多民间思想和官场思想,如台阶石的级数,尺寸大小都严格遵循了当时的习俗文化。
由于韩家大院建筑材料十分考究,雕刻技艺精湛,艺术成就较高。1985年雅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泉
白马泉位于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以北六公里处,是雅安八景之一,古名龙渊、龙穴。据《蜀中名胜记》记载:“雅州北面40里山谷中,涌泉深不可测,一日三潮,风浪如雷。昔日白马出田野内,云涌之复没,名曰白马泉。”此泉古已有名,历来为游览胜地。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宋乾道元年,泉池被封为“渊泽侯”。据说,这是中国古代唯一被封侯的泉池,史载南宋时,雅州有一年遭遇大旱,知府祈雨于白马泉,三天后果然降下大雨,太守奏请皇帝敕白龙为“渊泽侯”。明永乐八年,白马泉开始新建寺庙,寺庙原为天公寺,因寺内的白马泉极为知名,故寺庙又名白马泉寺。
白马泉长3.7米、宽2.4米、深2.5米,后壁一突出的巨大崖石上镌以龙,下刻“龙洞”二字,其下为泉水涌出处,池前两侧各修一石梯直通泉底,中间为出水涵洞,现存有泉池、钟亭、摩崖造像、石桥、墓塔等历史遗存,留存的清代建筑,无论是石构建筑还是木构建筑,均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准,外形美观,细部做工精细。其石刻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地理上的自然奇观,白马泉系恒温间歇泉,常年水温保持在15℃左右。
1991年,白马泉及石刻被列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山石牌坊
陈家山石牌坊共计两座,沿东西向呈一字形排列。方向195°,总分布面积约为280平方米。其中一座又名“九世同居坊”,因陈氏九世同居之事迹,于清嘉庆六年检修,坊为红砂岩石质碑楼式建筑,六柱五间五楼,通高6.2米,通面阔11米,长方形柱础,明间柱础宽窄各异,南北两面柱下原有圆雕石象,石狮各一对,截至2020年,存有石狮,次、梢二间柱下有抱鼓石。坊为庑殿顶,南北面主楼匾分别阴刻“蔚秀名山”“覃恩启后”,北面明间镌“宗支録”,详述陈氏九世同居史,全文约300余字。梢间及横坊上施精美浮雕若干,明、次间楼部施斗共计10朵。距“九世同居坊”西约7.8米处为“陈瞿氏节孝坊”,坊为旌表已故业儒陈绍真之妻陈瞿氏之节孝于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建。坊已残,存有四柱三间。两坊南、东西侧分别约3.5米和4.85米处,各有桅杆一根,通高11米,两杆相距约43米。该坊选材考究,建造巍峨,其上石雕奇巧,凸显清代建筑、雕刻艺术巧妙,是该地存留不多的清代石坊之一。
1990年9月,陈家山石牌坊被原雅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该地清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2019年1月,被列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里天灯节
上里天灯节是上里镇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里镇群众自古就有放飞天灯的习惯,每当重阳、清明、元宵等时节,用五颜六色的纸扎成灯笼状的“天灯”,在灯上写下祝福、吉祥的话语,在夜间将灯放飞上一百多米的高空,以此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里杨氏宗亲狮灯
上里杨氏宗亲狮灯是上里镇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宗亲狮灯文化,历史悠久,始于明崇祯年间。由杨秀玉、杨秀伦、杨秀彩主持,历经清朝、民国直至解放,经久不衰。杨氏宗亲狮灯表演基本内容主要以:单双八卦、五岳朝天、天鹅抱蛋、穿四门、拜五方、竹叶寻针、翻云梯、倒挂狮子等。新世纪初,国策富民、和谐构建,为了使传说文化不泯灭,于2008年商议重建狮灯会并召开杨氏宗亲狮灯文化研讨会,参加了历届龙狮灯赛。继承了狮灯优良的传统技艺,训练了一代又一代的狮灯接班人。杨氏宗亲狮子灯文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他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既包括风俗习惯,还包括舞狮子本身的艺术感,凝聚了传统文化习俗和传统艺术的内涵,恢复和传承狮子灯表演,就是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风景名胜
上里古镇
1982年,上里古镇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是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该镇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2013年6月5日,挂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获得荣誉
1992年,上里镇被四川省命名为“四川历史文化名镇”。
2008年,上里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园林城镇”。
2018年,上里镇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和“四川省十大古镇”。
2019年,上里镇被评为“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2019年,上里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21年,上里镇跻身全省表彰榜单,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参考资料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人民政府.雨城区人民政府.2024-06-24
第4期:当代县域经济-4月.四川县域经济网.2024-06-24
五一四川周边漫游蜀中五古镇.央广网旅游.2024-06-24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人民政府.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人民政府.2024-06-25
雅安雨城:千年古镇 水墨上里.国际在线.2024-06-24
城乡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6-24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雅安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4号).四川省民政厅.2023-12-20
【微旅游】雅安上里镇.青春攀大.2024-06-24
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四川省情网.2024-06-24
上里镇.中国地名信息库.2024-06-24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雨城区上里镇.封面新闻.2024-06-24
雅安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党建引领破难题 因地制宜谋发展.人民资讯.2024-06-24
上里镇多措并举,做强文旅大会环境保障.雨城区人民政府.2024-06-24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人民政府 2023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雨城区人民政府.2024-06-24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听博物馆长讲上里,探秘雨城历史文化足迹.雨城文旅.2024-06-24
【美丽四川】雨城,一座因山和江成就的城市‖戴富丽.澎湃新闻.2023-12-20
寻美古镇超话#寻美华夏# [心]【中国上里古镇】.雅安文旅.2024-06-24
【历史文化】黄伟 ‖ 雅安上里古镇“五家口”五大家族兴衰印记.四川省情网.2024-06-24
上里古镇:国家水利风景区 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小康》•中国小康网.2024-06-24
城乡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6-24
上里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雨城区人民政府.2024-06-24
【雅安】雨城区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企业开展 “送茶入户”活动.四川统一战线.2024-06-24
风好正扬帆 振兴展新篇——文旅重镇雨城区上里镇发展综述.雅安市人民政府.2024-06-24
雅安市各小学基本信息.宝兴县人民政府.2024-06-24
雅安市小学学校名录.雅安市人民政府.2024-06-24
雅安市普通初中学校名录.雅安市人民政府.2024-06-24
雨城区构建“一主三副多点”医疗资源布局 助推川西医养中心建设.健康雅安官微.2024-06-24
雅安市医疗机构名单.雅安市人民政府.2024-06-24
环保|雨城区上里镇:人大代表来助力 垃圾分类有妙招.四川法制网.2024-06-24
上里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雨城区人民政府.2024-06-24
上里镇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周参保情况进度表(数据截至2019年11月6日).上里镇人民政府.2024-06-24
雅安市雨城区交通运输局对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5号建议答复的函.雨城区人民政府.2024-06-24
雨城区2022年农村公路安全提升项目明细表(第一批).雨城区人民政府.2024-06-24
【雨城非遗】寻迹非遗,领略雨城别样魅力!(下).雨城文旅.2024-06-25
韩家大院:最后“活着”的清代豪门.封面新闻.2024-06-24
关于对雨城区第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50号建议的答复.雨城区人民政府.2024-06-24
趣说雅州:“川西明珠”白马泉 古时唯一封侯泉.四川日报.2024-06-24
关于我市省级及以上文保单位文物安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清单的公示.雅安市人民政府.2024-06-24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家山牌坊.雨城区人民政府.2024-06-25
信息公开 - 雨城区人民政府.雨城区人民政府.2024-06-25
雅安特色小镇多 风格独特邀您玩.雅安市人民政府.2024-06-25
上里古镇被评为“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雅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2024-06-25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雨城区人民政府.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