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属(学名:Chisocheton)是楝科下的一个属,主要为乔木或灌木植物。溪桫生于山地沟谷密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叶互生,为大型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近对生,全缘。花两性或杂性异株,狭而延长,4-5基数,组成腋生的圆锥花序或近穗状花序;萼杯状或管状,全缘或稍具齿裂;花瓣4-5,线状长椭圆形,分离,芽时近镊合状排列;雄蕊的花丝合生成一长圆柱状的管,稍短于花瓣,狭裂或近全缘,顶部里面具药,花药长圆形,与管的裂片互生;花盘环状或浅杯状或缺,将子房环绕;子房2-4室,外面被粗毛,每室有1颗胚珠,花柱线状,远较子房为长,柱头头状。果为蒴果,革质,2-4室,室裂2-4个不规则的果瓣;种子厚,盾状。

分布范围

溪桫属约有50种,主要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至马来半岛。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省区。

属模式种

溪桫属的模式种为Chisocheton divergens Bl.

下级物种

溪桫 Chisocheton paniculatus (Roxb.) Hiern

乔木,高16米;幼枝和花序被黄褐色粗硬毛。叶长30-100厘米或更长,通常具小叶10-12对,叶轴和叶柄被紧贴粗毛;小叶片纸质至薄革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3-30厘米,宽4-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或圆形,稍偏斜,无毛或沿背面脉上被紧贴柔毛,侧脉9-12(-15)对,腹面平坦,背面较明显突起。圆锥花序腋生,通常与叶等长或过之,疏分枝,平展,被短粗毛,下部分枝长达20厘米,花梗长3-5毫米,被黄褐色短粗毛,萼下具节;萼管状,长约1.5毫米,截形或不明显的4齿裂,外被微柔毛或无毛;花瓣4,线状匙形,长14-18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圆形或有短尖,往下渐狭,除顶端被微柔毛外其余无毛;雄蕊管长柱状,外面上部密被微柔毛。内面下面被稀疏柔毛,顶端有7-8裂片,无毛,长圆形,花药与裂片对生,背部有微柔毛,花盘环状或浅杯状,无毛;子房4室,被短粗毛。花柱纤细,下部密被长柔毛,往上稍稀疏,柱头头状。蒴果梨状球形,幼时被黄褐色微柔毛,熟后无毛,橙红色。花期6-7月,果期10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云南省南部地区;生于山地沟谷密林中。分布于越南印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