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蔡伦墓和祠

蔡伦墓和祠

蔡伦墓和祠是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长眠之地,也是蔡伦的封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南部洋县城东龙亭镇境内。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家蔡伦,桂阳县人,东刘肇时曾任尚方令,主管制造御用器物,总结创造“蔡侯纸”传卒后葬于此。今存墓高7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17米,墓前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所立“新建祠记”碑和“汉龙亭侯蔡伦之墓”碑,清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墓碑两通。墓南有蔡公祠,祠内曾发现东汉砖块。

简介

墓园原占地25亩,现为6亩。园内有建筑设施13处。花木葱郁,古柏参天,碑石林立,青竹吐翠,丹桂飘香,殿宇古朴典雅,塑像彩画栩栩如生。其南为祠,祠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朝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殿中有蔡伦塑像。右侧壁上绘有“蔡伦纸”制作工艺流程图,左侧壁上绘有蔡伦于公元114年封为龙亭侯的谢恩图壁画。在蔡伦祠中轴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戏楼等古建筑和近代书法名家于佑仁为蔡伦墓祠所题草书真迹。

旅游相关

蔡伦墓西侧有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占地十余亩,建筑物3000平方米。是全国首家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融纸文化与蔡侯抄纸工艺为一体,建有茶厅、娱乐房、纪念品堂等配套设施,兼顾休闲与游乐于一体。在古作坊的造纸工艺流水线上,身怀绝技的铄老艺人为你展示现存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蔡侯纸造纸全过程。并可亲自参与、亲手抄制蔡侯纸,留下你的墨宝。

影视

建馆以来,中国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走遍中国》、《秦岭探访》栏目组多次赴洋对古蔡伦造纸工艺进行摄制,《蔡伦造纸术》、《秦巴汉中》、《人杰地灵》和《留住手艺》等专题片在中央4套、10套等频道进行播映,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先后已有英、美、加、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客人来馆旅游,国内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蔡伦

蔡伦约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耒阳地处今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是谷米之乡。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的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但他聪明伶俐,很会讨人喜欢。汉章帝刘旭(公元56~58年)即位后,常到各郡县挑选幼童入宫。

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太监,当时他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于建初元年(公元76年)任小黄门(宦官中职务较低者)。此后作黄门侍郎,掌管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安排就座等事。正宫窦太后无子,指使蔡伦诬陷章帝妃宋贵人“挟邪媚道”,通令她自杀。敬隐皇后所生太子刘庆被贬为清河王。窦后又指使人投“飞书”(匿名信)诬陷章帝妃恭怀梁皇后,强夺其子刘肇为养子并立为太子。

汉章帝于公元88年卒,10岁的刘肇登基,为和帝,由章德窦皇后听政。蔡伦因功被提拔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

永平九年(公元97年),窦皇后卒,和帝亲政。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邓绥为皇后,蔡伦立即投靠邓皇后。邓绥喜欢舞文弄墨,蔡伦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受到刘肇称赞,造纸术也因此而得到推广。

同年,和帝卒,邓后所生百日婴儿即位,不到二年又卒。邓后再立13岁皇侄刘祜(公元94~125年)嗣位,为安帝。刘是清河王刘庆之子,但由于他即位初期仍由邓太后把持朝政,蔡伦继续受到重用,被封为“龙亭侯”(封地在今洋县),从此进入贵族行列。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约于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19年)蔡伦又被提升为长乐区太仆,相当于大千秋,成为邓太后的首席近侍官,受到满朝文武的奉承。正当他权位处于顶峰之际,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安帝亲政。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皇祖母敬隐皇后致死、剥夺皇父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蔡伦自知死罪难免,于是自尽而亡。蔡伦一生在内廷为官,先后侍奉4个幼帝,投靠两个皇后,节节上升,身居列候,位尊九卿,却以惨死告终。但他在兼管尚方时,推动了手工业工艺的发展,被称为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因而留名后世,得到史学家的首肯。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主管尚方期间,曾“监作秘划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近代考古发掘的实物也证明确实如此。尚方令本来是少府属官,主管刀剑等各种宫廷御用器具的制造,与中常侍高位根本不相称,但蔡伦尽力讨好,凡是帝、后喜欢的器物,都在尚方精制。邓后喜欢文史和纸墨,曾令各州郡岁贡纸墨。蔡伦也正因此而成为促进东汉造纸术发展的关键人物。由于职务上的关系,蔡伦得以有观察、接触生产实践的条件。每有空闲,他就闭门谢客,亲自到作坊进行技术调查,学习和总结工匠们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再加上他自己的聪颖创新,对发展当时的金属冶炼、铸造、锻造及机械制造工艺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如当时的钢刀制造以炒铁为料,经多次锻打而百炼成钢。当时所制造的器物在质量、性能及外观上确实是精工制造,堪为后世仿效。

但是。蔡伦对工艺技术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造纸方面,大致可从三个角度来评述。

第一: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的发展。

第二:促进皮纸生产在东汉创始并发展兴旺。

第三:因受命于邓太后监典内廷所藏经传的校订和抄写工作而形成了大规模用纸高潮,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工具。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发射药)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参考资料

蔡伦墓祠景区.微信公众平台.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