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由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共同获得。他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使他们荣获此殊荣。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于2012年10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公布了这一决定。

简介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0日17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深入研究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两人平分了总额为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罗伯特·莱夫科维茨是一位美国公民,1943年生于纽约,曾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杜克大学担任医学教授及生物化学教授。布莱恩·科比尔卡同样是一名美国公民,1955年出生在明尼苏达州,他在耶鲁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担任医学教授及分子与细胞生理学教授。

获奖者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的研究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这一重要受体家族的内部运作机制。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理解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还有助于开发针对多种疾病的药物。罗伯特·莱夫科维茨自1968年起便致力于使用放射学技术追踪细胞受体,成功发现了包括肾上腺素受体在内的多种受体。他的研究团队在1980年代取得了关键性进展,克比尔卡成功克隆出了β-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这项工作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并发现其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参与调节多种生理过程。莱夫科维茨和克比尔卡的研究对于理解G蛋白偶联受体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克比尔卡还在2011年取得了另一项突破,即在β-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向细胞传递信号的关键时刻,捕捉到了其高分辨率的图像。截至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奖前,已有163位科学家获得了该项荣誉,其中包括4位女性。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57岁,其中桑格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分别是1958年和1980年。最年轻的是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他在1935年与妻子一同获奖时仅35岁。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相继公布,随后还将陆续颁发和平奖和经济学奖。

布莱恩·克比尔卡

布莱恩·克比尔卡在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的指导下,首次克隆了人β2肾上腺素受体的cDNA序列,开启了他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深入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人类基因组编码的最大类别膜蛋白超家族,包含800多个成员,与人体生理代谢的各个层面密切相关。由于其复杂的构象和低丰度,早期的研究极为困难。然而,克比尔卡的研究为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蛋白质家族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两位美国科学家获奖.环球网国内.2024-09-04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科学网.2024-09-04

两位美国科学家分享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中国科学院.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