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观经济

中观经济

中观经济是相对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一种概念,涵盖了区域(城市)经济、部门经济、行业经济等领域。它是国民经济活动中在特定地域或部门行业的展开,构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子系统。中观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部门经济、地区经济和集团经济,其特点是集散性、独立性、综合性、交叉性和灵活性。中观经济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扮演关键角色,对其有效的调控有助于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稳定和社会协调发展。

研究对象

中观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个层面:部门经济、地区经济和集团经济。部门经济是按产品群、生产工艺特点或经济活动性质和职能形成的经济集合体。地区经济则是同一区域内各种经济部门的综合体,具有综合性、相对独立性。集团经济通常是企业集团经济,是部门经济和地区经济在同一经济组织内的集合体,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独立性。

研究范围

中观经济学作为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学科,其研究范围与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中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的关系复杂,虽有明确的理论范围和政策范围,但也存在交叉。

经济特点

中观经济具有集散性、独立性、综合性、交叉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其中,集散性体现在中观经济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介作用;独立性指的是中观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力系统;综合性反映了中观经济涵盖的产品种类多样性;交叉性体现了中观经济内部和外部的纵横交错联系;灵活性则在于中观经济的规模适中,具备一定的回旋余地。

实践意义

中观经济在实践中具有创新和突破功能,能够为宏观经济提供“试验田”。例如,深圳市的制度改革和试验为中国提供了示范。此外,中观经济还能发挥稳定和协调功能,有效削弱宏观经济的过度振荡。在面对宏观经济波动或微观层不良征兆时,中观经济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减少不利影响。中观经济还能完善国民经济控制系统,分散集中控制的风险,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调节

中观经济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其自我调控的目标是实现中观与宏观的衔接,经济结构优化与加速升级相一致,区域经济的稳定与顺畅运转相统一,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健全中观自我调控的激励机制,强化中观调控操作的协调性,并运用中观调控手段保障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

参考资料

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200909090.豆丁网.2024-11-23

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新浪博客.2024-11-23

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