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库特人
雅库特人(Сахалар)是俄罗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雅库特共和国,部分散居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北部埃文基自治区和泰梅尔民族区,以及马加丹、库页岛、阿穆尔河(黑龙江省)流域。雅库特人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地区类型。使用雅库特语,内分多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祖源可能是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突厥群体。
2020年7月30日,《人类基因》(Human Genetics)刊发匈奴分子人类学的论文“Genetic evidence suggests a sense of family, parity and conquest in the Xiongnu Iron Age nomads of Mongolia”,首次在匈奴时期的精英墓葬中(位于蒙古国中部的塔米尔乌兰霍舒墓地)确认4例突厥文化个体,其中一例(单倍群为N1)与一个18世纪的雅库特人个体相关。这是人类学家首次在蒙古高原中的古墓葬中找到近现代雅库特人的基因上游,也是第一次有分子人类学证据证明雅库特人最早可能是来自蒙古高原中部的。
民族历史
雅库特人是西伯利亚地区东部主要民族之一,20世纪晚期约有38万人。17世纪时居住在勒那河中游河畔小片的地区,今已扩展到俄罗斯东北端整个萨哈(雅库特)共和国。
发源于贝加尔湖一带,中世纪(10世纪)时为防范布里亚特人北迁至北极圈一带至勒拿河、阿尔丹河、维柳伊河及雅库特共和国,那里也是全世界最冷的地方维尔霍扬斯克(冬季时气温可降至摄氏度60度),他们有80个部落,各部落又有很多氏族。他们是高车后人,赶走了大多数通古斯,融合了一部分鄂温克族与埃文人。
一说他们是骨利干。骨利干即敕勒人部落之一,居安加拉河至贝加尔湖以南,分三姓。据记载,其地夏天几乎没有日落,出好马,先是东突厥臣下,后服薛延陀,曾向李世民贡马。唐先于其地设置玄阙州,662年尹余吾州。694年再贡马一次。后融入回纥汗国,另一部分成为雅库特人一族源(即是元代前的三姓豁里)。
但是另外的资料则证明雅库特人的祖先来自南方,也有可能是匈奴人的后代,同大草原及阿尔泰山区的突厥语诸部落族源相近。萨哈人的早期历史很少传世,虽然叙述诗故事可追溯到公元10世纪。
17世纪时与其他北方民族和平同化,共有80个独立的部落,部落又分为宗族。核心家庭是萨哈人首要的社会单位。妇女在家庭和公共生活中的地位通常较低。超自然力量归于铁匠身上,因为他们的技艺被视为神授的才能。昔日的萨哈宗教有许多超自然的精灵,其中有善有恶。
经济产业
雅库特人在北方以狩猎,养驯鹿为生。南方养牛、马,冶铁为生,过去雅库特人主要从事半定居的游牧业,饲养马、鹿等。19世纪后半叶大批人改事农业,种植大麦、小麦、燕麦、马铃薯和蔬菜。有些地区还从事狩猎和捕鱼。手工业有铁器和毛皮加工等。十月革命后,工农业有一定发展。工业有金刚石、黄金、锡、锑等金属开采和木材加工,农业以种植马铃薯和饲料为主。20世纪30年代被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成为俄罗斯远东区重要工业中心,也有少数农业(马铃薯)。他们与周围通古斯人不同的地方是养牛马为主,而不是养鹿
语言宗教
雅库特人的语言雅库特语属于突厥语族的北支。但他们的语言有很多来自南方突厥语的词汇,与其他民族相比较,他们的语言在突厥语族中显得比较特殊。而在族人逐渐的减少,许多雅库特人的词语已经无法了解其确切意思。
雅库特人原信仰萨满教,但18世纪被俄罗斯帝国征服后,多数改信东正教。但仍有少数人始终坚持其萨满教的原始信仰。
萨哈人操一种突厥语,而自称为萨哈人。萨哈人看来是一个民族联合体,一般认为萨哈人是贝加尔湖区来的移民和勒那河原住民(极可能是埃文克人〔Evenk〕,他们对萨哈文化有许多贡献)的混种。然而,其他证据指出其祖先同乾草原和阿尔泰山区操突厥语的部落有关。1929年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39年改用西里尔字母。18世纪后期传入希腊正教,但直到20世纪初仍普遍信仰萨满教。
生活现状
半游牧生活
大部分雅库特人原本过半游牧的生活,冬季住处是覆土的圆木小屋,在中国称“仙人柱”,在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分布的地方还可以见到,搭起圆锥形桦树皮帐幕的夏季营地位于牧场或过冬乾草出处附近。经由同化的过程,许多南方萨哈人转向耕种,而较北的萨哈人从埃文克人那里引进驯鹿养殖。因铁器而大大闻名的萨哈人也制陶,这是历史上西伯利亚地区各民族中独一无二的事业。
尽管北极地气候恶劣,雅库特人仍一直保持著以牛、马、驯鹿养殖为基础的经济活动,虽然牲畜在一年大部分时间里须留在栏内食。乳品在他们的饮食中有重要地位,兽肉则留待特殊场合之用。河、湖捕鱼是第二重要的经济活动。今仍有许多传统技艺,例如象牙雕刻、本刻、宝石制作,虽然电影拍制等较现代的艺术也很风行。霍穆斯(一种口琴)吹奏一度作为巫术仪式的伴奏,也经历了复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