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福贤
房福贤,男,1957年生,山东省临朐县人。197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获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林肯大学作访问学者并讲学。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海南省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责任教授,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
个人简介
房福贤自参加工作起,一直在高校从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10年秋至今,在海南师范大学现当代学科任教。分别为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国当代争鸣文学研究、中国当代战争文学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生成文化语境研究等课程,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学奖。出版有《新时期中日战争小说论》《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史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齐鲁文化形象与百年山东叙事》《新时期中国文学生成语境研究十六讲》《中国现代文学家传记研究十六讲》《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十六讲》《中国抗战文学新论》等专著10余部,主编并参编了《中国当代文学50年》《新时期中国小说主潮》《新时期文学》等教材5部;在《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史哲》《江海学刊》《东岳论丛》《南方文坛》《小说评论》《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另有各类随笔、散文等30余篇。近年来独立主持教育部、省社科等研究项目5项,获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4项、刘勰文艺研究奖2项、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等多项。
代表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史论》是房福贤的博士论文,也是其代表作。本书对70年来以抗日战争为其题材的小说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作为一本“拓荒”之作,本书首次对20世纪文学的一个独特现象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而诞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抗战小说,也构成了中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为20世纪反帝反封建的大写的“人”的文学,涂上了浓重的一笔。在这之前没有一本全面而系统的抗战小说发展史专著,这与整个中国20世纪文学研究的总体水平是极不相称的。本书正是基于这种研究现状而进行的一次学术尝试。
出版图书
《新时期中国文学生成语境研究十六讲》《中国抗战文学新论》《中国当代文学50年》
作品评价
房福贤的代表作《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史论》一书的的学术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以史为经,在对近70年的抗战小说进行深入细致梳理的基础上,对其历史发展的脉络作了一个清晰的勾勒。第二,本书以宏观的视野对抗战小说创作中林林总总的现象进行了整合分析,并对抗战小说的不同类型作出了准确的归纳与划分。第三,本书冲决了传统的政治战争观和研究战争文学的思维定势以及判断战争性质的价值标准,以开放灵活的战争意识和唯物辩证的审美理论视野,重审、重估和重评近70年的抗战小说,把战争小说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学术层次。第四,本书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在世界战争文学的坐标系上对抗战小说进行了新的审美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