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鸿
张锦鸿(1908年7月3日—2002年4月4日),高邮市人,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自幼学习音乐,1929年入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主修作曲理论。在音乐教育领域有广泛的影响,曾任教于多所学校,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张锦鸿,在学习期间,他曾师从唐学咏、史达士(Dr. A. Strassel)、史勃曼夫人(Mrs. Frau Spemann)、韦尔克夫人(Mrs. Frau Wilk)、马思聪、喻宜萱等人。
职业生涯
张锦鸿在1933年毕业后,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先后在江苏省立无锡师范学校、国立四川中学、中国空军幼年学校、中大音乐系、陆军军乐学校、上海特勤学校专修班等机构任教。1949年,他迁至台湾,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后改为台湾师范大学),并在1972年任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1976年退休后,他移居美国。
个人生活
张锦鸿于民国23年与邓光夏在江苏无锡结婚,邓光夏是毕业于无锡美术专科学校的女画家,婚后育有一子一女,长子张自达生于民国25年,幼女张朴英生于民国26年。
主要作品
张锦鸿在乐理和教育方面有丰富的著作,包括《怎样教音乐》《国民歌音乐的分析》《音乐科教学研究与实习》《基础乐理》《和声学》《作曲法》等。此外,他还创作了近百首歌曲,如《阳关三叠》《救国团团歌》《我怀念妈妈》《倦归》《台湾民歌》《中华进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