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寺(Prasat Kravan)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的一座印度教寺庙,现代名字为“Cardamon Sanctuary”,位于皇家浴池(Srah Srang)之南。豆蔻寺建于921年,19世纪由法国人重建。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绘印度神话中毗湿奴骑大鹏金翅鸟(Garuda),西塔壁上浮雕描绘毗湿奴的神妃吉祥天。
简介
豆蔻寺(Prasat Kravan),又称喀拉凡寺,它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的一座印度教寺庙,位于皇家浴池(Srah Srang)以南。该寺建于公元921年,后19世纪时由法国人重建。寺庙最初的梵语名字无从知晓,现在的名字“Prasat Kravan”是高棉语。寺庙的建筑时间是根据寺门侧板上的题字而得出的。
这一地区的植被在20世纪30年代时被清理干净。后来,在1962年至1966年间,这里的塔建筑都被进行了翻修,同时还添加了一些新的砖块,这些砖块上都刻有“CA”的字样,英文“Conservation Angkor”的所写,意思是“保存吴哥窟”,或“永恒吴哥”。
寺庙面向东方,同时由一小规模的护城河所包围。从外观上看,整个寺庙结构成经典对称结构。内部有避难所,而这些房间也颇有不同,那就是这些避难所的微红色砖墙上都刻有印度教守护神毗瑟挐(Vishnu)和雷克细密(Lakshmi)。这些都可以说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在建筑方面,豆蔻寺拥有特有的红砖浅浮雕(Bas-reliefs),特有的五座砖塔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开。中央塔的内部墙壁上可有三尊不同的毗瑟挐神像,是两尊四臂毗瑟挐和一尊八臂毗瑟挐。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绘印度神话中毗湿奴骑大鹏金翅鸟(Garuda),西塔壁上浮雕描绘毗湿奴的神妃吉祥天。
地理位置
豆蔻寺在小吴哥(Angkor Wat)和斑蒂喀黛(Banteay Kdei)、皇家浴池(Srah Srang)之间的路旁。
建筑特色
1.特有的红砖浅浮雕(Bas-reliefs)
2.特有的五座砖塔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开
3.后来修复时新增的砖块会标以“CA”的符号,为“Conservation Angkor”的缩写。
景点看点
浮雕:巨幅毗湿奴和他的妻子拉克什米雕像;毗湿奴变作侏儒与魔王战斗拯救世界的宗教故事浮雕。
参考资料
吴哥客栈,豆蔻寺.www.5kor.com.20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