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霜是指当水汽在积雪内部迁移过程中遇到表层冷却的雪壳时,凝华结晶形成的霜。这一现象通常在秋季发生,此时雪层表面迅速冷却,而下伏雪层仍较温暖。深霜晶体具有棱柱体、棱锥体或中空六角形等多种形状,且孔隙丰富,密度较低。

形成过程

深霜的形成机制与地面霜相似。冬季,积雪地区常出现下高上低的温度梯度,导致下部雪层产生的水汽向上部冷区迁移并凝结。这种因温度梯度影响而在积雪内部发生的水汽重凝现象,使得已失去原状的陈雪再次转变为新晶体形态——深霜。

特征

深霜是一种透明的晶体,其典型形态类似一只头大脚小的六角形玻璃酒杯,因此有时被称为霜杯。这些晶体并非短时间内形成,故颗粒较大,直径可达数毫米甚至更大。一旦积雪中出现稳定的温度梯度,深霜就开始生长。对于冰雪工程而言,深霜的存在会降低积雪的强度,因为它由疏松易碎的晶体组成,极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坍塌。此外,深霜层的抗剪强度极低,容易引发雪崩事故,因此在有深霜的积雪区域活动时应格外谨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