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叶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hanceanum Hemsl. ):常绿灌木,高1-2米,茎皮灰黑色。幼枝细长,被鳞片,老枝近光滑。叶革质,卵状披针形至倒卵形,上面亮绿色,下面绿白色。总状花序顶生,有花7-9朵,花序轴长1-1.5厘米;花萼大,深5裂;花冠漏斗状钟形,白色,长约2.5厘米,5裂,裂片卵形;雄蕊10,花丝纤细,花柱紫色。果长椭圆形,花萼与花柱均宿存。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于海拔1200-2500米的灌丛中,产中国四川西部。名汉士杜鹃,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德国费伯首次发现。在洪椿坪、宝掌峰、大坪和北面猴子坡、九十九道拐一带,分布繁盛。该物种有人工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疏叶杜鹃
海拔:1200-2500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植物学 26(173): 24 1889]
中国植物志:57(1):142
亚组中文名:灰背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Tephropepla (Cowan et Davidian)Sleumer
组中文名: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杜鹃花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2米,茎皮灰黑色。幼枝细长,被鳞片,老枝近光滑。叶芽鳞多数,外面被短毛及密鳞片,边缘具纤毛。叶革质,卵状披针形至倒卵形,长5—13厘 米,宽2--6厘米,顶端锐尖至短渐尖,基部长渐尖、宽楔形或多少近圆形,上面亮绿 色,无毛,无鳞片,下面绿白色,密被细小黄色鳞片,相距为其直径的2--3倍,主脉与侧脉在上面凹入,在下面主脉突起,侧脉不显;叶柄长4—9毫米,密被鳞片。总状花序顶生,有花7—9朵,花序轴长1—1.5厘米,被疏腺体和微毛;花萼大,深5裂,裂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约8毫米,外面被黄色疏鳞片,有缘毛;花冠漏斗状钟 形,白色,长约2.5厘米,外面被疏鳞片,内面被疏短毛,5裂,裂片卵形,长约1厘 米,短于花管;雄蕊10,不等长,花丝纤细,中部以下密生白色长毛;子房密生鳞片,花柱紫色,无毛。蒴果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密被鳞片,花萼与花柱均宿存。花期 4—5月,果期10月。
生存环境
生于灌丛中,海拔1200—2500米。模式标本采自峨眉山。
参考资料
植物通:疏叶杜鹃.www.zhiwutong.com.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