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新征,男,河北鸡泽县人,1970年出生于河北省鸡泽县吴官营乡旧城营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现为河北百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由于本人生于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20多年来一直扎根农村,热爱农业科技,积极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上做了一些工作,曾被共青团中央、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被河北省科协授予全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被邯郸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大养殖状元”等多项荣誉称号。

百科名片

本人创立的养羊协会,2004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公司下属科研基地在2003年被河北省科协命名为“省级科普实范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级科协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的科普人生路。

个人生涯

乡亲眼里的“科技迷”

1983年,我从农业技校毕业后毅然回到生我养我的农村,并亲眼目睹了广大农民多少年来仍在沿袭着传统的种养习惯,各种农作物的单产总是停留不前,许多种养新技术、新品种得不到推广,从此我便下定决心,用自己所学的农业新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在广阔的农村创下自己的事业。

创业没有资本,是我起步的最大困难。当时家里连订报的钱都没有,于是我清晨拣蝉蜕、晚上捉土元、找亲属、求朋友,终于筹到几百元资金,此项资金第一笔开支就是订阅了十几种科技信息类报刊,同时购买了大量的科技书籍,说实在的,当时我每拿到一期新的报刊,如获至宝,认真研读反复琢磨,从中汲取“精华”,对科技知识和信息的需求确实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多么希望能从字里行间中找到打开致富之门的钥匙。每当看到好的信息、好的技术我就用笔圈起来,然后把这些有用的东西传给李大叔告诉张大爷。记得第一次在报上看到一绿豆新品种产量高、易管理,便引进了半亩地试种,没想到一试成功,这半亩绿豆竟然超过了邻居一亩地的产量,绿豆刚收完,便成了乡亲们购买或竟相兑换的优质良种。后来,我推荐、试验的品种越来越多,邻居就给我送了个“科技迷”外号,更主要的是我酷爱科技、不甘贫苦的精神受到乡亲的交口称赞。

组协会、引品种、一点带面

我的做法吸引了10几个同龄伙伴,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研究科技新信息、新技术、新产品,1983年冬在县科协的指导下,我组织本村10多名青年团员、科技爱好者,成立了鸡泽县第一个农村新技术推广协会——鸡泽县旧城营村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会。并订阅了《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山东科技》等科技类报刊20余种,增添了上百本科技书刊,通过阅读这些报刊、图书,获得了大量的科技信息。次年,组织引进了棉花、玉米、芝麻、大豆、西瓜、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20多个,通过试种大部分获得了成功,如棉花新品种冀棉八号当年引种成功,亩产籽棉400公斤以上,高于本地品种200多公斤,其他几个品种也都在产量或品质方面明显优于当地当家品种。这些品种的引种成功,吸引了周边数十公里内农民,他们纷纷前来学习引种,为以后大面积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我便在周边及全县大规模发展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户的带动,先后有60多个粮食、蔬菜、瓜果等新品种得以大面积推广,80多项种植新技术、新模式得到普及。随着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推广,广大农民的种植效益成倍增长,一般亩增收益500元以上,高者达2000元以上。组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现场观摩会110余场次,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累计推广面积18万多亩,累计增加农民收入3000多万元。

找贤才聚能人科普再上新台阶

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服务的需求,1993年,本人组织种养大户以股份制形式组织成立了河北百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98年在县科协的协助指导下本人又组织成立了鸡泽县养羊协会,协会协调公司投资180多万元引进80余只世界著名的肉羊新品种波尔山羊等品种,利用这些优良品种在本县及周边地区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杂交改良服务,几年来以累计改良本地山羊3万多只,繁育优良杂交后代20多万只,增加养殖户收入2000多万元。同时聘请了多名种养专家为常年顾问,并引进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在本人的组织下,通过大家的努力,近10年来,先后引进推广成功雪桃、超大粒葡萄、巴西陆稻、高产山药、紫皮洋葱、金太阳早熟杏、抗虫棉、抗病辣椒、越冬甘蓝杜仲、银杏等优质高效新品种30多个,宣传普及水果套袋、洋葱地膜覆盖、辣椒脱毒育苗蔬菜大棚种植等农业种植新技术50多项。推广羊的舍饲圈养,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等多项养殖技术。为了使广大农民能够掌握更多、更新的农业技术,农闲季节我就聘请农业专家进行多次现场培训,农忙季节还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及养殖户家中进行现场指导,并重点培养了一大批科普带头人,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各种新技术、新品种很快得以普及推广。

根据一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学习接受慢的实际,本人还聘请有关专业人士制作了多种技术图板、挂图及科普光盘,并免费发放给广大农民。利用春节还设计制作了多种科普年画、科普对联,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2002年,由本人组织公司出资20多万元建成了100多平米的高标准培训室及60余平米的阅览室,订阅科技报刊60多种,购买科普图书2000余册,常年开放,免费借阅。为使农产品体现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几年来还推广精品果生产、无公害蔬菜种植、有机小麦生产、水果保鲜、羔羊短期育肥、人工去势等高效种植、养植、加工等新技术20多项。组织农民代表到沿海农业发达地区参观学习18次,参加人员600余人,与山东省福建省江苏省等多家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本地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去年又与日本韩国几家蔬菜种植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及先进加工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抓龙头 建基地 公司农户同发展

20余年的科普历程,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本人始终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伟大真理。不断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通过科学普及带动了本地区农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投入,企业的壮大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企业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组织销售等服务,不仅有利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更进一步密切了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的业绩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壮大,其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现出来。今年公司就组织种植了高产优质山药300多亩,发展高档绿化苗木500多亩。并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山药种植专家亲自指导,目前长势良好,为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解决山药收获困难的实际问题,公司还投巨资引进了专用收获机械,并提前与销售商签订了产品销售合同,彻底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产前、产中、产后所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难题。公司通过各种服务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广大农民通过引进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并依靠公司现代化的营销手段,使农产品实现了利益最大化,最终实现了依靠科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结局

参考资料