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山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遗址是距今6500—5000年的红山文化的遗存分布地,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弩鲁儿虎山一带,大体包括今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全境、通辽市南部,辽宁省西部和河北省东北部。截止到2022年10月,发现了800多处红山文化遗址,其中包含了以筒形器为代表的陶器、充满神秘气息的玉器、“唯玉为葬”的埋葬习俗、由祭坛、神庙、积石冢等组成的祭祀中心,通过祖先崇拜、动物崇拜表现出原始宗教和复杂的原始宇宙观。

红山文化遗址的初次发掘是1935年的内蒙古赤峰市红山,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相继发现和发掘辽宁阜新胡头沟墓地、喀左东山嘴建筑群址、朝阳牛河梁遗址、凌源田家沟墓地群、朝阳半拉山墓地等红山文化重要遗址,大大推进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进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及墓葬群的朝阳牛河梁遗址:牛河梁遗址牛位于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市及建平县境内、遗址绵延50平方公里,整个遗址被评为二十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第十六地点发掘成果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红山文化遗址是红山先民的活动痕迹的集中呈现,本身存在巨大的经济价值与历史意义,同时会提升周边地区的居民文化素养与该地区整体精神氛围。

简介

红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相碰撞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并向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猪首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国出土时代最早的龙形玉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座女神庙

1983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座女神庙、数处积石大冢群,以及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的类似城堡或方形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同时出土的还包括女神头像、玉佩饰、石饰和大量供祭祀使用的具有红山文化特征的陶器。这一系列的发现,证实在5000多年前,牛河梁遗址已经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重大发现,将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了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并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余年。这项考古新成果的出现,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等学科的研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奠定了它在中国考古学史乃至世界考古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两件龙形玉器的出土,最受瞩目

自1983年开始的考古发掘,先后出土了大量珍贵的红山文化文物,其中,两件龙形玉器的出土,最受瞩目。 2003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第16地点中心大墓进行了最后发掘,发掘面积1575平方米,发现了红山文化墓葬6座,出土了大型玉人、玉凤等珍贵文物470余件,并且在一座墓葬中发现了第三件玉雕龙。玉雕龙又叫猪龙形玉佩饰,由于它以龙为形、以玉为质,因而,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图腾的印迹。

红山文化墓葬的独特之处,即只随葬玉器。牛河梁遗址的1号冢是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墓葬之一,在其丰富的随葬品中,竟然没有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普遍随葬的陶器。根据红山文化已发现的墓葬及随葬品,可以得出红山文化具有“惟玉为葬”特征的结论。同时,如果把出土的一些玉器同《周官》中记载的六种玉礼器“璧、琮、圭、璋、琥、”相比较,可以发现,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具备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礼”的雏形。“惟玉为葬”的实质乃是“惟玉为礼”。玉器是红山文化的精髓,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佐证红山文化的中华文明发源性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址属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至5000年。在考古界普遍认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时,红山文化只被当作一个分支或者是一种长城南北的“混合文化”,但是,随着红山文化遗址不断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尤其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使得人们以全新的眼光重新考察红山文化。考古学者也开始将史前文化研究重点由黄河流域向北转移,确认了红山文化在我国文明史上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它所具有的中华文明发源的性质。

典型的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区域特色

自1981年开始投入牛河梁遗址考古工作的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认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最精华的部分是以“坛庙冢”和“人凤龙雕像”举行通天祭祀及高度发达的祖先崇拜,这样的活动具有典型的辽宁乃至东北区域特色,又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象征。红山文化在辽河流域出现,是东北渔猎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汇的产物。这样的文化特质,对后来的满族文化以及东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从红山文化升起的中华文明曙光,沿着辽河流域渐渐清晰起来,为辽宁省这片土地找到了文化之根,更为华族镌刻下了最初的文明记忆。 1988年,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重点大遗址,2006年又被列入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准备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报国家大遗址和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道中华】从红山文化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1-19

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概述.朝阳市人民政府.2024-01-19

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4-01-19

“红山文化”:在这里探源中华文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