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鹑(学名:Pedionomus torquatus),又名水鹌鹑,是形目的单型科领鹑科中的唯一一种,为澳大利亚的特有种。体型似三趾鹑,体长15-19厘米,尾短,上部亮褐色,颈部白色并带有黑色斑点,胸口有一个月牙形深色区域,状如衣领,故名。不善飞行,善于奔跑。雌性一次可产4枚卵,雄性孵化。
形态特征
领鹑的体型似三趾鹑,但有四趾,也是雄鸟负责孵卵。领鹑仅1属1种,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头面顶黑色,颊黄色,背部羽毛主要为黑、、灰色相杂,翼羽淡黄色,缀有黑点。胸部淡红色,两侧也具黑点,腹部白色。三趾鹑在草地中跑动时犹如小型的啮齿动物,采取的姿势为典型的低头弯腰式。它们行踪隐秘,很难从草丛中被驱赶出来,即使赶出来也只飞很短的距离便遁入。唯一的例外是非洲的白翅三趾鹑(该鸟的英文名直译即为“云雀三趾鹑”),它具有像云雀样出色的飞行本领,通常会飞段距离再落下。虽然在受到侵扰时普遍不愿飞行,但有几个种类却为部分迁徙型鸟,包括黄脚三趾鹑和小三趾鹑。
分布
领鹑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河滨地区。这种鸟类的特有种地位使其在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活习性
领鹑不善飞行,善于奔跑。领鹑的食性与鹌鹑相似,主要栖息在乾旱草地。和其他鹑类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蹲伏姿势。它们夏季在东北、河北省、山东省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繁殖,秋季则迁到华南以及泰国、越南等地越冬。
分类
黄脚三趾鹑
拉丁文名:Turnix tanki blanfordii
物种特征:体长15-18cm,头顶黑褐色,颊黄色。北部羽毛主要为黑、赭、灰三色相杂。翼羽淡黄,缀有黑色斑点。胸部淡红,两侧亦有黑点;腹部白色。食性似鹌鹑。
夏季在我国东北、河北、山东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繁殖;秋迁华南以及泰国、越南等地越冬。
棕三趾鹑
描述:体小(16厘米)的黄褐色鹑样鸟。雌鸟体略大,颏及喉黑,顶近黑,头部灰白色斑驳。雄鸟头顶多褐色,脸颏具褐色及白色纹,胸及两胁具黑色横纹。雄雌鸟的上体褐色斑驳,胸及两胁棕色。虹膜-棕色;嘴-灰色;脚-灰色。
分布状况:在海平面至海拔1500米的适合生态环境下为地方性常见。
分布范围:印度、日本、中国南部、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苏门答腊岛、爪哇、巴厘省及小马来诸岛。
习性:单个或成对于开阔多草地。人近时跳起,贴地低飞20余米又遁入草中。
国家保护等级:未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