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琶洲站

琶洲站

琶洲站(Pazhou Station)是广州地铁8号线上的一个车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海珠区新港东路会展东路口以西的地底,以此车站位于琶洲街办辖区内而得名。车站于2003年6月28日启用,本站以黑色作为车站主色。

历史沿革 

2003年6月28日,琶洲站建成并投用运营。

2010年9月22日至24日,琶洲站随旧广州地铁2号线一同停运。9月25日,琶洲站重新启用,并改属广州地铁8号线。

2022年9月,琶洲站老式票亭升级为智能客服中心 。

2023年4月,琶洲站11号线站层主体结构封顶

交通区位

车站位置

琶洲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海珠区新港中路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东南侧,北邻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南靠保利世界贸易中心博览馆、保利世贸大厦,东为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广州国际采购中心、中洲中心等建筑及科韵路新港东路立交,距离珠江约400米。

进出设置

据2023年12月广州地铁官网数据,琶洲站出口设置如下:

相邻车站

据2023年12月广州地铁官网信息,琶洲站的相邻车站如下表所示: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琶洲站8号线站层主色调为黑色,显现出车站的高雅和庄重。车站采用了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建筑装饰手法,以流畅的线条、简洁的几何块体和鲜明的色调,体现美感。

琶洲站8号线站层总长159.1米,标准段宽度32.2米,最宽处96.2米,站台宽3.5米,主体建筑面积10563平方米,非付费区过轨通道宽32米。车站共设6个出入口(预留2个出入口),4个消防通道口、4个风亭。

整体布局

琶洲站主体结构为地下二层侧式车站;其中A、B出入口位于车站北侧,C、D出入口位于车站南侧;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和站台层,由闸机将其隔开。站厅层分为南北站厅,站厅中部公共区由栏杆及进出站闸机分隔成付费区、非付费区两部分,中部为付费区,两端为非付费区;站台层设有2座侧式站台。两个站厅和两个站台通过地下二层的换向通道互相连接;地下二层为换向通道,设有前往两侧站厅、站台的通道。琶洲站两个站厅的外侧及下层人行过街通道两端分别预留了向外的接口,可与附近新建筑物连通。

琶洲站设备管理用房沿着两个侧式站台长条形布置,车控室、主要管理用房和通信、信号等设备用房布置在右线一侧,变电所布置在左线一侧,两个环控机房分别布置在车站的东北角和西南角,分别担负轨道两侧公共区和用房的通风空调工作。

运营情况 

运营时间

据2023年12月广州地铁官网数据,琶洲站的运营时间如下所示:

设施设备

据2023年12月广州地铁官网数据,琶洲站的设施设备如下所示:

公交换乘

据2023年12月广州地铁官网信息,琶洲站公交换乘如下:

建设成果

建设难题

琶洲站11号线站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难题:

① 站点周边主要以广州市地标建筑、商业建筑和居民建筑为主,毗邻琶洲国际会展中心,车流、人流密集。

② 周边建筑物众多、施工场地狭窄、地质条件复杂、内外协调难度大等诸多困难。

建设特点

广州地铁11号线琶洲站开工以来,根据琶洲站各区段地层情况,结合主体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建立信息化施工实验段模型,在各项数据稳定的前提下减少换撑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组织人员24小时轮班作业,引入模板平车工艺,形成流水线施工模式,有效提升主体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

文化特色

琶洲街道站因位于琶洲片区而得名。琶洲以江心洲形态取名,历史沿用至今。琶洲古时为珠碧江的江心洲,因形态似琵琶而得名琵琶洲,古人简称琶洲。

未来发展

截至2023年12月,广州地铁11号线琶洲站暂未开通,预计与广州地铁8号线琶洲站形成长通道换乘。

琶洲站11号线站层基坑总长526米,主体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 ,车站标准段宽73.15米。

价值意义

琶洲站是衔接广佛环线穗深城际铁路、广州地铁11号线和8号线的重要站点,对发挥珠三角城际河北轨道交通中等专业学校网络整体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羊城晚报》 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